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爛攤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要憑空建立兩個行省,以及總督衙門行政班子的難度可想而知,朝廷也一直沒有委派下官員來,也不知是慈禧忘了這一茬還是壓放任不管不顧,畢竟朝鮮現在是個火藥桶,隨時都有可能在本人的衝突下炸開,以慈禧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子想必是不願意捲入這紛爭的。而對於朝廷裏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來説更是不敢有任何的非議,這種事真要提出來可是要被人罵斷子絕孫的。這時候的朝鮮在京城的老爺眼裏一直都是蠻荒之地的概念,你去奏請調任官員過去,那些被分到朝鮮的官兒還不罵你祖宗十八代。

一般情況下,去蠻荒之地當官的基本上和放差不多,真要讓朝廷選人去朝鮮,恐怕定然會掀起一場官場大風暴,所有不管是守舊的,還是革新的,亦或是王爺黨的人都當作沒有看見,老佛爺不問,他們也心照不宣的不提,得罪人的勾當是沒有人願意做的。

這就等於是朝廷默認了吳辰對官員的任免權,吳辰自然也不會傻乎乎的去奏請什麼的,於是令人頭疼的‘官員招募’也就開始了,按照架構,巡撫衙門,總督衙門不算,還有河務、鹽政、學務、税關等衙門所需要的官吏就需要超過一千人以上,這還是保守的估計,統統加起來,最簡的人員也要一千五百人。

此外,那些攀附的各郡郡守吳辰自然是讓他們繼續當這個官的,不過也不能全然讓他們在地方上胡作非為,因此吳辰的構思是每個郡增設一個巡檢衙門,官員全部由漢人中選任,平時並不處理民政,卻有調令當地安保團,民團等軍事機構的權利,主要的任務是監督地方。

官吏的選拔倒是讓吳辰犯了難,雖説在朝鮮吳辰對官員的需求比白菜還多,總不能真和撿白菜一樣。不過吳辰自然是不能出個科舉出來,否則等人才選定了,黃花菜也就涼了,吳辰決心決心採取折中的辦法,先將佈告貼出去,先看看風向再説。

這一次選拔官吏是在仁川進行的,畢竟那裏的漢人最多,如今的人數已隱隱超過了四十萬,形成了恐怖的規模,吳辰與幾十個親兵連帶着袁世凱一道騎着馬,抵達仁川時已近黃昏,萬道霞光順空而下,映照着這座換顏的城市一片金黃。

吳辰走馬觀花似的沿着新城的道路逛了一圈,這新城如今已建到了一半,方圓十來裏到處都是一棟棟簇新的樓房,此時正趕上下工,勞累了一天的工人紛紛從另一邊的工廠或乘馬車,或步行回家,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到處都是人,或許是長期進行重複勞動的緣故,許多人顯得疲憊不堪,穿着襤褸的衣服,一個個渾然沒有多少生氣,吳辰無奈的嘆了口氣,只能下馬步行,仁川的新郡守衙門坐落在新城與舊城的連接處,倒是好找,這一次吳辰來並沒有讓人通報,張謇還在與張伯,張仲兩個哥哥討論新城開發的事,突兀的聽人來報,一時間倒是慌了手腳,兄弟三人便立即動身出來接了。

“少帥來的倒是時候,晚餐差不多預備好了。”張伯是個隨意的子,笑的打趣道。

吳辰莞爾一笑,大大咧咧的道:“這情好啊,一到站就能有口熱飯吃。”他摸了摸乾癟的肚子:“為了趕路,我可是整整四個時辰水米未進了。”眾人鬨笑,張謇道:“少帥還是進裏頭説話吧。”吳辰,張家兄弟,袁世凱都是相的,也沒有這麼多客套,上一次吳辰邀請張家人都住到仁川郡守府去,因此張家與吳辰便算是做了鄰居,不過後來因為攻打漢城的事,吳辰便有三四個月沒有回來了,這新郡守府也剛剛落成,吳辰徑直往裏走,一邊左右打量新郡守府,説起來這郡守府的樣式還是吳辰親自刀設計的,與平常的衙門不同,倒是頗有些後世辦公大樓的味道,諸人上了二樓,張謇去吩咐府裏頭的廚子端上了飯菜,加了座椅,眾人便圍着邊吃邊聊起來。

吳辰確實是餓了,先是渾然沒有風度的扒拉了近半碗飯,才道:“張先生,招募官吏的佈告可貼出去了嗎?”張謇這人就是這樣,一旦談到正事便心無旁騖了,放下筷子肅容道:“接到少帥的命令之後便立即張貼出去了,報名的倒是不多。”

“哦?”吳辰頗有些吃驚:“這是什麼緣故?”張謇苦笑道:“少帥,這官吏至不濟也要能夠識文斷字吧,因此張貼布告時張某的首要條件便是要讀過幾年書的,可是來這仁川的漢人大多都是苦哈哈,若是能讀書,也不會成民或者讓亭在廣州蒙了來,因此真正能識文斷字的人並不多,能當場寫出一副好字的更是鳳麟角。”張謇説到袁世凱廣州‘賣豬仔’的事,讓袁世凱不尷尬一笑,惹得其他人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不過吳辰卻是苦笑的成分多一些,人口素質過低,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稍稍有些文化的人也不會樂意跑到這窮鄉僻壤裏來,他微微思索之後道:“軍營裏的夜校要推廣出去,這些由張先生來負責吧,不若這樣,過些子請諸商人吃個飯,我們可以出一個工人等級證書來,能識文斷字的工人發放等級證書,相應的薪金也可以提高一些,此外,我們自己也要投資建一些利益攸關的工廠出來,現在練的洋人工匠到處都是,只要辦起來,不愁不能招募到工人。至於招募官吏的事…”吳辰苦笑一聲,只能道:“張先生看着辦吧,可以先選出一批人上去,一年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試考‬,‮試考‬通過的留任,不通過的也就讓他們從哪來回哪裏去。”

抱歉,江原道的事謝謝書評裏的兄弟提醒,一不小心錯了,江原道並不是產糧的,特此更正一下,至於走什麼模式,恐怕現階段只能選擇本德國的模式了,劣幣驅逐良幣,先山寨無數價格低廉的爛貨搶佔市場,好像在這個時期德國人的爛貨被英國人制裁了,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要求德國的產品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標籤,以方便德國人拿爛貨冒充英國貨,我記得德國人貌似羣情奮,認為英國人侮辱了他們。但是資料一時間找不到,哎…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