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世事如棋局局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金,折在武台殿雀羽青藍水透琉璃瓦上,將陽光幻出一片寶光豔瀲。一個青衣內侍匆匆邁上殿階,進了殿中,下意識便放輕了腳步。

近墨的檀木地板光潔如鏡,倒映出重重金帷肅垂的影子,錦字花紋漂浮如雲,一直延進幽深的內殿。當值宮人都遠遠屏息站着,人人低眉斂目,不聞半絲聲響,內侍的足音落在空寂的殿中仍舊格外清晰,不覺背心已見了微汗。待見到殿前常侍晏奚,他低聲稟報了什麼,晏奚斟酌了片刻,便往宣室走去。

隔着一段殿廊,宣室中傳來隱隱説話聲。晏奚行至最後一道九龍墨玉屏風跟前,聽到皇上沉下卷世事如棋局局新冷的聲音便遲疑了一下,雖有急事,但也不敢輕易打擾。卻只這麼一站,裏面的話聲停住:“什麼事?”晏奚趨步上前,轉過屏風,只覺得氣氛凝重迫人。裏面除了湛王,只有鳳衍、杜君述和斯惟雲三名重臣,人人面無表情,唯湛王一雙微挑的眸子淡淡看着對面的鳳相,頗有幾分犀利的味道。

晏奚俯身垂首,目不斜視,稟道:“皇上,含光宮剛才急召御醫入見。”夜天凌黑沉沉的眸底輕微一波,連帶着湛王也抬眸。這消息對鳳衍來説卻來得最為及時。果然,皇上將手中的奏疏一合,丟下話來:“回去想清楚改作何處理,明奏本上來。”言罷拂袖出了宣室,起駕含光宮。

鳳衍躬身領了,轉身退出時暗中瞥了湛王一眼,心下恨恨。

今年夏天,滄江遭遇水患,連續不斷的暴雨使得江水決溢,河道氾濫,湖、雲兩州十七郡田毀城淹,盡成一片澤國。這樣的洪水已有多年未遇,皇上急掉江左水軍出動戰船遷移百姓下卷世事如棋局局新,搶修因洪水而決口的廣安渠,復又兩次撥銀賑災。七八月過後大水漸退,由於賑濟得當,兩州未再出災疫亂情,忙亂了數月,各方都鬆了口氣。

不料此時,帝曜二年的金榜探花,接替斯惟雲督修廣安、廣通雙渠厄梅羽先,卻一道奏表將鳳衍的長子,身兼工部侍郎、江左布政使重任的鳳京書參到了御前。參他私自挪用修渠造項,使得廣通渠遲遲不能竣工。大雨來臨,江水暴漲,廣通渠不能發揮預期作用,以致廣安渠不堪重負,決堤千里,盡毀兩州房舍良田。

這一彈劾到了御前,皇上極為震怒。近年清查虧空,第一查的便是挪用,這本便犯了大忌,何況又造成毀堤淹田的重災,即刻傳鳳衍入宮見駕。

鳳衍一到武台殿便覺出氣氛不對,跪拜後未聽到叫起,劈面一道奏疏落在了面前“自己看吧。”黃綾奏疏落地,赫然展開在眼底。梅羽先剛勁拔的筆跡力透紙背,墨跡深亮,字字如刃,看的鳳衍漸漸冒出一身冷汗。正惱火這一個微不足道的六品外官,哪裏來這麼大的膽量彈劾鳳京書,一抬眼,正看見湛王淡笑間一抹亮刃般的眼神。

鳳衍心念電閃,將奏疏重新呈上,俯身叩首:“皇上,奏疏中所言涉犬子,按定製臣應該避嫌,不便多言。”湛王烏墨似的眼稍輕輕一挑,邊笑意隱隱加深幾分,處變不驚,温而不亂,不愧是三朝宰輔相臣。

御案之後,皇上冷眼看向鳳衍:“廣安渠毀壩決堤,水淹千里,你身居中樞之要,難道也沒有話説?”

“臣等失職,未能事先防患於未然,以致發生這樣的事情,臣請皇上降責。”鳳衍先行請了罪,繼續説道“但廣安渠究竟何故決口,臣以為應先查清原委。堤壩出了問題,負責督造的的官員難辭其咎,難免會為了要推卸責任尋些藉口,其言不可全信。”話音一落,身旁響起湛王的聲音:“這幾年清查虧空,各部的缺漏都一一補齊,唯有工部的一直以兩渠的工程浩大為藉口,一拖再拖。現在虧空仍舊在,廣通渠工程停滯,廣安渠毀於洪水,不知工部的造銀究竟用在了何處?鳳相不説造銀的事,卻將原因歸咎於其他,這是為何?”鳳衍立刻道:“王爺,臣剛才只是回皇上的話。至於修渠的造銀,若要問,當先由尚書省追究負責此事的户部。王爺若想知道,臣儘快發文尚書省,讓他們責查。”聽似恭謹的語調,卻因為太過恭謹,便帶出了些非同尋常的意味,彷彿皇上的問話可以暫且放下,湛王的話卻不能不答。

