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準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六十四章準備雖然大部分參會人員過分積極了些。但老十和弘暄也沒手忙腳亂,位高就是好啊,手忙腳亂的事全給士兵了。

不過,承擔了這一額外任務的士兵也沒怎麼忙亂,如今的清兵還沒腐爛似泥土,僅一個小分隊在一個時辰內便支起了100頂帳篷,而且還放進了策劃書所要求的擺設。

邀請的對象雖然是商人,但身邊的僕從、保鏢也不少,總不能叫這幫人晚上坐在沙灘上數星星,因此,劉管帶也沒叫人點人數,直接搭了個整數,不過,除了那30個正主兒,其他的普通帳篷房裏就只放了氈子和被褥,再無其他物件,當然,那30個商務帳篷裏也就多了一個條機,一個躺椅。

本來還應該有茶壺的,但其木格當時立排眾議,非要來個訂製。叫嚷着要在茶壺茶杯上印上“大清暨西洋各國外貿懇談會紀念”這一長串的字符,説是給後世史學家留點證據,這個低俗的主意自然遭到了弘暄和安安的拼死反對,後來官司打到了老十面前,老十稍稍左右為難了一下,便站在了其木格一邊,對安安道:“你額娘那麼小氣的人這次出了這麼多銀子,還不知道怎麼心疼呢,就順順她意吧。”當然對弘暄則是沒好氣道:“誰讓你捨不得自己出銀子的?不知道拿人手短?!”不過,其木格也沒得意多久,老十將其木格擬定的紀念詞改成了“大清暨各西洋番國海運懇談會紀念”夜郎的尾巴華麗麗的又了出來。

其木格一看,連忙表示“算了,還是依安安的吧,別印這些亂七八糟的了。”本來老十該被史學家稱讚為大清主動與世界的第一人,結果卻成了讓後世的史學家拿着這杯子做實了老十坐井觀天,其木格自然不樂意,夫可是一體的,老十目光短淺,那不是其木格這一現代人也鼠目寸光…

但老十卻以為其木格是假意推,斬釘截鐵的拍板表示,這事就這麼定了,不用再議,還幫其木格出謀劃策“要不要印滿文?”氣得其木格無語問天,只好死馬當活馬醫。要求老十將“番”字去掉,結果不出所料,老十牛氣天的再次將大清的國力誇了一遍,説了小一刻鐘,一點也不覺得累…

其木格施展了各種手段,軟的硬的全用上了,老十就是不改口,還喜滋滋的打算親筆題詞,要作坊按他的筆跡印,氣得其木格直跺腳,讓康熙題詞該多好,沒準後世的史學家還會認為老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智者,只是翻不出康熙這個封建大家長的手心而已…

於是,其木格為了挽回老十的名聲再次做了一番努力,不想,老十還是不領情,倒不是説時間不夠,而是認為這等小事,請康熙題詞,那簡直是對康熙同志的莫大侮辱…

老十不樂意侮辱康熙,但其木格願意啊。於是,再給老十燉了一鍋豬蹄、又給老十來了個全身按摩後,再次小心翼翼的提及了此事,表示還是問問康熙的意見比較好,不想還是遭到了老十的斷然拒絕,其木格鬱悶極了,怎麼自己的各種方法老十全免疫了呢?危險啊…與老十死後的虛名相比,其木格更看重活着的生活,於是開始認真反思了,不想,其木格動腦動得有點過,半夜還爬起來對着月亮托腮思考,婚姻保鮮法沒想到,卻給涼了胃,早上還沒吃飯,便捂着嘴吐了…

老十不僅沒急,反而樂了,以為其木格又有了,一邊樂呵呵的親自伺候其木格喝水,囑咐她別亂動,一邊叫人去請太醫,因老十一家暫住的院子不大,康熙給弘暄派的太醫目前暫住在軍營,於是,太醫來得便沒那麼及時,聰明的其木格,分秒必爭,抓住機會,虛弱的再次給老十進言。果然,以為即將再多個人喊他爹的老十立即點頭應允。

於是,太醫到的時候,便見老十在桌子上奮筆疾書…

雖然太醫的診斷讓老十空歡喜一場,但那封信卻還是叫弘暄用信鴿給康熙寄了過去,老十還特意給康熙解釋了一番,説這事主要是弘暄負責,自己只是宏觀調控一下,偶爾給點意見,所以這次動用信鴿沒有抗旨,為的可是弘暄的事…

老十若能猜透康熙的想法,那也就不是老十了,親愛的康熙大帝不僅同意親自題詞,還着令內務府趕製這批茶具,引來各方驚詫不已的反響,只有其木格,睡着了都給樂醒了…

倒不是其木格心裏陰暗,非要讓康熙來給老十背黑鍋,而是康熙本來就該負領導責任,大清的國策是他制定的,老十是他教育的,他不負責誰負!

