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主動出擊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阿雷斯,這個中亞鐵路中的重要通要道,自從中蘇俄三國對持期間,就是中蘇雙方的重要對持區域,蘇俄在這裏構築了堅固的防線,後來俄軍佔據了這裏自然也就利用這裏上的防禦工事抵抗中國陸軍的進攻。

程子賢中將此時穿着一身將官冬裝常服,帶着身邊的幾個軍官們巡視着前線,在一個臨時構築的戰壕裏,程子賢正在聽從一個上校的報告。

“從昨天開始,我團就已經據命令發起進攻,目前已經連續突破了俄軍的兩道防線,不過正面的俄軍兵力過多,至少有五千之數,在進攻俄軍第三道防線的時候出現了反覆爭奪的局面。”程子賢聽罷點頭然後轉身對一個少將道:“林旅長,炮兵旅還能不能調一部分火力來支援這一地區作戰?”第五軍下屬的第十一炮兵旅的旅長林少將道:“有些難度,現在我炮兵旅的已經調了三個營的火力支援二十一師作戰,要增援這一戰線的話,最多也就只能調一個炮兵連的兵力了!”那上校道:“有一個連也是好的!”中國陸軍的炮兵編制中,除了各大師屬炮兵團外,還有眾多的獨立炮兵部隊,這些獨立炮兵大多數是以旅級編制存在,目前有二十五個炮兵旅以及十來個獨立炮兵團,平常時候這些炮兵部隊是獨立編制,並不歸屬軍級管轄,但是實戰中就會調配部分獨立炮兵直接歸屬軍級指揮機構指揮。

第十一炮兵旅就是這樣的存在,轄有一個155毫米榴彈炮兵團,一個155毫米加農炮炮兵團。

炮兵旅中所轄有的火炮種類也並不是全部都一樣的,有些是155毫米榴彈炮,有些是155毫米加農炮,有些也是有些早期的105毫米加農炮、120毫米加農炮,甚至有部隊是裝備了203毫米的榴彈炮。而有些獨立炮兵團則是裝備105毫米榴彈炮,甚至極少數部隊裝備了海軍艦炮改裝的大口徑加農炮,比如六寸加農炮甚至八寸的加農炮,不過這些超重火炮一般都是作為要守備部隊存在,少數能夠機動的也是作為攻城炮來使用的,不太可能在野戰中使用。

之所以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中國陸軍的這些大口徑火炮是通過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哪怕是一戰時期服役的那些105毫米加農炮也不可能説退役就退役,加上這數十年來各種大口徑火炮類型不斷增加,所以也不可能做到和師屬火炮統一為105毫米的榴彈炮那樣統一口徑和種類。

不過歷盡多年發展,中國的大口徑支援火炮也是確定了以155毫米口徑為主,大部分炮兵旅都是以155毫米口徑的火炮為主,而其他口徑的火炮大多數都是已經停產的現存產品。

第十一炮兵旅裝備的是155毫米的火炮,哪怕是能夠調出來少部分來支援他們這一個團,那麼也能夠讓這個步兵團獲得極大的火力支援。

程子賢帶着一羣人巡視戰線,過程中也是經過了正處於烈戰鬥的地區,雙方的大口徑火炮不斷的飛來飛去,落在地面上掀起巨大的爆炸波

從前線返回後,程子賢立即那就是據實地調查的情況作出了最新的戰術調整,他需要儘快的拿下阿雷斯,如果他的第五軍無法短時間內拿下阿雷斯並增援突厥斯坦,那麼在突厥斯坦孤軍奮戰擔任阻擊任務的第三師就可能陷進危險了。

要是因為第五軍延誤的緣故而讓第三師這個王牌師被重創甚至被殲滅,那麼程子賢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不但自己的軍事生涯會到頭,甚至會被送上軍事法庭,到時候哪怕是沒有其他罪名,但是‘延誤軍機’這四個字就足以讓他萬劫不復。

