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裝甲集羣在行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戰前中國陸軍有60個步兵師,其中半數為戰備滿編制,半數為和平編制,另尚有全滿編制的4個騎兵師,兩個裝甲師,2個摩步師以及10個炮兵旅,這些野戰部隊加起來約一百二十萬人左右,除了野戰部隊外還有各省的地方守備以及邊防部隊,這部分人數也不少加起來約有三十萬人左右。也就是説中戰爭前中國陸軍總兵力大約在一百五十萬。

戰爭爆發後中國進行了緊急動員後,把那些未滿編制的和平編制師也是改為了滿編制,到達了一百六十萬左右。首先要值得説明的是,現今不管是中國還是`本,他們所進行的動員都僅限於軍方,並不是全國範圍內的總動員,動員令只體現在了增加部隊人數上,而對於遠離戰區的其他區域而言是繼續保持以往的樣子,也就使得了大批民眾們可以優哉遊哉的喝着茶,嗑着瓜子看中大戰這場大戲,興起了還大叫兩聲吆喝:“打死那些小`本!”當不用他們自己上戰場拼命的時候,民眾總是希望zhèngfu能夠強硬再強硬恨不得別家子弟組成的軍隊踏平全世界。

而那些家底有子弟從軍的家庭,也是分成了兩部分,軍官家屬的反應和士兵家屬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軍官們的家屬一個個都在翹首以待自己的兒子能在前線為華夏復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更能因此立功晉升,尤其是有着大量弟子參軍的軍政要員家庭,那個不是等着自己的家中能夠再出一個將軍啊。可以説這部分人都是支持自家子弟參戰的。而和軍官們家屬們的支持不同,普通士兵們的家屬則是一個個都是憂心無比,生怕哪一天就是接到了陣亡通知書,儘管時常能聽國社黨的人説他們是為了華夏復興而戰,可是這些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村父母們可不知曉華夏復興是個什麼玩意,他們只知道陳敬雲分給了他們土地,而為了保護這些土地自己的兒子們就去當兵打仗,為了陳主席打仗那是應該的,但是誰也不想自己的兒子戰死或者受傷。

為了讓前線士兵們保持高昂的士氣,軍方自然是不能讓後方的軍屬們影響士氣,軍方的郵政局對於軍屬和軍人的通信一直都是保持着檢查制度,當然名義上用的是軍情保密,但是那些明顯會影響軍心士氣的書信也是會被一律扣押,直接扔了到不至於,但是會在戰後才送達。

此刻唐強就是看着手中的父親寄來的家書,看罷後嘆了口氣。這幾年來唐輝康雖然依舊任職陳敬雲的私人工業顧問,但是沒了實職後他的影響力不可避免的逐漸降低,尤其是年紀漸大,眼看就沒幾年活頭了,唐輝康不想自己去了後唐家就滑出了權貴家庭這個圈子而淪為二,所以他這幾年來一直都在為自己的兒子唐強鋪路,想要讓唐強爬的更高,但是唐強雖然歷盡了俄國戰事,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是依舊沒能跨過將軍的那條門檻。俄羅斯的那場戰事國內一大票人都盯着,而且中國的軍隊雖然長時間駐紮在俄國,但是真正參戰的也就只有當年的反攻鄂木斯克以及後來在鄂木斯克接應俄羅斯國防軍這兩場仗,俄國內戰數年,大多時候中國的軍隊都是小打小鬧,只在背後撐着俄羅斯國防軍的,但是很少自己親自上陣,頂多就是為了練兵而偶爾上去打幾場,真正的作戰主力始終是俄羅斯國防軍。如此情況小,在俄羅斯的駐軍調動是相當頻繁的,參謀部為了練兵,為了讓更多不多也受下大規模戰爭的氣氛,所以兩三個月就會輪換一批,這樣的情況下軍官們也就不能很好的在俄羅斯積累資歷和軍功了。

唐強在俄羅斯待了大半年時間也沒能跨過那門檻,最後還是被迫調回了南京參謀部任職,然而旅順局勢一緊張後,唐輝康再一次動用了自己的影響力,甚至是把書信寫到了沈綱案桌上,愣是把唐輝康從參謀部調到了東北裝甲集羣裏頭,而這一次不是在後方司令部裏任職了,而是直接到了第一摩步師裏擔任第11團團長,這樣的老資格上校去前線當個團長,所圖謀的已經很明顯,那就是直奔少將的位置而去的。

唐輝康可是給唐強去了親筆信:老子這次算是把全部人情都給拋出去了,這次你要是再不出來一個少將,那麼這輩子你就是沒機會了!

