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過巨大的傷亡還是沒能夠阻擋住瓦剌大軍的衝鋒,在前面騎兵倒在血泊之中之後,後面的騎兵迅速的代替了他們,衝在了第一線。
“大家加快速度,漢人的火炮發緩慢,只要在衝到了城牆之下他們的火炮就沒用了。”城牆之上火炮第一次齊
之後,這種聲音開始不斷的從瓦剌軍中每一個的將領口中響起。這樣的話在戰場之上大多數時候都是有效的,之後騎兵的速度果然提升了不少。
“快點填炮彈。”看到第一次齊沒有能夠阻止了瓦剌騎兵的衝鋒,黃瑞華立馬催促那些在火炮後面負責填充炮彈的士兵。
而在城牆之上,每一門火炮的後面數個士兵正在緊張的作者,三個士兵合力調整者火炮的角度以將火炮
擊的範圍縮小,後面一個士兵已經拿着炮彈做好了準備,負責點燃引線的士兵手中的火把自從點燃之後就不曾熄滅。
“準備好,放…”
“轟…”又是一聲震天的巨響“神威大將軍”再次發力,而之後就是緊接着的十聲火炮聲響。
“轟…”
“轟…”
“轟…”第二次的齊再次在下面掀起了連成一條線的火光,衝在前面的騎兵再次絕大多數被火炮巨大的威力所炸飛。
不過就像巴圖蒙克要求那些將領們所説的一樣,火炮始終發緩慢。而瓦剌騎兵距離城牆的距離確實有限的。
這個時候將軍隊分成一波一波的進攻和直接幾乎全軍壓上的區別便慢慢的凸顯了出來。在戰場之上很多時候將一支軍隊分成好幾部分。等戰事開始的時候將這些分成好幾部分的軍隊一波一波的壓上是一種常見的、非常有效的策略,因為混亂的戰場之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的掌握整個戰場之上的消息,特別是那些直接參戰的士兵更是隻能注意到身邊的人物以及大軍的軍旗而已。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波一波壓上的大軍很容易便會讓對方的士兵錯誤的認為自己的敵人正在不斷的增加,這種錯誤的觀點在消息閉的普通士兵心中經常形成,並且往往也很容易造成大軍的崩潰。
阿喇哈青森自從記事以來還是第一次離開草原來到平原的大明,以前在草原之中打仗的時候這種一波一波壓上的方式對於草原之中的戰事非常的管用,這也是阿喇哈青森喜歡使用的一種策略。
數十年養成的這種慣讓第一次和大明
戰的阿喇哈青森將自己固有的戰術思想帶到了大明的土地之上。
不過可惜的是向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這一回卻完全失效了,一波一波的進攻確實是讓居庸關之上的明軍不知道蒙古的軍隊倒地有多少,但同樣的這個時候這種弊端對於蒙古軍隊來説危害更大。
由於火炮的大規模使用讓每一波衝到城牆附近的蒙古士兵都會遭受巨大的打擊,十五萬的軍隊分開來算。每一波的人數並不是看起來猶如漫山遍野那樣多。所以每一波進攻上來的士兵都會遭到數量眾多火炮的進攻,每一次火炮造成的傷亡其實都差不多,但是在每一波進攻的士兵當中拿下倒在地上為數不多的士兵卻顯得那麼突兀,這樣一次次的循環對於進攻的士兵來説更像是一個夢魘。
索阿喇哈青森在連續兩天的進攻之後已經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巨大的傷亡讓阿喇哈青森知道從來沒有和南面的明軍
戰過的他對於攻城這種殘酷的戰爭沒有一點的經驗。
於是,在極度懊惱之中,阿喇哈青森終於找來了巴圖蒙克。
這一點阿喇哈青森做的是對了,真正的戰場之上從來都不會留給一個主將成與增長經驗的時間,因為這往往的代價就是巨大的傷亡以及最後的失敗,如果阿喇哈青森是一個極其自負與自尊的人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在失敗的時候去求助於巴圖蒙克的,那最後帶給瓦剌軍隊的將是更加殘酷的死亡。
相對於阿喇哈青森來説,巴圖蒙克無疑就是一個對於應付明軍以及工程有着豐富經驗的人了,在他數十年的人生之中有一半是在和草原之上其他部落戰。而另一半就是在和大明
戰,如何對付居庸關上面的明軍,巴圖蒙克有着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