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又是一個天下奇男子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厚照和馬文升兩人一番談算是把大明未來西進中亞的總體方針給定了下來了,之後兩人便又重新説道了西疆的戰事上,這是兩人才發現竟然跑題了,兩人均是相視一下哈哈大笑——1——“殿下,此戰我大明可是收穫頗豐,便是三員將帥之才也是讓的我大明獲益匪淺。”

“不知馬尚書説的是哪三人?”朱厚照對於西疆的戰事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平時也就是關注一下結果就行了,至於領兵的大將他也只關注過自己派過去的袁啓文,至於其他人便沒有投入太多的目光。

“這第一位便是老將李端澄了,”接着馬文升先是把李端澄指揮作戰的經過講了一遍然後接着説道:“李端澄此人經驗豐富,懂進退知道以大局為重、謀略甚高,並且此人在西疆常年作戰對中亞的形式甚為悉,如果殿下想要西進中亞便可以選此人為帥。”李端澄朱厚照之前還真沒有關注過,現在一聽馬文升的話也覺得此人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帥才,看來自己以後得多多關注一下此人了,朱厚照想着“嗯,依馬尚書所説此人的確是為西進的最好人選。到時候的確得好好考慮一下。”

“那剩下兩位呢?”馬文升説了一人了,便還剩下兩位了,朱厚照很想知道到底是誰能夠讓馬文升看重。

“這第二位便是殿下悉的甘肅總兵袁啓文了,據他的指揮可以發現此人有勇有謀並且擅長追擊之戰,如果好好培養一下便可以成為下一個開平王。”

“當真?”朱厚照驚奇的問道,如果袁啓文能夠成為下一個開平王的話那麼多花費一點時間培養一下也是非常物有所值的。

開平王便是有着古代十大名將之一之稱天下奇男子常遇了。這是朱厚照一直以來最崇拜的一個將軍。

古代十大名將分別為:馬踏匈奴——霍去病、白衣神箭——薛仁貴、單騎退胡——史萬歲、武悼天王——冉閔、面涅將軍——狄青、天下奇男子——常遇、悲情霸王——項羽、千古奇冤——蘇烈、落雕都督——斛律光、天縱神威——楊再興。

這十個人便是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的十大名將,而這是個人裏面朱厚照最喜歡、最崇拜的便是有着天下奇男子之稱的開平王常遇了。

常遇是太祖朱元璋手下的大將,以勇猛敢戰、擅長千里奔襲著稱。這是常遇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並貫穿於歷次重大戰役。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軍渡江南下,在著名的採石磯(現在今馬鞍山之南、長江東岸)戰役中,面對着元朝水軍元帥康茂才的嚴密防守,常遇乘一小船在中冒着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衝入敵陣,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紛紛歸附。

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太平。次年三月,又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集慶及其周圍地區的佔領,使朱元璋獲得一塊財富之區,為在江南的繼續開拓和壯大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戰鬥,常遇鋒芒初,立了頭功,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

龍灣戰後的第三年,1363年,陳友諒以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來攻,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決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決戰。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鎖敵人的歸路,戰中,陳友諒軍船大、堅固,但速度慢,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作靈活,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不過那個時候朱元璋運氣不好,在一次作戰之中朱元璋的座船擱淺在江上了,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危急。當時朱元璋處在生死關頭了,那時便是常遇奮勇當先,傷張定邊,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離淺灘。戰鬥中常遇奉命積極組織火攻,發揮小船優勢,乘風縱火,陳友諒的艦隊被燒得烈焰沖天,兵將損失過半,湖水盡赤。陳友諒率殘艦撤往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諸將的追擊和常遇頭堵截。陳友諒在混戰中被中死去。這場決戰扭轉了雙方的對比,陳友諒覆滅,使朱元璋成為羣雄中之強者。常遇因功受賞,得金田地甚厚。不久,升為平章政事。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論功行賞常遇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説:“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除了這兩次戰役之外,常遇在佔領北平之後曾經多次深入草原千里長距離奔襲北元,北元皇帝逃到哪裏那邊奔襲到哪裏,可謂是打的北元猶如喪家之犬。

不過很可惜天縱英才,正是常遇達到人生頂峯的時候他卻病死於軍中,當時他才剛剛四十歲,他的死可謂是明初最遺憾的一件事,假若當時常遇沒有死在北伐的途中,説不定韃靼和瓦剌早就被常遇消滅與草原了。

常遇自從1355年追隨朱元璋,參加採石磯渡江戰役,到1369年奪取元上都開平,暴卒於柳河川為止,十四年戎馬生涯,轉戰南北,可以説無役不從,戰無不勝。常遇“為人沉鷙果敢”被譽為當時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負地説:“我率十萬人便可橫行天下”軍中送他一個綽號叫“常十萬”他不僅有勇,而且也有智謀,常常以智取勝。或者設伏,使用疑兵;或者聲東擊西,出敵不備。

當年常遇逝世消息由信使用最快速度於七月二十三上午送達應天,朱元璋聞訊驚倒於龍椅上,對於遇之死極為悲慟,並怕遇藍氏接受不了,次一早,馬皇后就到遇家且一直陪伴藍氏。

。朱元璋也未上朝,召來劉基、李善長、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後事,提出按宋太宗為韓王趙普的治喪禮儀來為遇治喪。

朱元璋追封常遇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曰忠武。配享太廟。朱元璋給常遇最高榮譽。古至明代,諡忠武的,只有唐朝尉遲恭、宋朝岳飛。常遇是第三個。朱元璋還賦詩一首,表其對常遇逝世的極度悲哀。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此後朱元璋令宮廷畫師為常遇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自此開平王常遇便永遠長眠於鐘山之上,永遠的休息了。

常遇能夠讓猜忌心甚重的朱厚照甘心為其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恐怕他也是幾千年來唯一一個享受到這種待遇的人了。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