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4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璽弟詮,位上儀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詮弟讓,儀同三司。翼弟義。

義字慈恭,少矜嚴,有尚,篤志好學。大統末,以父功賜爵平昌縣伯。後改封廣都縣公。周閔帝踐阼,遷安武太守。專崇教化,不尚威刑。有郡人張善安、王叔兒爭財相訟,義曰:“太守德薄不勝所致。”於是以家財分與二人,喻而遣去。善安等各懷恥愧,移貫他州。於是風化大洽。進封建平郡公。明、武世,歷西兗、瓜、邵三州刺史。數從征伐,進位開府。

宣帝即位,政刑亂,義上疏諫帝。時鄭譯、劉昉以恩幸當權。謂義不利於己,先惡之於帝。帝覽表動,謂侍臣曰:“於義謗訕朝廷也。”御正大夫顏之儀進曰:“古先哲王立謗訕之木,置敢諫之鼓,猶懼不聞過。於義之言,不可罪也。”帝乃解。

及王謙構逆,隋文帝謀將於高熲,熲言義可為元帥。文帝將任之,劉昉曰:“梁睿任望素重,不可居義下。”乃以睿為元帥,義為行軍總管,將左軍,破謙將達奚惎於開遠。尋拜潼州總管,賜奴婢五百口,雜採三千段,超拜上柱國。歲餘,以疾免歸,卒於京師。贈豫州刺史,諡曰剛。子宣道、宣,並知名。

宣道字元明,謹密,不非類。仕周,以父功,賜爵城安縣男,位小承御上士。隋文帝為丞相,引為外兵曹。及踐阼,遷內史舍人,進爵為子。父憂,水漿不入口者累。歲餘,起令視事。免喪,拜車騎將軍,兼右衞長史,舍人如故。後遷太子左衞副率,進位上儀同。卒。

子志寧,早知名。出繼叔父宣

字仲達,少沈密,有才思。年十一,詣周趙王招,命之賦詩。宣為詩,甚有幽貞之志。招大奇之,坐客莫不嗟賞。起家右侍上士,遷千牛備身。隋文帝踐阼,拜奉車都尉,奉使撫巴、蜀。及還,上疏曰:臣聞開磐石之宗,漢室於是惟永;建維城之固,周祚所以靈長。昔秦皇置牧守而罷諸侯,魏後暱謟而疏骨,遂使宗社移於他族,神器傳於異姓。此事之明,甚於觀火。然山川設險,非親勿居。且蜀土沃饒,人物殷,西通邛、僰,南屬荊、巫。周德之衰,茲土遂成戎首;炎政失御,此地便為禍先。是以明者防於無形,安者制其未亂,方可慶隆萬世,年逾七百。

伏惟陛下角龍顏,膺樂推之運;參天貳地,居揖讓之期。億兆宅心,百神受職。理須樹建籓屏,封植子孫,繼周、漢之宏圖,改秦、魏之覆軌。抑近習之權勢,崇公族之本枝。但三蜀、二齊,古稱天險,分王戚屬,今正其時。若使利建合宜,封樹得所,則巨猾息其非望,臣杜其謀。盛業洪基,同天地之長久;英聲茂實,齊月之照臨。臣雖學謝多聞,然情深體國,輒申管見,戰灼惟深。

帝省表嘉之,謂高熲曰:“於氏世有人焉。”竟納其言,遣蜀王秀鎮於蜀。

常以盛滿之誡,昔賢所重,每懷靜退。著《述志賦》以見志焉。未幾,卒官,年二十九。

義弟禮,上將軍、趙州刺史、安平郡公。

禮弟智,初為開府。以受宣帝密旨,告齊王憲反,遂封齊國公。尋拜柱國,位大司空。智弟紹,上開府、綏州刺史、華陽郡公。紹弟弼,上儀同、平恩縣公。弼弟蘭,上儀同、襄陽縣開國公。蘭弟曠,上儀同。贈恆州刺史。

論曰:魏氏平定中原,於慄磾有武功於三世。兼以虛己下物,罰不濫加,斯亦諸將所稀矣。洛拔任參內外,以功名自終。烈氣概沈遠。受任艱危之際,有柱石之質,殆禦侮之臣乎!忠以梗樸見親,乘非其據,遂擅威權,生殺自已。苟非女主之世,何以全其門族?不至誅滅,抑其幸也。謹負佐時之略,逢興運之期,為大廈之棟樑,擬巨川之舟楫。卒以耆年碩德,譽高望重。禮備上庠,功歌司樂。而常以滿盈為誡,覆折是憂,不有君子,何以能國。翼既功臣之子,地則姻親,荷累葉之恩,兼文武之寄,理同休慼,與存與亡。加以總戎馬之權,受扞城之託,智能足以衞難,勢力足以勤王。曾無釋位之心,但務隨時之義。弘名節以高貴,豈所望於斯人!仲文博涉書記,以英略自許,尉迥之亂,遂立功名。自茲厥後,屢當推谷。遼東之役,實喪師徒。斯乃大樹將顛,蓋非一繩之罪也。義運屬時來,宣其力用,崇基弗墜,析薪克荷,盛矣!

