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從馬上下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羅麼娘的神情一沉,想起了楊士奇一家人投奔武昌的前因後果。後來桃花仙子卻是主動承擔了責任,説是她自作主張的那份字條(到了宦官王狗兒手裏的證據)。但這件事難辨真偽,而且事情結束後,楊士奇被迫為張寧所用,對張寧是最有?

最有利的結果…如此便不得不讓羅麼娘懷疑是張寧的意思。她心裏倒談不上記恨張寧,但總覺得已經沒有當年那種衝動急迫的情了。

可能幾年時間就能把很多東西都沖淡吧,而且張寧又已娶正了。羅麼娘幽幽嘆了一口氣,接着便強笑道:“哪怕他變成了湘王,我才不想跟他做妾。”于謙道:“既稱親王,和尋常士庶是不同的。就算不做正妃,次妃也與妾是兩碼事。”羅麼娘搖頭道:“一旦做了什麼妃,就要成呆在那深宮裏頭,真不知裏面的女人是怎麼過的,也不覺得悶?

那個他明媒正娶的正周夫人便罷了,至少有了歸宿有個盼頭,別的女人有多大意思?何況什麼次妃上頭還有姚夫人、周王妃管着,看別人臉生悶氣,我才不願意。”

“那倒也是,人各有志。”于謙微微一笑“羅姑娘如此一説,確有幾分道理。”這時羅麼娘好像也有些不高興了。

提到這事她心裏就有點煩,自己的終身事不知怎辦才好。就算年齡大點她其實也能找到門當户對的夫婿,女大男小也不是不行,但她心氣又高見識也多,見着那些還沒長大的小子真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于謙見她無話可説的樣子,便道:“今就早些安頓了吧…對了,你若是要出門遊玩,讓趙財帶幾個人跟着,最好還是早些回武昌,江西要打仗了不安生。”他遂送了羅麼娘一程,住的地方就在這行轅裏面。接着他便回房趕寫奏章去了。

***正如於謙所料,張寧一接到江西要兵的消息,就坐立不安,心裏尋思着該親自趕去江西坐鎮的時候了。江西此時不能沒有于謙,最起碼九江軍需要他穩住。張寧也不覺得自己在作戰部署上能做得比于謙更好。

但是此役攸關全局,他也不是第一回上戰場,留在武昌等消息着實是放心不下的。過了幾天,再次收到了于謙送到武昌的東西,這回只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大疊紙。

于謙在信中重新論述了自己沒有在東線布防戰的原因,和一些方略見解。而那一大疊紙,主要是鄱陽湖附近地形風物的記錄,看得出來經過了倉促的整理。

于謙認為徽州東進的官軍是佯攻?張寧一時確實無法判斷,這個時代的軍事情報實在是枝大葉。

除非有人在敵方的上層中樞直接參與決策,拿出諜報來,否則只有這些數據不詳的探子密報,怎麼去判斷敵方的作戰計劃?

但是此前就密令細作頭目江有德,聯繫朝廷司禮監太監王狗兒拿情報,不過沒得到回覆。所以在張寧看來,一切都是用猜的。于謙的論斷也得算是猜,不過古人説得好聽叫神機妙算。張寧對此役的猜想,目前只能在楚王宮裏對着別人畫來的“地圖”神遊。

這種地圖真是很考驗人的想象力,要啥沒啥,只有一些地名,畫了幾座山幾條河。海拔幾何,什麼地形是丘陵還是山脈,氣候、經濟、道路通狀況等資料一概沒有。

你只有看着這樣的紙面,想象那個位置的情況應該是什麼樣子。與如此神遊相比,他覺得恐怕于謙的判斷更可靠一點。

這麼一大疊紙上記錄的見聞,于謙是實地詳細考察過的,或許他説什麼佯攻是對的呢?一天旁晚,他到姚姬那裏坐的時候,便把自己的打算説了出來:“我已準備啓程去江西了。

武昌有幾位閣臣主持大局,應無大礙。內侍省的夏常侍常進出內閣衙門,母妃若想知道軍政之事,問夏常侍則可。”姚姬聽罷,想到周夢雄一手掌整個武昌的兵權,眼睛裏出一絲鬱

但她同時明白江西之役事關重大,便沒有勸留,只道:“馬皇后被關起來了,我與她的恩怨以獲勝了結,但此時慶賀不合時宜,我等你從江西取勝歸來。”***建文皇帝及百官在皇恩殿設宴賜行,熱鬧了幾乎一整天。姚姬專程派了人掌管張寧的飲食,他在宴席上吃的菜餚喝的酒在端上桌子之前就有人專門檢查過了,並全程監視。

宮中膳食房原本就有負責膳食安全的太監,但姚姬仍然用自己的人多加一道過程,雙方的不信任可見一斑。在宮中踐行時禮儀繁複,張寧一上路反倒簡單了。他什麼都沒帶,只有李震等一隊騎兵隨行,本人也騎馬。

於是在中秋節之前就到了江西。九江城外,張寧發現出城接的官吏武將之中,竟然有羅麼娘。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