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正巧問對了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還沒亮,張小妹情緒穩定一些了就去找火石掌燈,忙着收拾換洗衣物和隨身物品。她覺也不睡,看起來很期待和興奮,卻少了一種即將離鄉的別緒,不知道家人知道她現在的心情會不會覺得有點傷心,相處了十幾年也不多少表現出點不捨來。

大約因為是要和哥哥一起走。這是她十幾歲以來第一次出遠門,她的生活圈子就是里仁街這一片,南京城其它地方都很少去,走過最遠的地方是上元縣鄉下的老家,至於出南都一府二縣的地盤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次是有點遠。此時的普通老百姓沒出過遠門很正常,特別是婦人有的活了一輩子幾十年,連本縣縣城都沒去過的一點也不奇怪,生活的村子和相鄰的幾個村莊就是一個世界。

也就官員士人和一部分胥役、還有商賈在外面跑得多。所以在人們眼裏從南京去北京是非常遠的地方,其實在張寧的官裏也不算遠,哪怕此時通慢…

南直隸過去,從山東布政使司和河南布政使司之間穿過,就到北直隸地界了,又有多遙遠?在見識過地球村的眼裏,也就是尋常的一次旅行。一大早張寧飯也沒吃就出門了,然後一整天沒見着人。

他先是派老徐去和商幫取得聯繫問好行程細節,然後又去購買一些東西。通方式早幾天就聯絡過的,也下了定金。走運河路線,承接張寧這幫人的業務的是上元縣的一個商幫、由多家商行聯合的組織,常有船隊來往於京杭大運河之間。

張寧要帶戲班十幾人和幾個隨從,遂租了一艘船隨商隊一起北上。商幫船隊的起航時間是明天,所以他們須要明天之前把準備工作辦完,不能錯過了時間。

旅途所需生活用度由老徐全權負責,張寧沒有過問,他忙着買的主要是禮品。東西從幾錢一二兩價值到近百兩不等,輕重有別。以文人使用的“雅物”為主,字畫、玩物、書房用具等等。

其實有些此時南京本地畫家的作品水準很高、看得出花費力不少,但因為不是特別有名氣的畫家,又是“活人”所以價格便宜,上好的能賣十來兩,一般的一兩一副也很有品味。

所以張寧購買的禮物就包括幾幅這種字畫,既不顯得俗氣又花費不多。至於筆、硯等物,主要看材料是什麼做的,如果材料稀有,多半加工得都非常細。

還有養身之物和稀奇藥材也可以。至於什麼黃金白銀珠寶做的東西,除非是用來賄賂千萬不能買,時代不同明朝士林就愛好個雅緻有格調,在這個圈裏裏混如果搞得太俗人家會説你是文盲不上檔次。

文人們不像唐朝那麼開放張揚,大約那時什麼黃金盞夜光杯大紅大紫綾羅綢緞最受歡。當晚向方泠她們道別,行程迫近已沒時間述説衷腸。如果理選擇的話,太年輕的官僚士子並非佳人們的好歸宿,特別是江浙一帶稍有志向的兒郎們年輕時候更努力,哪裏有那麼多時間花前月下和佳人廝守在一起呢?你去等他紅顏都等老了。別説是名美女,就是嫁給那些年輕進士為正的女子,丈夫在京裏做官很多沒帶家眷、她在老家守好幾年的並不少見。

而年輕京官們也鬱悶,京師管得嚴不準官僚嫖,很多人解決生理需要的方法是找男的玩,因為律法沒規定不準‮基搞‬…

比如張寧前一回在京裏做官就有這樣的問題,他沒有找男,而是自給自足。張寧接着又向家裏的長輩拜別,第二天出發時堂兄張世才也來碼頭送了一回。

他忙得頭暈腦脹,好像有很多事還沒辦利索,但船已離岸。南京城的繁華在頭中漸行漸遠,秦淮煙雲又將只會出現在夢裏。

水路有點慢,但旅途還是很順利很穩的。內河航行自然災難的風險很小。被盜匪劫掠的可能也不大,因為商幫是許多船抱團出行,人多勢眾,不成勢力的綠林本動不了他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商鋪商行要聯合組成商幫。

而京杭大運河沿途有兵馬司、兵船巡邏,大股明目張膽的匪眾很少見,所以旅途沒遇到什麼大事。張寧一行十幾個人,老徐祖孫也在其中,採訪使機構都裁撤了,他想管碧園的想法落空,現在還是追隨張寧過活。

到達京師時臨近臘月,天氣已經很冷了,一行大部分人從來沒來過北方很有點不習慣,有幾個人水土不服加上旅途勞頓生病了。

好在張寧自己事沒有,年輕的身體就是好,哪怕缺乏鍛鍊。連他自己也有點水土不服,不過問題不大,過一陣子就會適應的。北京城裏的水質確實不好,有苦味,皇親貴族自己都不吃,每天有水車從城外的山上運水進城。

為了避免給同僚好友添麻煩,張寧剛進城是沒差人報信的…比如説于謙,你找個人專門去告訴別人我來京師了,出於為人處事的禮節,他會不會各種張羅食宿、宴席、衣服被褥等事?

給別人添事就是欠人情,在張寧看來沒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自覺不要透支好度。他先找了家客棧將人和大量行李安頓下來,然後和老徐等人一道去找房屋出租。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