第一百九十五章拉達克人民的遺憾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再三挽留不果之後石開山親自把兩人送到了門口,只是在胡坤剛要踏出大門的那一刻突然覺到有人往自己手裏了一個東西,不動聲過來的東西握在了手心,然後胡坤用眼睛的餘光向後面掃了一眼發現給自己東西的正式和自己談了半天的石開山。在這一刻胡坤突然在心裏泛起了波瀾:“他到底是誰?”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胡坤和貢嘎清玉兩人有説有笑的離開了“中石商鋪”而在兩人離開之後石開山朝幾個夥計吩咐道:“今天提前關門不營業了。”

,“是。”幾個夥計應了一聲便從牆邊拿出了幾個門板開始關起了大門。

列城裏邊的東西胡坤基本上都轉過了,於是貢嘎清玉便帶着胡坤出了城。

拉達克的國教是佛教,幾百年來在列城的周圍無數的寺廟被修建了起來,拉達克整個國家的人口也才十幾萬,寺廟裏面的僧侶就達到了八千餘人,比着拉達克王國的所有軍隊加起來的數量還要多。

拉達克最大的一座寺廟便修建在列城城外的拉達克山上。列城位於拉達克山的南面,從北門出去之後兩人徑直的走到了拉達克山腳下。站在拉達克山山腳下看着那高聳入雲的山峯,人類與之相比是那麼的渺小。

為了方便香客們上山拜佛,從拉達克山腳下被修建了一條專門通向半山之上的寺廟的山路。沿着崎嶇的山路,一路向來胡坤在山路兩旁的壁崖之上發現了大量的石窟,裏面全都是各種造型的石佛,走在這樣的山路上不知不覺間便會讓人生出一絲對佛祖的敬意來。

半山上有一個空地,列城最大的寺廟便修建於此。寺廟的名字叫做那迦寺,修建於拉達克的第二代國王之期,距今將近七百年的歷史了,七百年來那迦寺不斷的修建早就從最初的連個佛像都築不起的小寺變成了現在拉達克最大的寺廟。當然這裏面少不了幾百年來歷代國王的幫襯還有這裏的人們幾十代之間的香火侍奉。

高大的寺門由一塊巨大的山石構造而成,山石下面支撐着四個巨大的立柱,立柱之上便是寫着“那迦寺”的巨石。氣魄十足,一進門那迦寺便給了香客們一種震撼的覺。

穿過寺門有兩排高大的灌木,繁盛的枝葉把整個陽光都給遮住了。在這裏能長得這麼大,看來這些灌木平時也是被那迦寺沒少照顧。

進了第一個大殿,胡坤入眼的便是一座高大的佛祖的金身塑像,塑像高一丈六尺餘,寬五尺七寸,就連胡坤這個大名的參將將軍看了都覺得震撼不已,這要都是用金子造的那得用多少金子啊,想不到一個偏遠的小王國也這麼富有。

“這是我們拉達克最大的佛祖塑像,全都是用黃金打造的。”聽到貢嘎清玉説這個佛像竟然都是用金子打造的,胡坤倒了一口氣,難道拉達克這麼富有嗎,可是我這幾天在拉達克境內轉的時候發現這裏的人都是很貧窮的啊。在心裏胡坤充滿了疑問。

看胡坤的表情貢嘎清玉便知道胡坤想歪了“這是我們拉達克人用了將近五百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來的,每一年都有人向這裏捐獻金銀,而寺廟都會把這些黃金等收藏起來,他們一直收藏了將近五百年從攢夠了打造一個金身佛像所需的黃金。之後我爺爺的爺爺的…”貢嘎清玉顯然一時間也算不出來時自己的第多少代祖宗“哎呀,就是當時的國王親自派人去找了最好的魯巴的匠師親自打造的,魯巴人可是我們整個藏地打造塑像工藝最好的,不過他們明明會打造比這個更好的塑像去他們卻不給我們。”説道這裏貢嘎清玉還是略帶一點遺憾的,拉達克好不容易積攢了五百年的金銀就是想打造一個人最好的塑像,結果最後還沒能成功。