唐強知道自己父親口中的沒有機會並不是説唐輝康不能再給他背後活動了,而是因為他的年齡,現在的中**隊早已經正規化,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已經是相當完善,而其中的退役制度讓一大羣軍官們更是受到了龐大的壓力。為了給年輕軍官們騰出位置來,軍方制定了嚴格的退役制度。

退役制度中,普通士兵的自然是沒有變化,三年服役期結束後就可以退役得到就業安排,願意繼續服役的申請轉為士官繼續服役。到了士官這個階層後,已經是志願兵質的職業軍人了,最長服役到四十歲,當上士官的最高級‘軍士長’。

不過很多士官們都想要當軍官,而當軍官的路子只有一條,那就是報考軍校,為了給士官們提供晉升的機會,軍方的各大軍校裏會給年齡二十五歲以下的士官報考軍校給予一定的優待。所以很多年輕士官們頭兩年大多數都是想要報考軍校的,只有超過了年齡後才會老老實實的繼續當士官,積累年限資料,等爬到了軍士長這一級後工資也不必那些尉官們少多少了。

士官再上一層就是軍官階層,以前的軍官階層是沒有退役制度的,只要不犯錯,身體條件也許可的話一直當到老也是很正常,以前三四十四歲的尉官多的很,五六十歲的校官也非常多。為了保持軍官年輕化,同時也是為了給軍校畢業生以及年輕軍官們更多的晉升空間,三年前就已經開始施行軍官退役制度。

軍官的退役是以年齡來計算的,比如,少尉和中尉都是三十歲,上尉是35歲,少校是四十歲,中校是四十五歲,上校是五十歲,少將則是五十歲。中將為六十五歲,上將為七十歲。超過以上年齡後就是專為預備役。當然也有部分的例外,比如那些技術的軍官就可以放寬服役年限,但是這些例外不適用於傳統軍官身上。

唐強也不年輕了,今年已經是三十七歲了,這個年齡雖然距離上校五十歲的服役最高年齡還有十幾年呢,但是陸軍中年輕軍官一大堆,統一戰爭時期從福州軍校出來年輕軍官們全都是十仈jiu歲,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而當時唐強從福州軍校畢業的時候都是二十七歲了,所以周圍的一大羣師兄弟們都是比他要年輕,這羣人構成了當時國民軍的軍官主體,有些人爬的快一些,有些人爬的慢一些,而和唐強爬的速度差不多的也有一大羣人。陸軍裏頭二十幾三十來歲的上校可是一大堆,一個個都是翹首以望等着繼續升一步呢,而和這些人比起來,唐輝康的戰功和資歷都不算出眾,甚至年齡上還處於極大的劣勢。如此情況下,上司考慮提拔的時候,自然會提拔那些年輕人,而他唐強如果這一場戰事沒有立功,隨後又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糟蹋幾年的話,那麼他這輩子就是徹底和將軍這個名詞無緣了。

知道自己情況的唐強是打定了主意,這一場戰事裏頭無論如何也要打出風采來。

眼見頂頭上司看罷書信後沉思,身邊的上尉副官也是沒有説話,不多時外面卻是匆匆走進來一箇中尉,手中還拿着一直電文:“團座,師部來命令了!”唐強站起來後接過通訊官的電文,上面的電文簡單而明瞭,那就是命令唐強的第11團立即東進抵達鳳城。

左玉剛的裝甲集羣在開戰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奔赴前線,而是集結在瀋陽周邊地區,隨後慢慢運動到了瀋陽東部的本溪一帶。而東北戰區中的第八軍和第十軍則是部署在鴨綠江前線地區,而主要也是集中到了丹東、新義州一線,至於北部地區雙方雖然也有兵力部署,但是並不多,起不來什麼重要作用。

雙方的戰之所以集中在丹東和新義州一線,這個自然是和東北以及朝鮮北部的地形以及通情況是分不開的,朝鮮多山,尤其是朝鮮的北部更是多山,這種地形下對於雙方大軍的運動都是不太便利的。地形因素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通,簡單説就是鐵路。

關閉<廣告>朝鮮中有一條從釜山到平壤再到丹東的鐵路,而東北地區的鐵路則是以瀋陽為中心,有瀋陽到丹東的沈丹鐵路,也就是那條俄戰爭時期`本所修築的軍用鐵路。另外還有瀋陽到蓋州、再到大連灣,再到旅順的鐵路。這些都是原來南滿鐵路的一部分,戰爭一爆發後自然是被中國接管,至於`本駐紮在鐵路沿線的守備部隊,人數太少早在戰爭爆發當天就已經被全數驅趕或者殲滅。

在朝鮮和東北地區的這個小型鐵路網中,瀋陽無疑是中心,而圍繞着瀋陽,那麼就有着數個戰略要地,後方的蓋州、營口地區。前線的丹東、新義州地區,以及旅順、大連灣。

而從戰略角度而言,實際上旅順的戰略重要是最低的,中國是要攻克旅順,但是攻克旅順並不會給中戰略帶來的改變,攻打旅順更多的是一種態度,雙方的主要戰區還是集中在丹東、新義州一線。對於軍而言,只要佔領了丹東,那麼`本大軍跨過鴨綠江後就可以一路北上瀋陽,同時還可以往遼東半島進攻,橫穿遼東半島後攻佔蓋州、營口,對遼東半島內的中國部隊形成包圍。而對於中方而言,攻佔了丹東後那麼就是徹底穩固東北地區的安全,穩固了遼東半島的安全,接下來就是自己掌握主動權隨時進攻朝鮮了。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