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科舉革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讓朱厚照不去廢除科舉制度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敢。

實話實説,朱厚照確實是不敢真的完全廢除科舉制度。整個大明一百多年來所有的統治階級基本上都是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你把這個制度廢除了,那不就是和全天下無數的讀書人以及那些實權者徹底走向對立面了。

後世滿清的滅亡不可否認他們完全廢除科舉制度也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墳墓。

所以朱厚照要做的便是慢慢的改革,雖然我沒辦法直接完全廢除了科舉制度,但是我可以像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的一點點去改變這個科舉制度。

或許等到二三十年乃至上百年之後,雖然科舉還叫科舉,但是那個時候的科舉除了名字一樣之外,內容是否還一樣就不一定了。

其實朱厚照所謂的改革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也算是復古。如果真的要改革科舉制度其實也並不需要真的去創造些什麼東西,只要你有那個心,完全把以前科舉制度的一些東西給加上就絕對可以了。

到了大明朝,科舉制度‮試考‬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是所謂的四書五經的八股文,這個東西也叫做經義。

其實在明朝之前的科舉制度並不是只有經義這一個的。科舉制度‮試考‬內容最為繁雜的時候是唐朝,當時‮試考‬常設的科目有就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換成今天的文理科的叫法,基本上就是把文科的內容和理科的基礎內容全都包括進去了。

考慮到當時自然學科並不發達的現實,這五十多種學科已經把當時社會上能夠加進‮試考‬的東西都給加進去了。在某種程度上比着現在‮試考‬的還要全面。

當然科舉制度的衰敗不能把責任全推給大明,因為本身從設立之初科舉制度就存在了重文的侷限,到了宋朝更是因為重文輕武的思想極力的壓制經義之外的其他東西。至於大明的八股文其發源還在於元朝。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第一次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變,在傳統八股文的基礎之上,今後科舉制度增加了策問的內容。

策問。即議論。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以前唐朝和宋朝的時候也有這個內容。策問主要就是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髮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經濟等各方面社會問題,比起傳統的八股文來難度更大,當然也更有實用價值。

這一條改革一出現,基本上大明都是呈現歡的態度,這些年隨着朱厚照帶來的影響,大明是越來越開放。對於當今科考考生只會做文章的現狀不少的有識之士也已經發表了眾多的不滿意見。

現在在八股文的基礎之上增加有關治理國家解決社會問題的策問無疑讓不少開明的人看到了科舉制度將更加具有實用

今年就是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即位以來第一次科考是在正德元年,也就是明年再舉行科考的時候,考生就要多了策問的環節了。

這期間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也足夠那些考生們來彌補駐足了。

而除了增加了策問環節之外,朱厚照還突然設立了一個制科的科考。現在大明的考考內容都是屬於常科,也就是每一次都要考察的東西。而制科與之相對,就是臨時增加的科考內容。比如那一段時間國家缺少哪一方面的人才了,朝廷就會臨時增加一到幾門的臨時科考內容以選拔特殊的人才。

不過在大明。這個制科從來沒有實行過。而明年的科考,朱厚照卻要在大明第一次實行制科。

在此次制科考察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涉及明法科(即律法)、明算科、格物科、經濟科這四大類。

此次參加制科科考的人員沒有任何的限制,凡是願意為大明效力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制科的‮試考‬。在明面科考之前,各地官府就會完成第一批可以直接參加制科人員的篩選。

而那些‮試考‬經義以及策問的人則可以自由選擇,他們可以不用參加制科內容,但是如果能夠在制科上有所建樹的則可以對會試成績進行一定的加分。

明法科。明算科,格物科,經濟科。這四類簡單來説,其實就是律法、數學,科學以及經濟。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説這四門學科才是未來最為重要的東西,不過朱厚照也不能一下子就讓這些學科從無到有取代了經義的考察了,那樣反對的聲音太多。

朱厚照這才想出了制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過這個制科的考察為大明選拔一批實用的人才,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不過分的刺那些讀書人。臨時的嗎,就是隨時就會取消的,這樣那些讀書人心裏就不那麼擔心了。

不過外人所不知道的是,朱厚照心裏真正的打算確實把制科的內容連着實行三次之後,就宣佈把制科變成常科。經過九年的緩衝期,足夠讓支持的力量全面壓制反對的力量了。

而且等到這四門學科變成常科之後,內容也就不會僅僅是四門了,未來他們就要逐步的進行擴充,朱厚照倒是不指望恢復到唐朝五十多種的樣子,因為那樣‮試考‬的太多了,而且其中有很多的設置也不合理。

朱厚照心裏最好的科舉制度其實就是古代科考和現代高考以及大學的一種結合。留下古代科考的制度以及程,而‮試考‬的內容則慢慢演變為現代高考以及大學‮試考‬的各種學科。

這樣的‮試考‬就要分為兩個等級了,一個就是像高考或者鄉試一樣在各個省內進行,‮試考‬的內容都是像現代高考那樣的學科分類的知識,比如基礎的語文、外語,文綜以及理綜。這樣在省內選拔出一批優秀的人去參加第二個級別的全國質的會試。這個時候再考察的東西就要高級的多,也實用的多了,完全就是把現代大學的各種學科進行分類,然後進行全國質的‮試考‬。當然到時候‮試考‬的難度肯定要比現在大學的難度大得多了。

五十年到一百年,這個是朱厚照心裏預期的科考演變的時間,想要把大明現在的科考完全變成自己所預期的,沒有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本就不行。而其中難度最大的還並不是內部的阻力,而是那些自然學科發展的限制。

就比如化學或者物理,在大明在這方面發展到一定高度之前,本就沒辦法單獨的作為一個科考的學科存在。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