貢嘎清玉説的巴魯人是在札不讓的北面的一個名叫巴魯的小地方居住的人,藏語中“魯巴”意為“冶煉人”而巴魯人就是整個藏地冶煉技術和金銀製造、塑像技術最好的。傳説古格王國時期這個地方便是專以於冶煉與金銀器製造而聞名,當年阿里三圍以託林寺為主寺的下屬24座寺院的金屬佛像與法,都由魯巴鑄造。據説魯巴鑄造的佛像用金、銀、銅等不同的原料合煉而成,工藝清湛,通體全無接縫如自然形成,其價值甚至超過了純金佛像。其中,最為神奇的還有一種名叫“古格銀眼”的銅像,只有巴魯人才能製作,更是被視為佛像中的品、因為極少傳於世,所以尤為珍奇。…,可以説巴魯人在自造塑像的技術上達到了一種神乎其神的境地了。

不過對已拉達克人來説很可惜的就是巴魯人是生活在自己老對手那裏的,而這也是巴魯人不願意為那迦寺鑄造最好的金身塑像的原因。

巴魯人居住的巴魯地區正好處在古格王國的勢力範圍,而古格王國卻又和拉達克王國素來不和。

嚴格來説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屬於同出一族的關係,他們都是當年貝考之子吉德尼瑪袞的後代。

公元842年,吐蕃最後一代贊普朗達瑪因內部矛盾化被弒,其兩個王妃在王族和外族的支持下各為其子爭奪王位,使王室分裂為二,不相統屬。至朗達瑪孫子一代因爆發平民和奴隸起義,兩王室分別遭到打擊,朗達瑪次子奧松之子貝考贊於公元895年被奴隸軍首領誅於娘若香堡(現在的西藏江孜),貝考之子吉德尼瑪袞逃至羊同的扎佈讓(現在的西藏札達縣),娶羊同地方官之女沒盧氏為,生三子,等到他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後,他以形象為標誌,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分封:長子巴袞佔據磨域(又作芒域、列城。),以今克什米爾的列城為中心,後成為拉達克之首領;次子扎西德袞佔據普蘭,以普蘭為中心,成為當地的首領;三子德祖袞佔據扎佈讓,繼承其父的事業,以札達為中心,成為古格的首領。三個王國分別被成為是普蘭王國、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普蘭被稱為雲彩彙集的地方,古格(扎佈讓,今札達)被稱為雲彩彎彎的地方,磨域(拉達克——上)被稱為雲彩最高的地方。從此,吐蕃原來轄屬的大小羊同地區逐改稱為“納裏速古魯孫”(意為阿里三圍或阿里三部)。這便是整個俄力思地區最初的勢力劃分的由來。

只不過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當初的吉德尼瑪袞的三個兒子也不能再向以前那樣同心同力了,三個國家開始出現了裂痕,乃至最後直接爆發了戰爭。吉德尼瑪袞的二兒子建立的普蘭王國便是在戰爭之中被自己的弟弟建立的古格王國給滅掉的。

普蘭王國滅亡之後古格和拉達克之間的仇恨也是越加的強烈,拉達克一直指責古格不應該不顧兄弟之情滅掉普蘭,而一直以來兵強馬壯的古格王國卻野心不小他們能夠重新實現阿里三圍地區的統一,當然這個統一隻能由古格王國來執行。

只可惜拉達克王國的實力雖然比不上古格王國也沒有相差太多,所以古格王國的統一的夢想就此被擱置了,從那之後便是古格和拉達克連個昔的兄弟之邦相互對峙了數百年了。一直到現在兩個王國之間也是敵視甚深。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的話他們兩個國家是永遠不可能和好了,因為歷史上拉達克王國在明朝末年的時候趁着古格內亂之際直接出兵滅亡了古格王國。這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兩個國家這麼敵視,那麼作為古格臣民的巴魯人當然不會替拉達克人鑄造最好的金身塑像了。大約兩百年前當時的拉達克王為了讓自己國家能夠有一個最好的塑像所以才會放下面子來古格求助的。而古格當時的國王也認為自己要是直接拒絕了顯得自己多麼沒氣度,所以也就答應了拉達克讓自己國家的巴魯人去替拉達克鑄造塑像。只不過雖然答應了拉達克古格國王私下裏卻命令巴魯人不得將最好的鑄造技術拿出來,所以最後最後拉達克成型的這個金身塑像雖然也是美品,卻不是整個俄力思最好的。而這也一直都是拉達克人心中的一個遺憾。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