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十面埋伏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吹箭用起來方便,但是程卻很差,威力也不足,只能靠箭頭上塗抹的毒殺傷敵人。碰到手持長弓,身着皮甲的敵人,土人遠程武器的威脅被降低到了最小,他們的潰敗與此也不無關係。

狩獵隊的裝備,比大明很多衞所軍將的家丁還好,這樣一羣人,怎麼會是被放的呢?劉老香想不通,大明朝廷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寬容了,對一羣被招安的土匪,不但不殺,而且還如此信重。

但他很清楚,碰上了這樣一羣敵人,數量不在土人之下,兇狠遠遠過之,又沒有補給方面的煩惱,土人是必無幸理了的。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左思右想,也想不到破局之法,劉老香也只能一面盡力安撫土人內部的情緒,一面努力爭取補給份額,保全自家的實力,以備將來有可能的突圍之用。剩下的,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急如風火的攻掠之後,是將近兩個月的相持。

在這段期間內,狩獵隊分批在巴雲邦周邊的山林間遊蕩着,不斷刷新着戰果的記錄。到了五月初,收穫最豐厚的江南鄭家狩獵隊,已經取得了近兩千奴隸,幾千頃土地的戰果,讓其他人都是豔羨不已。

可羨慕也沒用,鄭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戰果,並非運氣好,又或指揮得力,只是因為他們的狩獵隊,鋭程度比較高。

各世家都有私兵,不管有沒有野心,偌大的家業,總是要有些護院家丁守護的,這些也都算是職業武士,鋭程度比朝廷的士兵高,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帶來呂宋的私兵鋭與否,卻不能以通常意義上的標準來評估。呂宋狩獵隊的主要構成是叛軍,就是寧王以之造反的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豪傑們。

王守仁擊破了寧王主力後,這幫烏合之眾潰散無餘,不過,跑是跑了,最終卻沒幾個跑掉了的。王守仁的大軍在後急追,各地地方軍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他們本就是無路可逃,最終絕大部分都做了俘虜。

想到謝宏提過的呂宋的地理環境,王守仁現學現用,大筆一揮,直接將這些俘虜劃歸進了獎品範疇,並且將謝宏所提供的信息公諸於眾。

於是乎,貢獻度又多了一項功用,那就是僱私兵,五點貢獻度可以換十個普通山賊,或者一個鋭山賊,十點可以換個資深的…諸如此類。這時候,僱與不僱,考驗的就是各人的眼力和包了。

鄭家和楊家差不多,都是謝宏的鐵桿,從寧波會議之後,一直堅決擁護,然後在策動各地官員平叛時,又有上佳表現,貢獻度自然不會少了,偏偏兩家的眼光也差不多。

楊庸選擇做探險隊,因此花費重金請了曾無忌;鄭家選擇經商,所以着實從各路好漢中,選拔了一批鋭出來。山賊鋭與否,不在於武藝有多好,而在於其他技能,尤其是追蹤覓跡,下絆子偷襲這些。

鄭老爺手下的一個叫楊超的土匪就是如此,這人的鼻子之靈堪比獵狗,眼睛之亮尤勝貓頭鷹,隔着老遠就能聞到土人的味兒,憑藉一些旁人本留意不到的蛛絲馬跡就能推斷出土人的蹤跡。

殖民商人能佔領的土地,必須是有土人聚居的,按照部落的大小,聚居地周邊一定範圍內的土地會被劃歸給攻擊者。所以找到土人,並且攻殺之,就成了所獲大小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狩獵隊就狂飆猛進的原因,不經過戰鬥,佔領的土地是不作數的。

有了楊超在,鄭家的隊伍進展神速,接連有了發現,夷平了幾個小部落之後,還在甲描那端發現了個大目標。帶隊鄭十二也不貪功,知道自己一家吃有些困難,返身回去,又找了一個合夥的,兩家商定好分配方案,合兵一處,直接把那個部落給端了。

術業有專攻,不服真不行,經此一事,對於眼光見識的重要,商人們也有了全新的認識,轉職的土匪們,也有了更大的動力。

這些人雖然是私兵,但身份卻還是朝廷的囚犯,不過和普通的犯不一樣,他們是可以立功贖罪,離這個身份,甚至鹹魚翻身,加入總督府行列的。

他們的貢獻度主要據戰果而定,此外還需要由僱主評判,並且得到同伴的認可。當然,冠軍侯向來以公平守序著稱,只要盡心盡力的做了,總督府肯定不會搞什麼沒功勞之類的貓膩,後面那些規矩,只是為了確保公平罷了。

有了這樣的規矩在先,再家上僱主一般都不會吝嗇賞錢,狩獵隊自然士氣大漲,積極比跟寧王造反的時候還要高。

乾的是同樣的活兒,實惠卻是實實在在落在了每一個人頭上,何況面對的對手也不一樣,比起大明的正規軍,呂宋的土人實在太弱了一點,拿來立功再合適不過了…rq!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