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去年中戰爭爆發前中國陸軍的野戰兵力只有一百五十萬左右,然後戰爭結束後就已經暴漲到兩百萬之多。而且這還不算完。
按照通常情況來説,戰爭結束後軍隊肯定是要進行大規模的復員的,尤其作為戰爭主體的陸軍更是會大規模裁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歐洲的數個參戰國在戰爭結束後,軍隊的人數那可是直接大幅度減少的。
按照這種慣例,中國陸軍在中戰爭以及和蘇俄再一次簽訂後也是進行了相關的裁軍,然而這個裁軍裁的只是在戰爭時期緊急動員的大量後勤輔助人員。而在這場戰爭中,中國陸軍可不單單把各師的輜重團等後勤部隊動員到了戰時編制,更重要的是陸軍還在戰爭期間進行着大規模的編制改革。
而把部隊從1915年編制改到1922年編制才是戰爭期間擴軍的大頭,這也就造成了中國陸軍雖然在戰爭中沒有增加一個步兵師的番號,但是野戰軍的規模卻是大幅度飆漲。
而這種膨脹即便是在戰爭結束後也沒有停下來!
全軍編制向1922年編制轉變是戰前就已經定下來的事情,中戰爭和中俄蘇戰爭不過是加快了這一進程,而這也就代表着儘管戰爭依舊結束,但是編制改革還得繼續。
雖然因為已經是和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動員兵退出現役,但是真正困擾中國陸軍的已經不僅僅是兵力了,而是大量的技術兵器。
1922年編制相對於以前的1915年編制裏增加了眾多的機槍和迫擊炮,另外還有更重要的是105毫米榴彈炮即將大規模列裝部隊,這些火力的增加是需要眾多軍費來採購武器的。
除了這些單純的火力增加外,陸軍方面已經提出了炮兵摩托化計劃,也就是説準備將那些炮兵團的機動方式從以前的騾馬化改為摩托化。
然而單純是武裝起三個裝甲師以及四個摩步師所需要的龐大經費就夠讓陸軍喝一壺的了,更不用説陸軍可是六十幾個步兵師的炮兵團,除了這些師屬炮兵團外還有十幾個dúli炮兵旅。如果這些炮兵部隊的火炮都需要改換為卡車牽引,這花費可就海了去。別説是經費遭到了大規模縮減的現在,就是以前有着眾多軍費分配的戰爭時期也是很難完成這種計劃的。
儘管陸軍方面已經得知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列強部隊已經開始炮兵摩托化,但是受限於陸軍經費的不足,就連一向是以擴軍為己任的那些陸軍高層們都不得不暫緩執行炮兵摩托化的計劃。
“現在第三裝甲師只編練了一個坦克營和兩個摩步營!”馬成拿着報告對陳敬雲道:“雖然我國的坦克數量還不如英法美等國,不過考慮到陸軍的主要敵人軍和蘇軍都沒有大量裝備坦克,所以現今的這個規模是可以暫時忍受的!”陳敬雲聽着馬成的話有些哭笑不得,向來都是爭着要擴軍的馬成今天竟然是找到自己來請求暫緩第三裝甲師和那兩個摩步師的改編。
“現在陸軍的重中之重是把五十六個步兵師擴編為1922年式的新編制!”馬成再一次説明了自己的理由:“現今我國絕大部分師團還是一戰前的水平,比如機槍裏,我國1915年編制的師足足需要三個師才能比肩一戰中後期的英美法軍隊。不但是歐美列強,就連`本和蘇俄部隊都已經快要達到歐美列強一戰中後期的水平了。中
戰爭時期雖然我軍在朝鮮取得了大勝,但是在東北戰區之中,參戰的部隊除了裝甲部隊和騎兵部隊外,其他的步兵部隊裏也有近半數是完成了1922年編制的,如此才能夠擁有比當面
軍更強的火力!”
“所以陸軍方面認為,現今軍費有限,而裝甲部隊和炮兵摩托化耗費太大,所以是準備暫緩第三裝甲師和第五、第六師的摩托化改編,先集中全力在全軍中普及1922年編制,提高部隊的機槍密度和炮兵火力!”陳敬雲聽着這些後也是敲擊起了桌面,這幾年來陳敬雲對陸軍的關注一直都是放在了裝甲部隊上,對於普通的步兵部隊關注的確是少了些,現今已經是1923年了,步兵部隊的火力密度竟然連一戰時期的列強部隊都比不上,這可不是個好情況。
陳敬雲很清楚,裝甲部隊雖然是個好東西,然而中國陸軍不可能全都是裝甲部隊和摩步師,哪怕是過個十幾二十年也不可能實現這種目標,大規模作戰中,必然還會有大量傳統步兵師的力量。這情況就好像是,裝甲部隊是塔尖,然而那些大量的傳統步兵師才是中國陸軍的基石。
“如也好,第三裝甲師和第五以及第六師的改編工作可以暫緩,這兩年就先把步兵師的工作做好了!”陳敬雲這麼説着,那邊的馬成也是道:“總統説的是,現今我們還有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不發生舉國之戰的話是足以應對了。而且在中戰爭中,我們的t6和t7坦克也是暴
出了一些問題,裝備部這邊也是正在和蕪湖坦克廠那邊研究解決方法,解決之後會應用到改進型號當中。”雖然在俄國內戰中中國的裝甲部隊就已經多次參戰,但是規模並不大,參戰的時候最多就是一個裝甲團,而在中
戰爭的入朝作戰中,中國可是投入了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參戰坦克高達兩百多輛,其中半數都是新式的t6中型坦克,另外還有幾十輛的t7重型坦克。t6和t7坦克是中國在一戰後
據歐洲戰場以及俄國內戰中的經驗所開發的最新式的坦克,這也算是首次參與大規模作戰了雖然t6和t7坦克在入朝作戰中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但是自身也是暴
出來了大量的問題,入朝作戰後,裝甲部隊一直都處於機動作戰,而這樣的長途行軍讓坦克受到了嚴重的考驗,這年頭的中國坦克技術實際上也一般,可做不到讓坦克在連續進行了數百里的行軍後還一點問題都不出,於是乎就是造成了大量坦克在行軍途中發生故障拋錨,而其中多數都是動力系統的問題。
當左玉剛的裝甲集羣抵達釜山的時候,第一裝甲師和第九師以及第一師的全部坦克加起來已經不足一百輛了,損失的那一百多輛坦克裏真正被軍擊毀的坦克實際上只有二十多輛而已,剩下的全都在沿途各地拋錨。
陸軍那邊是準備着先等t6和t7坦克的改進型號出來後再組建第三裝甲師和第五以及第六摩步師的那兩個坦克營。
第三裝甲師和第五以及第六師的摩托化改裝計劃被推遲後,那個耗費更大的炮兵摩托化計劃就一時間就更是難以實現了。現在中國陸軍的騾馬化程度雖然有些不足,但是給炮兵拉火炮的馬匹還是有的,現在既然能夠用那就先用着。
不過陸軍也是看到了炮兵摩托化的必要,在那些師屬炮兵團裏暫時沒必要實行卡車牽引,但是在一些dúli炮兵部隊,尤其是dúli重炮部隊,那些155火炮和102加農炮重量可都不輕,換成卡車來牽引的話會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