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差陽錯來到廣州將軍府邸,不等眾人坐下,管源忠就將韓滔快馬轉的老十的親筆信遞給了九阿哥,九阿哥一看,立即跳了起來,十四忙搶過來匆匆一掃,只見老十在信中寥寥幾筆,説自己與洋人爭金子,被困呂宋島,情況危急,要求朝廷速速發兵增援,用送信之人做嚮導即可。
十四一下就熱血沸騰,叫囂道:“管將軍,請你速速派兵,爺要帶人去救十哥。”管源忠沒搭理十四這個熱血青年,徑直沉着的發佈着一條條命令:“下令大鵬水師營全營戒備,令虎門、州、南澳、瓊州、高廉、英德和惠州七鎮總兵全營戒備,令前山寨封鎖澳門港口,廣州八旗總兵會同廣州巡撫立即帶隊封鎖廣州港口、扣留洋人商船,告訴他們只要有一個洋人跑了出去,提頭來見。”命令下達完後,管源忠又派人給福建水師提督、兩廣總督送信,告知他們老十求援,至於他們會怎麼部署,那就是福建那幫人的事了。
安排完後,管源忠才道:“九爺、十四爺,是否出兵去呂宋還得請聖上定奪,我這就寫摺子,八百里加急送進京城,兩位爺少安毋躁。”聽説老十還活着,九阿哥瞬。間就象換了個人似的,整個人立即恢復了機靈勁,他不做多想,立即表示配合“大人,是否出兵確實需要等皇阿瑪聖裁,但我們兄弟兩出京時,也領了旨意,要我們協助找尋十弟,如今既然有了消息,我們也不能袖手旁觀。”見管源忠想話,九阿哥抬手壓。了壓,繼續道:“大人,我們不是莽撞之人,知道凡事都有個章程,説實話,只要腳沾了地,我十弟就有的是法子活下來,當初在漠北天寒地凍的,他都熬了過來,何況呂宋還風和
麗的,區區幾個洋人,爺倒沒放在心上,不過我們既然來了,也得找些差事做不是?你看這樣好不好,叫十四弟去前山寨幫着封鎖澳門碼頭,我就在廣州幫着處理洋人商隊。”十四忙在一旁幫着腔“大人,你。放心,我一定不給前山寨惹事。”管源忠略作思索,便應了下來,反正康熙肯定會
。止十四這個不會水
的人渡海做戰。但管源忠依然不放心的
代兩人,目前不知道朝廷是戰是和,若是和,少不得要找洋人去斡旋,因此不要對澳門和廣州的洋人
得太緊。
三人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然後才將送信之人叫。上來詳細詢問。
老十不僅送來了求救信,還給康熙寫了一封火。漆密函,韓滔已經派快馬送往京城了,此外還給其木格寫了一封家書,因老十代一定要親手送到其木格手上,因此跑回來報信的兩人打死也不將信
出來。
九阿哥翻了個。白眼,老十還有心情寫家信,看來那的境況也不是十萬火急。
但至於老十具體遇到什麼事,來人也不清楚,報信的兩人如今正在前山寨休整,預知詳細情況,得問他們才行。
九阿哥不放心,不明白老十怎麼平白無故的和洋人爭起了金子,這應該是自己乾的事啊,老十最多就和人爭爭匕首、駿馬之類的,因此執意要去前山寨親自會見信使,詢問一下到底為了多少金子鬧出這等事來。
在離開廣州前,九阿哥和十四向其木格通報了老十的情況,然後堅持要將其木格安置在廣州將軍府裏。
其木格聽説老十在呂宋島和洋人搶金子被困,不由傻了眼,沒想到老十還是個貪財的,醒過神來後,同意了暫住廣州的提議,但希望能住進八旗會館,被九阿哥無情否決:“十弟妹,如今廣州城裏也要查洋人,難保不出什麼事,讓你住外面我不放心。”其木格雖然有些笨,但好在知道顧全大局,便沒再爭取,只是在九阿哥和十四告辭時,才想起來“九哥、十四弟,我還是和你們回一趟前山寨吧,萬一報信的人還是不肯將爺的信拿出來呢?”十四鄙夷道:“十嫂,你放心,就是搶,弟弟我也給你搶過來。”説話的樣子活的象個強盜。
等老十的家信輾轉到了其木格手上後,其木格才知道,老十那一大家子都有強盜基因。
老十帶隊出海,再次吐了個唏哩嘩啦,可勒孟雖然臉蒼白,但卻穩穩的站在甲板上,老十曾經創造過在海上保持一個時辰不吐的記錄,沒想到多
不練,就立即被打回原形,而那羣跟班卻一個個突飛猛進,這讓老十覺得很沒面子。
老十雖然不知道心理治療,但還是知曉攻心為上,於是,乾脆命四艘戰艦朝遠海處駛去,心想,離岸遠了,心裏就不惦記靠岸了,沒準能治好暈船的病。
而老十上船前也曾來了個演練總動員,要大家打起神,説是若
練的好了,等朝廷指令傳來,他就帶着大夥頭一個衝到南洋去。
水師中有許多是當地子弟,家中多少都有那麼一兩個遠親落南洋,因此自然是士氣高漲。
聽了老十要求朝外海駛去的命令後,老十指揮船上的舵手自作聰明的以為捕捉到了老十的真實想法,自以為是的朝南洋駛去。
他老兄也不知道具體航線,僅憑着道聽途説的信息,就大着膽子駛向了茫茫不知的遠方。
在海上漂了四、五天,老十終於不再嘔吐,而舵手也不出所料的失了方向。
於是,老十發動所有船員羣策羣力,老十手下的兵也都以為自己是老十肚子裏的蛔蟲,大家紛紛將自己所知道的南洋航線傾囊而出,老十聽得目瞪口呆,又不好意思糾正説我要返航,只好氣鼓鼓任那一幫人折騰。
也算運氣好,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指揮下,四艘戰艦在海上飄蕩了二十多,眼看就要糧絕,終於遇到了一艘打魚船,召來一問,竟然運氣好得不得了,居然是
落呂宋島的漢人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