遂了其木格的心後,接下來的問題便是。這批茶杯貨的時間便有些緊張了,因此每座帳篷裏便少了茶壺茶杯…

本來下面的人還想到處去湊30套的,但弘暄制止了“如今哪找一模一樣的30套茶具去,四處拼湊的叫人瞧了也不成樣子,他們在船上自然要喝茶的,就當咱們不管這個就是了。”於是,一大羣人在鎮子、村落逛了一圈,甚至還遠眺了一番軍營後,回到碼頭一看,平地拔起了一座座帳篷。大夥心中的欣就別提了,強忍着倦意等大會工作人員分好房間後,進去一看,原來只是能坐下歇歇腳而已,趕緊差人上船搬傢伙…

因碼頭要空出來,不能妨礙兵船進出港口,因此,抵達的海船全被引到遠處的荒島處停泊,大會徵用了當地的幾艘漁船進行兩地間的擺渡,所以當各家的鍋碗瓢盆搬到時,這些大商賈早就渴得想直接喝海水了。

雖然開會不管飯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裏的小鎮上就兩家小食店,吃飯還真是個問題,就在大夥準備去找工作人員詢問,在哪兒搭灶頭時,——帳篷可不防火,大家這點常識還是有點——,工作人員開始通知了,説是茶水房的水已經備好了,大家可前去打水,還説,廚房也備好了,大廚房還沒開業,但各家可自行用小廚房,至於食材,可去食材帳篷領取,不過,前兩天請大家包涵一二,可能材料種類有點少…

總之,雖然服務不竟如人意,但至少解決了大家的住和食。

讓大家高興的是,他們剛潤了喉,就接到通知,大清高貴的敦郡王請大家晚上先好好休息,明天晚上宴請眾人…

而九阿哥就沒那麼的好命了,風塵僕僕的趕回京。本以為天已晚,康熙可能不會召見,不想請見摺子剛遞上去,不一會兒,內侍就出來説康熙有請了。

九阿哥張大嘴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雖然不是泥巴,但聞了聞,卻全是馬矂味,傻眼了,按理應該沐浴更衣後再遞請見摺子的,料判斷失誤…

於是,乾清宮內,便立時充滿了一股怪味,氣得康熙恨不得踢九阿哥一腳。

九阿哥自知理虧,趕緊請罪“兒子思念皇阿瑪心切,御前失儀,請皇阿瑪降罪。”康熙瞪了九阿哥一眼,也不急着置氣,又不是在馬堆裏呆過,倒不至於聞不了這個味道,當下直奔主題,告訴九阿哥蒙古的差事先別管了,給五阿哥接手。

九阿哥一聽,立即就急了,他在蒙古藥材基地上傾注了多少心血啊,怎麼説撤就撤了,這大半年,他可在蒙古辛苦的吃着沙子,眼看就要出成果了,為什麼要被撤職?

九阿哥不是老十,雖然覺得沒天理,但也沒直接給康熙頂過去,而是打算用低沉的語調申訴一番,不想,剛沉痛的喊了一聲“皇阿瑪”康熙打斷了他的悲情表演,道:“你看看這個。”九阿哥憋着氣,從太監手裏接過了一封信,心想,是哪個王八羔子在背後放冷箭,不想拆開一看,竟然是弘暄請求解惑的信函。

九阿哥莫名其妙的讀完後,又聽康熙將鸚鵡事件説了一遍,對着康熙期盼的眼神,九阿哥實在不知道該説什麼才好。

九阿哥雖然鋪子裏賣着洋貨,但本人卻未和洋商打過什麼道,只能給康熙説洋人居心叵測,但按九阿哥的理解,洋人不懷好意應該屬於政事範疇,與自己是不搭邊的,因此在聲討完洋人後,便對弘暄所説的雪茄很興趣,要求瞧瞧實物。

當雪茄呈上來後,九阿哥拿起來聞了又聞,瞧了又瞧,喃喃道:“這東西怎麼值這個價?弘暄該不是被騙了吧?”康熙有點生氣,又將弘暄的調查大綱扔給了九阿哥“不管弘暄有沒有被騙,這事給你去查。”九阿哥接過調查大綱後,也沒翻閲,而是遲疑道:“查什麼?”九阿哥知道康熙召他回來肯定不會是查雪茄的真實價格,但查洋人到底安的什麼心?九阿哥還是覺得,這似乎該由理藩院來管,因此便有了那麼看似白痴實則不相信的一問。

氣得康熙指着九阿哥的鼻子大罵:“弘暄都能從中嗅出危險來,你竟然不知道查什麼!”然後又拿起桌上的一堆文書,扔到九阿哥身上:“今晚將這些全讀了,瞧瞧阿片到底是怎麼個害人法…”然後又扔了一本摺子砸到九阿哥頭上“再看看洋人是怎麼想法叫人賣阿片的!”然後將御筆扔了出去,掃過九阿哥的肩頭“明兒再來見朕!”於是,旅途勞累的九阿哥在見完自己的親爹後,一口水也沒喝到,反而抱了厚厚的一疊文件,準備挑燈夜戰,命苦啊…請大家繼續多多支持,謝謝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