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此看來,康熙是將娜仁吉娜的婚嫁權還給了科爾沁,想來應該是太后爭取的,但康熙能容忍科爾沁在一旁打小算盤,——畢竟三年後,會是個什麼情形,誰都不知道,——看來也不是個無情的人,能對死去的太后信守承諾,至少對太后還是有幾分真情的。
不過,其木格對康熙小老婆的態度卻沒什麼改善,——主要是她認為自己態度好的,只是不再那麼唯唯諾諾了而已。落在宮裏主位的眼裏,其木格這是在耀武揚威呢,讓她們好不鬱悶…
不過,康熙的小老婆很快就進行了反省,看來是大家太心急了,惹惱康熙…
老十沒當成新郎也讓其他皇子一頭霧水,這完全不像康熙的風格啊!不知道康熙葫蘆裏賣的到底是什麼藥,難道是老十太子之位不穩?這説不過去,被圈的大阿哥和二阿哥哪回選秀給落下過?
大夥想了半天,最終得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老十不在,康熙怕蒙古太子妃找他耍潑…
當三胞胎歪着腦袋問:“説什麼呢?”大夥更是恍然大悟,蒙古太子妃壓不用出手,光這三個鬧騰的小子就夠康熙喝一壺的了…
於是,一時間,各個王府的大老婆都鬱悶了,自己生的怎麼就沒這本事呢?
老十的事了了,其木格便開始打探弘暄的婚事了,雖然這是個婆婆厲害的年代,但其木格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和自己合得來的兒媳婦,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和弘暄合拍。
不想,弘暄的婚事還沒聽到消息,安安又處於了漩渦中心。
安安的年紀也不小了。雖然皇家格格都出嫁得晚,但今年卻不同往年,因對蒙古用兵,所以康熙一口氣將三個皇孫女指給了蒙古,其中,三阿哥和九阿哥家的格格比安安大一歲,而十四家的格格則比安安小兩歲,其他幾個和安安差不多大的皇孫女沒被指婚的原因是身體不大好,由宗室女代勞了。
但安安卻生龍活虎的,不僅一邊幫着其木格處理着毓慶宮的常事務,一邊還在盡這地主之誼。隔三岔五的帶着九阿哥家的洋客人到處參觀。
於是,大夥便不滿了。
按説此時正該安撫蒙古,一幫皇孫女集中在此時嫁人多少也能説明朝廷的用意,但老十家的安安怎麼就能成了漏網之魚了呢?按説太子的女兒更應該肩負起朝廷重任的。
當然了,有人酸溜溜的説,老十家只有一個格格,金貴啊,不過,立馬就有人反駁了,誰説的?太子正當壯年,後沒準不知道有多少格格呢!再説了,就他家格格稀罕?誰家的閨女不是被捧在手心裏長大的?
又有人説,老十早就説了,他要招婿嘛,馬上就有人跳出來駁斥,老十如今是太子了,怎麼還能這麼不着調呢?人人都招婿,京裏王府住得下嘛?再説了,蒙古那邊誰去拉攏啊?
於是,大夥議論着議論着,便有人説,那去給康熙提提意見吧。
你別説,還真有那不長眼的,在朝會上當着百官叫康熙一碗水端平。
事關安安,弘暄一改平多聽少説的作風,當場反擊,説投訴者居心叵則,打着公平公正的旗號,明目張膽的破壞滿蒙團結,其心可誅。
投訴者自然不服,立馬向康熙告弘暄誹謗,要康熙治弘暄的罪。
弘暄冷笑着問道:“我阿瑪早就説了,我們府的錢財都是大格格的嫁妝,別的不説,光是鐘錶作坊就能讓蒙古人打起來,在這節骨眼上,你竟然唆使着要將大格格嫁到蒙古去。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覺得蒙古各部落沒來找朝廷的碴,心裏着急了啊?”九阿哥如今是天天上早朝,雖然不是第一個打卡的,但也沒遲到過,此時出來打圓場了,叫弘暄犯不着和這種不長腦子的人一般見識…
不過,朝堂上這麼一鬧,京裏除了宗室之外的清貴們全一股腦的給內大臣送禮去了,不是清退了一些侍衞嘛,總得補充人手啊,於是挑選了自家自認為優秀的子侄送去給康熙站崗放哨,不為別的,就希望哪天能入了康熙的法眼,或者對了弘暄的胃口,將安安這個大財女給娶進家來—大夥是想明白了,那一堆讓人眼紅的嫁妝不論是何時,都會挑起蒙古各部對朝廷的不滿,所以,安安得歸屬只能是在京裏了,於是,大家便積極活動起來。
而經過那些人不長眼的一鬧,其木格也開始慎重考慮安安的婚事了。
老十不在,弘暄也上了心,百忙之中還去侍衞處瞅了瞅新進的小夥子,不過卻沒淘出合格的候選者,回來還對其木格搖了半天頭。
其木格忙囑咐弘暄忙他的正事去,安安的夫婿她知道慢慢挑。
不過,一轉身,其木格就叫弘政去搞一套新進侍衞的個人資料,這事得抓緊了啊…其木格還打算給老十去信,讓老十在軍中也好好物一下。
不過,這信還沒送出去,康熙的旨意就到了,弘暄的媳婦人選終於敲定了,還是最早説的喜塔臘氏家的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