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武當的陰謀1^_^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爺爺,對不起。”徐瑾兒慚愧的説道。

此刻,在她的心中,多了一個難以言述的身影,忽然間就進駐進去的,一個拉着二胡的孤傲的身影。

有龍的威凜,有虎的咆哮,有鷹的孤獨,有蛇的狠辣…

“瑾兒,不要自責,修煉之人,自然難免有些走火入魔心不穩,這不是一天或者一年可以解決的。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我會推薦你穿着短褲和汗衫,無論寒冬還是炙熱的盛夏,都赤着雙腳走出十個省以上的距離。只有真正的腳踏實地歷經過萬水千山,才會真正的磨礪自己的心境。”一眉道人認真的説道。

這個時候,一股淡淡的清風吹過,大殿裏頓時多了幾分安寧的氣氛。

“爺爺,這次,是我大意了。”徐瑾兒很是受教的説道,不知為什麼,當這一股清風吹拂而過的時候,徐瑾兒覺到了一種別樣的存在,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周圍遊蕩一般,就好像膽小的人總覺得有人跟着他們一樣,這覺是如出一轍的。

“嗯,你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好,這個時候,爺爺和你説的東西,你才可以真正的聽進去。

你習武,首先要明白目的,目標!

習武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愛的人及愛自己的人。而且從古代來説,習武的目的本就是保家衞國,也就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愛的人及愛自己的人。至於其他比如強身健體、修身養,乃至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等等,都是習武的副產品,是在接受正確的武術思想和按照正確的習武方法練武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得到的東西。有的人説習武是為了入道,那麼這就是入道。

入道的不是技藝,而是心。入道者,並不是時刻想着入道,也不是時刻思考如何入道,越想入道離道越遠。

當你用心把你該做的事情做好,做到盡善盡美,合乎自然之理,入乎自然之境時,自然就入道了。只是有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你已經入道了而已。我認為武學可分為三重境界:技、藝、道。技之境界追求真,藝之境界追求美,道之境界追求善。這是就神的修煉而言的,並非指格鬥的修煉。並不是説道之境界的武者在格鬥時就能戰勝技之境界的武者。所以一個武者不應該妄求入道,你至少應該技藝純之後再談入道。否則你入的那個道就只是個虛道,除了給道抹黑外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技、藝、道的關係,我曾告訴我你很多次:‘入道的不是技藝,而是心。入道的不在於做什麼,而在於怎麼做。當你用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至盡善盡美,合乎自然之理,入乎自然之境時,自然就入道了,只是有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你已入道了而已。入道之後,則不為技藝所拘,心無掛礙。入道的雖是心,而不是技藝,然而技藝純卻是入道之基礎,必須藉由技藝之途方可入道。不修技藝而妄言入道者,即使達到了你所謂之道,你所入的那個道也只是一個虛道,是蒼白的、空無物的、了無內涵的,除了給道抹黑外沒有任何意義。以渡舟過河喻之,道是河之彼岸,技藝則是渡河的那條小船,只有乘上這條小船才能登上彼岸。當然渡河之小船有很多條,而你要找的是適合你的那條小船也便是適合你的藉由入道的技藝。雖知登上彼岸便應舍船,然而舍船必須是在登上彼岸之後的事,切不可在未登上彼岸之前便妄自舍船,否則永遠到不了彼岸。然而世之修道者多妄言入道,實不知何謂道,何謂入道,誠可悲也。世之最可悲者,非不知何謂道者也,而為自以為入道,卻不知何謂道者也。’…

世間所有理的行為都是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從大系統的視角來看,一個行為的效益如果比為之付出的代價大,那麼這個行為就值得去做,否則就不值得去做。當一切行為的收益與為之付出的代價相等的時候,就是均衡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和諧。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除所謂的惡,而是讓善惡處於均衡狀態。因為除所謂的惡要付出的代價極大,大到不可估量,會損傷更多人更大的利益,如此以來除所謂的惡的行為就是更大的惡武者習武、用武的目的也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益。所以武者要分清目的與手段。值其可殺,殺之可也,此時之殺是為了不殺,或説為了止殺,所以殺是手段,止殺是目的,而不是殺就是為了殺。一個所謂的惡人,如果勸其改惡從善或留之繼續作惡的代價大於殺掉他的代價,我們就要殺掉他,這就是所謂的‘值其可殺,殺之可也’,因為殺他帶來的效益大於為殺他所付出的代價。然而生死大事,務必謹慎。人很多時候總是盲目的、魯莽的、不理的,有時會屈從自己的**與情。所以一定要理智地將藉口與理由分開,不要將藉口當成理由,不要把兩者混淆。

在説到善惡之時,瑾兒你可能意識到,我總是用‘所謂的善’、‘所謂的惡’來指代,因為世間本無所謂絕對的善惡,有的只是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場。符合多數人的利益的即為善,與之相對的則為惡。此之分法雖屬無奈,卻也沒更好的辦法了。世間所有理的行為都是以最小之代價取得最大之效益,從我的思想裏,這個分法雖不至善,卻代價最小,所以我接受這種分法。值其可殺,殺之可也。須知此處之殺不一定就是要殺死對方,而更主要的是打敗、制服對方,從而使整個大系統達到利益最大化。

所謂武學,便是有關武鬥的學問;所謂武術,便是有關武鬥的術法。所謂武鬥,也便是搏擊、格鬥,即求勝之道,以最小之代價,博取最大之效果。武術格鬥,只有一個目的,便是戰勝對方。至於為什麼格鬥,這不屬於武術格鬥所要考慮的範疇,而應歸於lun理學與哲學去思考。武術格鬥的目的只有一個,便是戰勝對手。作為一個武者,你可以選擇不去戰鬥,但一旦選擇了去戰鬥,便應義無返顧地將自己化成戰鬥身與戰鬥心,此時心中別無他念,目的只有一個,便是戰勝對方。然而習武,乃至武鬥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我認為就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愛的人及愛自己的人。

其實,一般説來,武術的作用無非…第一點是搏擊格鬥;第二點是審美價值;第…就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我認為武術的主要意義就是技擊格鬥。剛説的也都是這一點。而審美價值,和強身健體,修身養都是附加產品,連帶着就有了。這不應該是主要目的。

現在武術其實嚴格説來只分為兩派。一派是學院派,一派是民間派。學院派追求的就是審美價值。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培養運動員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武術表演比賽,拿獎牌。可是,你都看得出來,追求審美價值,武術永遠趕不上雜技,也趕不上京劇裏面的武生。如果追求審美價值的話,倒不如去學雜技,去學京劇裏面的武生。八極拳的老前輩吳峯説,殺人的東西有什麼好看的。是的,武術是用來戰鬥的,追求什麼好看?就像殺豬一樣,只追求怎麼樣最快地把豬殺死,怎麼最省力氣,本不用考慮殺豬的姿勢好不好看。殺得乾淨利落就是好看。你也看過《武林外傳》,有一集是開封展家二小姐、天下第一女捕頭展紅綾要拘捕白展堂到六扇門。她在房頂上遇到白展堂,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功,拿着一支判官筆,一邊唸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奔到海不復回,一邊耍了一套判官筆法。正耍着就被白展堂用葵花點手點住了道。白展堂説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所有練武的人都應該記住。這句話説:跳舞我不如你,打架你不如我。武術是用來打架的,是用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愛的人,以及愛自己的人的。不是用來表演的,更不是用來跳舞的。

這話就説得很好!

你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自然懂得在武術之中取其華去其糟粕。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