為了快速攻克阿雷斯,程子賢不惜投入了第五軍最後一支預備隊,以第二十一師為主力,並把第五軍的坦克團、炮兵旅都加強到了這一面,試圖形成一個拳頭打破俄軍的防禦,撕開俄軍在阿雷斯的防線。

就在程子賢為了攻克阿雷斯而調兵遣將的時候,在突厥斯坦的李玉卻是沒有程子賢想象的那麼危險,甚至還打算着主動出擊呢。

“我們比他們有着火力以及機動上的優勢,但是如果我們只困守突厥斯坦的話,那麼就是等於放棄了我們的機動優勢!”第三師參謀長鍾台慶上校指着地圖上道:“我們完全可以發揮我們的快速機動能力,前出戰,利用我們的快速機動能力分別擊潰敵軍的三個師!”李玉聽着這些也是點點頭,作為一支機械化部隊,他的第三師最大的優勢並不是防守,而是進攻,不管是裝甲師還是機步師,他們從誕生的那一天起,陳敬雲以及參謀部的一羣軍方大佬們都是把他們當成了進攻力量來建設的,防守從來都不是他們的本質工作,從在防守戰中,裝甲師以及機步師所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並不會比傳統步兵師強多少。

“只要我們的時機掌控的好,完全可以先擊潰了俄軍第二十七師後,掉過頭來進攻俄軍第三十三師,只要把這兩支部隊先後擊潰,突厥斯坦之圍也就解開了。”鍾台慶繼續道:“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要想守住突厥斯坦,我們必須主動發起進攻!”李玉此時轉頭對身邊的一個上校道:“韓上校,軍需處這邊情況怎麼樣,燃油和彈藥的庫存還有多少,能不能支持我們發起大規模的機動作戰?”第三師軍需處處長韓上校道:“彈藥存量還可以,燃油的話就是有些不足了,雖然集團軍那邊已經增援了部分後勤人員,我們的輜重團也是全力投入了補給運輸,但是我軍離集團軍主力距離太遠,一路上兩百多公里的補給線都需要依靠汽車來運輸,運輸部隊自身的燃油消耗就非常大,最後能夠運輸到突厥斯坦來的燃油並不算多!”制約一支機械化部隊作戰的最大因素並不是敵人有多強大,自身的火力強不強,而是來自後勤的龐大壓力,作戰狀態下,一個滿編制約一萬八千人的中國傳統步兵師大約需要消耗三百噸的物資,比德軍、蘇軍的師級部隊消耗都要更多,這不是説中國的人均消耗水平高,而是因為中國的步兵師編制比其他國家的都要大,相反來説中國部隊的人均物資消耗水平只能算中等,大約每人每十七公斤左右,而美軍的每人每物資消耗達到了二十公斤左右。

而機械化部隊的消耗量更高,中國一個裝甲師處於作戰狀態下,均消耗物資大約在三百五十噸,機械化步兵師雖然坦克數量不如裝甲師多,但是他們的其他履帶式車輛、輪式車輛更多啊,所以兩者的物資消耗量是相當的。

這也就是説,第三師目前每天是需要消耗三百五十噸的作戰物資,而第三師目前位於突厥斯坦,並無鐵路運輸可以依靠,他們的補給線完全是依靠車隊來維持的,而高達兩百多公里的補給線對於普通的車隊運輸來説是有着極大的挑戰。

按照正常極其理想的情況來説,補給車隊從物資補給地出發,大約能夠將物資運輸到大約兩百公里以外的地區供應前線部隊作戰,而超過了這個距離後,僅僅依靠部隊的汽車是很難滿足前線部隊的運輸的,就必須依賴鐵路運輸了。

而第三師距離中國第四集團軍在中亞南部重要物資補給點塔拉茲遠遠超過了兩百公里,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第三師自身的車隊已經是無法滿足需求了,必須依靠第四集團軍調撥重型車隊進行運輸。

中國陸軍機械化程度越高,那麼對後勤的依賴就越嚴重,現今的中國陸軍部隊中,除了極少數的幾支山地師部隊外,其他的部隊一旦被切斷了補給線,基本上沒打戰鬥力就沒了一半了。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