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崑山玉碎鳳凰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長嶺古道,數騎駿馬飛馳而過,落下滿天煙塵滾滾,一路東行,直奔琅州。

數名玄甲鐵衞護送斯惟雲自天都出發,馬不停蹄,披星戴月三千里,只用了不到五天時間便趕入東海都護府境內。待看到高聳的琅州城時,斯惟雲似乎略微鬆了口氣,但心中焦慮反而有增無減。

因在戰時,琅州城下兵重防,對往來人員盤查嚴格。守城將士剛攔下這對人馬,忽見當前一人手中亮出道玄令牌,為首的中軍校尉看清之後,不免吃了一驚。聖武年間便隨昊帝征戰南北的玄甲軍,在天朝軍中始終擁有無可比擬的聲望和地位,玄甲軍令,所持者必是昊帝下卷崑山玉碎鳳凰鳴親衞密使,身負重任。

那校尉撫劍行禮,抬頭看去。玄甲軍中唯有一人布衣長袍,形容文瘦,雖滿身風塵僕僕卻難掩周身清正氣度,叫人一見之下,不由肅然起敬。有玄甲軍護送而來的人,必定非同尋常,校尉從他微鎖的眉間看到深思的痕跡,轉眼帶出的肅然之氣,竟隱隱迫人眉睫。

斯惟雲沿琅州城堅固深遠的城門往前看去,隨即問清湛王行轅所在,打馬入城。

城中四處戒嚴,不時有巡防的兵將過往,劍戈雪亮。三之前,湛王親率天朝四百餘艘戰船、二十萬水軍主力全面進攻琉川島,勝負在此一戰。此時此刻,琅州,甚至整個東海軍民都在等待戰事結果。

斯惟雲入城之後秘密見過留守的琅州巡使逄遠,便往城東觀海台而去。登上觀海台,眼前霍然天高海闊,遠望波濤無際,長風面,帶來濕而微鹹的氣息,令人心神一清。邊城哨崗之上,不時可見陽光耀上劍戟的光,在沿海拉起一道嚴密的防線,牢不可破,湛王治下卷崑山玉碎鳳凰鳴軍嚴整可見一斑。

但這時琉川島卻不知戰況如何,倘若兵敗,天朝必將立刻陷入內外困的境地,情勢堪憂。這場戰事,也是所有佈局成敗的關鍵所在。

斯惟雲深深呼海上清的空氣,一路的勞頓睏乏都掩在了臉上的靜肅之下,心中思緒翻湧。回首遙望遠隔崇山峻嶺的天都,依稀能想見那個秀穩的身影。她手底一步棋竟走到了如此深的的地步,命他趕來琅州,往東海戰後安民的之事早有打算,那纖柔的肩頭到底壓着多重的擔子?嬌弱的身軀中,究竟裝着怎樣的靈魂?他似乎不由自主地便隨她同赴一場豪賭,卻義無反顧,甘心為之。角隱隱泛出絲苦笑,斯惟雲微一閉目,耳邊忽然想起遙遠的號角聲,緊接着遠遠海天一線處,隱約出現了一片深

隨着那的接近,漸漸可以看清是數百艘天朝水軍戰船旗帆高張,乘風破,浩蕩駛來。

不過片刻,戰船上獵獵金龍戰旗已清晰可見,萬里波濤連成一片整齊威肅的玄,幾可蔽。號角再次響徹長空,不遠處瞭望台上的將士們猛然爆發出一陣歡呼,接着便有嘹亮的號角聲呼應而起,傳遍整個琅州城。

“琉川島大捷。”

“琉川島大捷。”城中立刻有戰士揚起軍旗,打馬疾馳,將戰訊傳告全城。百姓聽到這號角訊息,紛紛奔走出户,人人相攜歡呼。得聞捷報,斯惟雲喜形於,返身往觀海台下快步而去。

此時琅州城東門開啓,巡使逄遠率城中將士飛騎出

天朝相繼泊入近海,四周戰艦緩緩駛開。但見其後數百艘戰船之上兵林立,戰甲光寒,劍猶帶血,大戰而歸的殺氣尚未消散,充斥四周,震懾人心。

驚濤拍岸,長如雪。

隨着當中主艦甲板上一長劍高揚,二十萬將士同時舉戈高呼,震天動地的喊聲蓋過濤奔騰的海,剎那豪氣干雲,席捲天地。

逄遠所率的騎兵戰士聞聲振劍,呼聲起伏,洶湧如,整個琅州幾乎都淹沒在這鐵血豪情的威勢中,大地微巔,山野震動。

就在今,天朝水軍遠征琉川島打敗倭寇主力全勝而歸,一舉摧毀倭寇船百餘艘,殺敵數萬,倭國首領剖腹自絕,餘者奉劍乞降,戰敗稱臣。

至此,天朝四境之內戰禍絕,九洲鹹定。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