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代管李氏朝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每當大明向外面擴張一步的時候,在國內總會冒出來三兩個以正義使者自居的人對於大明的擴張持以反對的意見。

對於這種人,朱厚照恨不得一耳刮子打過去,是該説這些人正義爆棚呢,還是説這些人太傻太天正呢?

中華民族遭受外地入侵,遭受屈辱的時候也沒有見過這些人站出來去勸説那些侵略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怎麼到了自己國家好不容易強大起來了,好不容易對外戰爭取得了勝利了就要去摘取勝利果實的時候,這些人就突然冒出來了?

大明言*論自*由,文人對於朝廷大肆批評的事情向來管不住,而且這些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你越是理會他們,和他們對抗,他們就越是批評的厲害,到最後就是你一開始佔理自己都覺不佔理了。

冷處理,這就是朱厚照對於他們明面上採取的措施,不過在暗地裏朱厚照就不是那麼好的人了,通知錦衣衞把凡是發言批評大明在朝鮮的軍事行動的人全都記錄在冊,今後這些人就是錦衣衞重點盯防的對象。

要是他們真的一輩子都有自己所説的那麼偉大的話,那麼姑且放過他們也無妨,但是如果嘴上整天正義掛嘴邊,背地裏卻幹盡了見不得人的事情的話,那就別怪錦衣衞手下無情了。

暫時壓制了大明國內的不和諧聲音之後,關鍵就是如何應付朝鮮國內的反對聲音了?統治征服一個具有長時間文明國家難就難在這裏。

比如大明徵服和統治蒙古草原,直接軍事上獲得全勝之後什麼就不用説,草原上的部落自動就會去貴歸附,這就是草原民族沒有太過於源遠長以及豐富文明的緣故了。

沒有太多的文明,民族的向心力以及排外就不足,在遇到外族統治者的時候只要能夠過下去他們就原因歸順。

但是雖然我們看不起朝鮮李氏王朝這個國家,但是畢竟就在中華民族的邊上。這個國家挨着我們還是很早就已經有了文明,並且豐富程度雖然不及大明,但是比絕大多數的國家也要多上不少的。

豐富的文明會讓一個民族具有空前的向心力以及排外,遇到外族統治的時候,這種排外往往就是統治者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

現在大明最大的困難就是這個,朝鮮的軍隊已經完全投降,整個朝鮮全境都已經被大明控制,之前整個朝鮮國內以及輿論對於大明的到來都是持着歡態度的,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李澤的統治已經多麼的不得人心了。

不過當慢慢的傳出來了大明要將朝鮮納入自己國土的消息之後,頓時風向就變了。反對大明的聲音開始出現,並且愈演愈烈,就連朝鮮的士林派也分裂為了兩派,一派支持大明把朝鮮納入直接統治,全面實行儒教。而另一派則希望大明能夠退出朝鮮。

朝鮮的上層人物大都被大明的軍隊所控制,沒人敢發表不該説的言論,所以這些聲音大都是從朝鮮的民間傳出來的。

對於這種聲音,朱厚照不得不重視,如果是勳貴反對。他可以直接找個罪名殺了,但是如果是來自民間的反對聲音,總不能實行大屠殺吧。

不過想要朱厚照放棄朝鮮也絕無可能,你們不是反對我們直接統治你們嗎?那行啊。那就找一個你們信服的所想要的統治者不就行了。

十月出,明軍在漢城郊外一位李澤回家省親的妃子帶回來了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這就是李澤的兒子。

大明是這樣説的,朝鮮的那些貴族們也是這樣説的。至於民間的聲音?立國王之如此大事豈能聽信他們的聲音。

於是這個才剛剛出生的嬰兒成了李氏王朝唯一的繼承人,在大明的扶持之下立為朝鮮新的國王。

而鑑於朝鮮內亂不斷,新君年幼。大明作為宗主國理應代管朝鮮,等新君親政之後大明再退出朝鮮。

新君即位,大明承認,朝鮮貴族和大臣們也都承認,至於少量反對的人雖然心裏覺得此時蹊蹺,但是他們也找不出來證明新君不是李澤親子的證據,所以只能接受這個現實,總比大明直接統治要好吧。

從現在開始,到這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長大成人之前的十幾二十年裏朝鮮是被大明代管的,至於以後,有如此長的時候足夠朱厚照去運作很多事情了。

控制了朝鮮,大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赦,赦免了勳舊派在此次戰亂前後所犯下的所有罪責,既然勳舊派的幾個主事人已經死了,剩下的人也都投靠了大明,那留下他們豈不是更好。這樣有了士林派和勳舊派這兩個朝鮮國內最大的兩個勢力的投靠,大明對於朝鮮的掌控牢牢的。

勳舊派這一回學老實了,知道大明是士林派的後台,這一次不敢再和他麼鬥了,不過他們也沒有閒着,士林派幹別的不行,但是栽贓陷害、陰謀詭計卻是一個比一個在行,他們有一個繁重的任務,那就是不停的把明裏和暗裏反對大明的人給揪出來,不管他們用什麼辦法,只要用看起來光明正大的方法把這些人制住便可以了。

而士林派隨着大明的到來迅速捲土重來,一下子便佔據了整個朝鮮國內政權的主導,而且鑑於朝鮮士林派領軍人物大都死傷,英人才不夠,朱厚照還特別下令大明國內的士子們秉持着大無畏以及無私奉獻的神前往朝鮮做一名光榮的志*願*者,幫助朝鮮人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士林派一直吵着的改革要重新拉開帷幕了,不過這一次的改革和以前的不一樣了,這一次朝鮮的改革直接就是土*地改*革。

大明要想將來順利的直接統治朝鮮,最重要的就是讓那些來自民間的朝鮮人歸服,想要讓他們認同大明,就要讓他們受到大明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

土*地改*革這是最烈,但也是最能夠直接讓大量的平民受到實惠的方法,至於那些來自貴族們的反抗,大明源源不斷輸送到朝鮮的大軍也不是吃乾飯的,代管朝鮮期間,任何反對大明的人,都可以直接視同叛逆。

正德十三年,朱厚照再次大婚,在即位如此多年之後,朱厚照終於再次來了納妃的時刻,這十幾年來朱厚照後宮當中的人數一直都是那幾個人,對此早就有人有意見了,繁盛子孫這可是朱厚照的責任啊,雖然這幾年紫嫣以及冬雪幾個人陸陸續續都為朱厚照生了兩三個孩子,讓現在朱厚照也有了四個皇子,六個公主了,但是這和前朝動不動就是數十個皇子,上百個公主一比,簡直就沒有可比了。

子嗣太少了,這是很多人的想法,所以在這麼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有人建議朱厚照選秀之後,終於在正德十三年的天,朝廷再次宣佈選秀了。

頓時消息傳來,天下各地無不是望風而動,這麼多年來朱厚照沒有選過一次秀女不知道讓多少企圖把女兒送進宮裏的人失望不已,最後只能等不及了之後草草的把女兒嫁出去了。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