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鑠在前清時代為興建羅源港和可門造船廠從德華銀行所借的4000萬馬克貸款到了第一年的還款之期。
已經基本建成的福州可門造船廠如今擁有兩座30000噸級和兩座17000噸級的大型船塢,其規模超過了本的川崎神户造船廠、橫須賀海軍工廠和三菱長崎造船廠,成為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中美之間《伯利恆合同》在廈門合建海軍軍港和廈門海軍造船廠項目的實施不光刺了神經
本人,還觸動了德國人。中國海軍一直以來都是德國造船廠在海外的最大客户,而且德**工一直在中國陸軍的主要軍火商,中美之間的軍事合作肯定會危及德**火商在中國的統治地位。
經過很短時間的協商,德國人很快就同意利用羅源港的商業借款所還本息,為中國海軍建造兩艘最新的戰列巡洋艦。
林鑠在這裏耍了一個小花招。
海軍部在1913年制訂了一個五年造艦計劃,其中包括購買兩艘一等戰艦,就是説兩艘戰列艦或是戰列巡洋艦,袁世凱倒是批准了這個方案,可是以北洋zhèngfu現在的財政狀況,連現有的海軍訓練費都掏不出來,哪裏還有錢將如此龐大的購艦計劃付諸實施。要知道本人從英國所購買的一艘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就花費了近210萬英鎊,約合1900萬銀元,這麼一大筆錢基本上頂得上12個陸軍師一年的所有開銷。
但如果有人肯借款幫你造艦那情況又大不一樣。
在海軍總長劉冠雄和薩鎮冰等海軍元老的力爭下,老袁同志最終批准了海軍部的購艦方案。寅吃卯糧是北洋zhèngfu的最大特點,只要不用掏現錢,就是再多的銀子也敢花。
至於本人和英國人的強烈抗議,老袁有的是辦法對付。
時隔三十多年,徐建寅又再次到了德國,這一次和前次一樣,還是為中國訂購兩艘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巡洋艦。
也許是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帶來的蝴蝶效應,這一時空德國海軍要比另一個時空中更為強大,布呂歇爾號裝甲巡洋艦標準排水量達到了17600噸,而且裝備了8門11英寸主炮,基本上與英國人的無敵級相當,成為了德國海軍第一艘戰列巡洋艦。
中國海軍訂購的兩艘戰巡和德國海軍在建的德弗林格級是同一型號,與另一個時空稍有不同的是此級軍艦排水量稍稍大了一些,達到了28200噸,而且裝備了8門340毫米主炮,其能與
本人從英國購買的金剛級相當。
1913年秋的陽光照在漢堡的海灣,這無疑是一年當中最為愜意的季節。
由於提爾皮茨的退縮,如火如荼的英德海軍競賽稍稍平靜下來,這位德國海軍的掌門人決定不過份地刺英國人,從而大幅削減了德國主力艦的建造計劃。這也使得德國海軍在歐戰爆發後並沒有足夠的主力艦來應對英國人的主力艦隊,在歐戰初期德國海軍一直呆在港內祿祿無為,實際上是由這位德國海軍總司令一手造成的。
作為老牌的德國造船廠,伏爾鏗造船廠一直與中國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從北洋水師時代的“鎮遠”和“定遠”兩艦,在到現在作為民國海軍主力的“海容”、“海籌”和“海琛”號都是出自於這家造船廠,而且林鑠手上的滬東、可門和海門三大造船廠都有大量來自於這家船廠的德國工程師和技師。
提爾皮茨的短視使德國海軍的發展速度驟然放慢,但也使得伏爾鏗造船廠能夠騰出富餘的船台承接兩艘來自東方的大型軍艦訂單。
在搬遷到漢堡之後,新的伏爾鏗造船廠規模比原來位於斯德丁的老廠要大上一倍,與前幾年繁忙的時期相比,伏爾鏗造船廠如今在建的只有一艘主力艦,就是正在碼頭上進行舾裝的大選帝候號戰列艦。
德國人為此甚至承擔了120名中國中國學員在德國學習造船技術的所有費用。
雖然林鑠心裏明白這兩艘戰巡也許永遠也到不了中國,但對於選派留學生學習造船技術卻十分熱心,畢竟大型戰艦的建造技術需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這些東西可不是隨便就能學到手的。
海軍部派出了以造艦中將魏瀚和輪機少將陳兆鏘為首的監造團隊,不過真正的監造工作還得靠遊錫城、常朝乾等這一批在1907年由上海商船學校所派出的留學生們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