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互捅就開始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何況就在城裏殺俘,影響太壞。***兩天之後,孔武陽得到官府的命令,讓他把全部將士以總旗為單位,分批離開甕城。

孔武陽詢問要去哪裏,但沒得到回答。接下來大約半個時辰就會開城門一次,會有一隊全副武裝的官兵在城外等候,押送一個總旗六十多人的俘虜離開澧州。

當天中午,孔武陽隨另一個總旗的人馬離開了,剩下的部將都紛紛向他告別,期待有朝一能在他鄉重逢再敍生死之。有個將領強笑道:“若是哪天回去了,孔指揮的小子得認俺做乾爹。”孔武陽也回笑道:“就這麼説定了。”在官兵的催促下,孔武陽率領幾十個將領出了城門。剛出城一會兒,又來了一隊官兵,拿着麻繩不由分説就將俘虜全部反綁,又用繩子栓在一起,防止他們單獨逃跑。他們被押着向東步行,沿大路走了一段距離,然後就被驅趕上了一條小路,幾十個人排成長長的一路。

小路前面是澧州東面的一片山林,孔武陽發現路上丟着朱雀軍使用的水袋鐵盔等物,證明之前的人也是走的同一條路。

而不是像官府所説,把他們分開收押。孔武陽頓時覺得十分不妙。他的臉越來越蒼白,但毫無辦法,手被反綁,周圍有披甲執鋭的官兵看着。

行至山林邊上,又見一隊鬆散的官兵在那裏,有的坐在地上啃着乾糧喝水,有的冷笑着看着俘虜。孔武陽被驅趕着走進山林,沒一會兒,就看見林子裏有個幾個大坑,坑邊的泥土黏糊糊的全是血,鼻子裏也聞到了一股讓人作嘔的腥味。

眾人頓時譁然,紛紛停止了前行,想要跑但繩子栓在一起,一時混亂人們不可能一起向一個方向跑,頓時許多人摔倒在地。

一小支馬隊很快衝了過來,揚起皮鞭在人羣裏胡亂揮打,頓時慘叫痛呼不已。人羣已經十分混亂,兩股官兵戒備將六十多人圍在中間,但並不馬上殺他們。

很快十幾個官兵出列,一員小將刀砍斷了繩子,將分開的十幾個人先鞭打驅趕到一個大坑邊,凶神惡煞地喝令他們跪下。

後面站着一排拿刀的官兵,一聲令下,隨即揮起軍刀,向俘虜的後頸砍去,大部分人的腦袋並沒有被砍下來,但幾乎是活不成了,當場鮮血飛濺,人們摔進了土坑裏,另一些持長槍的官兵則在坑裏胡亂戳了一頓,確保俘虜全部被殺死。

孔武陽很快也被驅趕到了坑邊,他平時受人尊敬,就連皇子張寧和他説話也不會大呼小叫,這時卻被像牲口一樣鞭打,來到坑邊腿上頓時捱了一腳,不得不跪倒在前。

他向下一看,裏面全是狼藉的屍體,許多死屍大睜着眼睛,泥土和血都攪合在了一起,場面十分恐怖。孔武陽不再掙扎了,他閉上了眼睛,一時説不上是懊悔還是什麼受,最後浮現出了家裏尚未成人的小兒,希望他們母子能好好活下去。

***武昌府,湖廣三司治所。客這是一座古老的城,無處不透出它的滄桑歲月,斑駁的城牆,長滿青苔的院落,地面上磨損嚴重的石板。

于謙剛從官邸中走出來,忽然臉上一點冰涼,抬頭看天時,只見雨點由疏而密,漸漸就下起大雨來了。他怔在那裏,良久看着雨幕拉開,耳邊響起“嘩嘩”的噪雜之聲。

隨從忙踢了一腳馬腹,一邊走一邊説道:“主公稍等,小的回去拿傘。”又有人勸道:“您快到檐下避避雨吧。”他仍坐馬上一動不動,好似入定了一般。

但他並沒有出神,恍然之間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從來沒這麼清晰。街巷中有人徒勞地抬着臂膀遮在頭頂,在雨中奔跑,突然的大雨讓人們驚慌,卻生生為這座古老陳舊的城市平添了幾分活氣兒。

興許千百年後這座城市還會是這般模樣,人們已經忘記了曾經發生的大事。就算是今時,人們也只看重眼前的小利,又有多少人去過問國家興衰之勢?就在這時,只見主街旁邊的石巷中兩把油紙傘“走”來,前面的傘下,只見一襲淺淺的襦裙在濕潤的風中飄蕩,下襬已經被濺起的雨花打濕了。

陳舊的街巷,新的裙袂,彩反差明快美好,如同畫兒一般。于謙這才發覺,好像過來的正是他的夫人董氏。

正好官邸的後門過來就是走這條巷子。董氏走到馬前,只見于謙在雨中呆呆的想什麼,臉有些沉鬱,她也莫名地到有些憂傷起來。她輕輕説道:“夫君下馬來,我給你送傘來了。”于謙卻答非所問道:“武昌府下雨,常德是否也同期有雨?”

“要不夫君作首詩念想一番她吧。”董氏輕輕挖苦道。很久以前“方姑娘”寫過一封信給於謙,就是來自常德府。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