部分譯文於慄石單是代郡人。從小就學習武藝,才幹和氣力都超乎常人,能左右馳。登國年間,任冠軍將軍,授新安子爵。他和寧朔將軍公孫蘭,暗地裏從太原沿着韓信故道,開通井陘關的道路,在中山暗襲慕容寶。道武帝隨後趕來,他見道路已經修好,十分高興,當即賜於慄石單名馬。當趙、魏兩地被討平之後,道武帝大擺筵席歡會眾官時,對於慄石單説:“你就是我的黥布和彭越啊!”晉封爵位為新安公。道武帝到白登山狩獵,看見一頭大熊帶着幾隻小熊,便看着於慄石單説“:能夠和它相搏鬥嗎?”於慄石單答“:如果打不過它,豈不是白白當作一名勇士嗎?自當把它們趕到您的車駕前,輕而易舉地制服它們。”不一會,這幾頭熊都被捕獲了。道武帝注視着他並表示謝意。

後來他當河內鎮將。劉裕攻打姚泓時,於慄石單擔心他會繼續往北侵擾,便在河邊構築堅固的堡壘,劉裕很覺不安,便送信給於慄石單,向他借道西去。這封信開頭寫“:黑槊公麾下。”於慄石單將書信表奏皇帝,明元帝因此而賜號於慄石單為“黑槊將軍”於慄石單喜歡拿着一把黑槊,劉裕遠遠望見,很是驚奇,所以有了這樣稱呼。後升任豫州刺史,晉爵位為新安侯。洛陽雖然原是歷代的都城,如今卻是北魏的邊界地。於慄石單勤於治理,人心安定,深得百姓的擁戴。明元帝南行至盟津時,問於慄石單説:“黃河上能造橋嗎?”於慄石單説:“杜預曾經造過橋,有這樣的往事,應當可以。”於是他把許多大船連結在一起,在冶坂這個地方造了一座橋。當大軍渡過黃河後,明元皇帝大為讚歎。

太武帝攻打赫連昌時,命令於慄石單跟宋兵將軍周幾領兵襲擊陝州城,兩人統率的軍隊長驅直入,攻至三輔之地。太武帝給他晉封公爵。他多次擔任外地重鎮的大官,判案、量刑都很公平,很有聲望。死時,追贈太尉官職。

於慄石單從年輕時就統率軍隊,直至白髮蒼蒼,他臨事善作決斷,所向無前。加之又謙虛待人,禮賢下士,不濫用刑罰。所以他去世時太武帝十分傷心,惋惜不已。

他的兒子名叫洛拔,長得十分秀美,又善於言談。被任命為侍御中散大夫。太武帝十分寵愛他,所以賜給他這個名字。不久被任命為監御曹令。景穆帝為東宮太子時,對他格外敬重和禮遇。可是洛拔經常懷有戒心而自行退避,不敢傾心和景穆太子結。過了一些時間,他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後來曾任侍中、尚書令,同僚官員們都怕他。後死於任上。洛拔生有六個兒子。

於洛拔的長子於烈,於箭術,不愛説話,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年輕時任羽林中郎,屢升至侍中、殿中尚書。當時孝文帝年幼,文明皇后臨朝聽政,於烈和元丕、陸睿又、李衝等都被賜予金策,答應他們有罪也免死。晉爵洛陽侯,轉衞尉卿。

當遷都洛陽時,人們留戀本土,許多人有不同看法。皇帝詢問於烈,他説:“陛下雄才大略,思慮深遠,不是愚臣可以揣測的。憑心而論,樂於遷徙和留戀故土,一半對一半錯!”皇帝説:“你不表示可否,我深不説的好處了。”命令他鎮守代都。留在京都,凡常事務,全部參與處置。後來皇帝重新回代郡時,握着於烈的手説:“宗廟是特別重要的,護衞任務不輕。你應當恭奉靈駕,按時送往洛陽。”於烈和高陽王雍便奉送神主到洛陽,升為光祿卿。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