湛王如何聽不出鳳衍是想將殷家拖下水,冷笑道:“何必如此麻煩,此事只需問一問鳳京書便明白了。聽説鳳京書在司州故里修了一座佛寺替鳳相夫人祈福,以南嶺檀香為木,東海白玉為階,自稱連皇上為太皇太后修築的昭寧寺也不能及,不知此事鳳相以為如何?”鳳衍暗驚,不想鳳京書酒後一句醉話,千里之外湛王竟知道得如此清楚,除此之外,不知還有多少事落在了他手中。當即説道:“小兒為母捐資禮佛一事,事先曾蒙皇后娘娘准許,娘娘還因此恩賜修繕之資。山野小廟豈敢與昭寧寺相提並論?昭寧寺的規模造項王爺最為清楚,此話豈不荒謬?”湛王眼中冷芒一沉,對面杜君述和斯惟雲同時皺眉,鳳衍果然姜老彌辣,這一招攻守兼備,不但搬出了皇后,更是將皇上與湛王間的一筆舊賬也暗算在裏面。

想當初湛王與皇上不甚和睦,因深知皇上誠孝祖母,對昭寧寺不肯有半分馬虎,命人將昭寧寺的造價成倍提高,造金成佛,斥建寺之資千萬,使得國庫越發吃緊。昭寧寺竣工之後,堪稱天下佛寺之首,尋常寺院無人能出其右,如今不僅是皇家寺院,更是天竺、西域、吐藩等僧侶東入中原論法的勝地,弘揚佛法,教化民眾,香火十分鼎盛。

這幾年湛王盡心為政,國庫充盈,皇上雖心知其中曲折,但並不追究,只是話自別人嘴裏説出來,難免讓兄弟兩人心中都生出些微恙。

湛王抬眸間與鳳衍凜然凝對。鳳衍眼中森森陰冷,湛王角那絲清雅的笑容已緩緩淡了下來,尚未説話,便聽皇上道:“朕問的是廣安渠之事,與昭寧寺何干?廣安渠耗資四十餘萬,三年始成,現在毀於一旦。明年若再有暴雨,你們想讓朕置江左百姓於何地?”兩人都肅容不再做聲,這時旁邊斯惟雲忙順着將話題帶回了修渠之事:“皇上,當務之急還是要搶修廣通渠,此次若不是廣通渠未成,湖、雲兩州不至於遭此災難。但梅羽先也有不當之處,洪水來時,既知廣通渠不能使用,便應該及時在上游開閘洪,則可以毀瀘陽、灃知等幾郡的代價,保全兩州十七郡,亦使廣安渠無恙。”這話説的公正,誰也不偏幫,杜君述接着道:“梅羽先一個六品郡使,年紀輕輕,怕是難做此決斷,説起來也不能完全怪他。”斯惟雲點頭道:“皇上,不如還是讓臣回湖州吧。”夜天凌沉思片刻,卻問湛王:“你覺得呢?”湛王道:“臣弟以為事情關鍵倒不在人上,而在於例制。就拿這修渠的造項説,經户部到工部,入布政使司,再到州府,其中多少無用之功,費時費力。其實各處造項完全可由户部直接調撥給督造處,不但提高效率,亦可杜絕那些貪贓枉法之事。”鳳衍方要説話,忽然瞥見皇上冷淡的目光往這邊一帶,聽到四個字:“此事可議。”鳳衍警覺,雙目微眯,眼縫裏一道光暗閃。

天下三十六州九道布政使統管所轄州府軍政,無不重權在握,眼前明擺着皇上是有心要收權中樞。湛王看準了這個時機,猝然發難,梅羽先彈劾鳳京書定然是早已設計好了的。

九道布政使中有四人是鳳家嫡系親族,再議下去,湛王必是拿鳳家的人開刀,鳳京書首當其衝。鳳衍心知一不留神,這步是落在了下風,正要設法周旋,恰巧晏奚的稟告打斷了議事。

皇后體弱多病,但向來很少傳御醫,突然急召,定是出了什麼意外。莫説是皇上,便是在座所有人都懸起了心神。

推出武台殿,鳳衍出宮回府,一路盤算。有皇后在,看來皇上還是給鳳家留着情面的,否則今天這彈劾直髮廷議,那便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了。湛王如今勢頭人,這關口皇后可不能有任何不妥,但只靠着皇后,鳳家也步步都在險中。鳳衍前思後想,正思慮難平,不料此時,宮中卻傳出了喜訊…皇后有妊。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