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019章他是張大專家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於説賭的方法,也就三個方面吧。

首先是擦石。擦石是一條古老的法則,效果好又安全,因為部位沒有找準,就下道切割,盲動的,會把綠‘解’跑很容易賭輸。擦石主要的看霧,底和。因為有了擦口就可以打光往裏看,來判斷綠的深度,寬度濃淡度,擦石的順序:一擦顢,二擦枯,三擦癬,四擦松花。擦石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找到真正的綠顏

第二就是切石。切石行話説:擦漲不算漲,切漲才算漲,切石是賭石最關鍵的步驟,輸或贏的結論是把石頭剖開之後才能認定。有些賭石商人,只要擦石見漲,他就轉手出讓,讓別人往下去賭。因為繼續擦或是動刀切割,風險將會更大,漲與垮只在絲毫之間。可見切石是非同小可的,一種是原始的切割方法,是用弓鋸壓沙,緩慢的把石頭鋸開。若發現不能繼續切割時,便於採取挽救措施。還有一種是用玉石切割機切割刀片上鍍有金剛沙層,切割準確迅捷,但是夾具夾着石頭泡在油裏或水裏不容易看到切割過程,完全剖開才能知道輸贏。下刀切石首先是部位要找準,一般是從擦口處下刀或是從顢上下刀,還可以從松花或是順裂紋下刀,當切第一刀不見顏時,還可以切第二刀,第三刀,行話説:一刀窮,一刀富,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是磨石。磨石是為了拋光,把透明度完全的表現出來,這樣能使人看到它的好或水好。磨石有兩賭法,一種是暗賭,石頭一點都沒有擦切的痕跡,也沒有自然的斷口。二是半明半賭,就是在石頭上有敲口,與擦口,或是有小缺口,已經能夠看到一部分石種的顏或底水,但是還有其他部分仍是未知數有較大可賭。…”

“那這個具體查看是怎麼皮料的結晶情況呢?”孫蓉蓉好奇的問道。

“一般來説,翡翠礫石皮料結晶就大,結構就鬆軟、硬度就低、透明度就差,為翡翠之下品;細皮料結晶細小、結構緊密、質地細膩、硬度高、透明度好,其,尤以皮黑或黑紅有光澤者為好。這種仔料行話稱‘狗屎蛋子’,多為翡翠的上品;砂皮料的狀介於前兩者之間,品質變化較大,但其也不乏好料,因而‘賭’最強。

查看皮料的結晶大小,除用眼直觀外,還可用水進行查驗。方法是將翡翠礫石在水沾濕後拿出來,查看錶皮上所沾水分乾的快慢。幹得快者,説明其結晶大、結構鬆散、或裂紋孔隙多、質地差,反之,則説明其結晶細小、結構緻密、質地好。

另外的就是查看綠了。

的多少和質的好壞決定着翡翠的品質和價值,因此,要注意通過觀察礫石內部綠部分在表皮上顯的種種跡象,推斷其內部綠的狀況。綠的多少,與綠部分的形態和分佈特點有關。

翡翠的綠部分以呈團狀和條帶狀集分佈者較有價值。這樣的綠於表皮時往往也呈團狀或線狀,也有時會呈片狀。當綠在表皮上以大面積片狀出現時多為表皮綠,其內部往往無綠;而當綠在表皮上呈線狀或團狀出現時,特別是當表皮上出的綠線呈對稱分佈時,其綠會向內部延伸,甚至貫穿整塊礫石。後者的價值自然比前者高,因此,有行話説‘寧買一線,不買一片’。綠質與呈現綠的礦物成分有關。一般來説,翡翠的質比透輝石、鈣鐵輝石和霓石等所呈現的綠質要好。翡翠的硬度高,抗風化能力強。因此,表現在外皮上,大多相對突起,其他礦物則相對凹下。前者的價值比後者高,因此行話又有‘寧買一鼓,不買一瘠’的説法。‘鼓’即綠出現在鼓起的部位,‘瘠’即綠出現在凹下的部位者。

再就是查看裂紋。除了觀皮辨裏、辨外,在評估翡翠原料時,還要注意查看裂紋(俗稱綹裂)的發育情況。裂紋當然越少越好。在翡翠原料市場上,玉商為了顯示翡翠的質地和顏,常常把外皮切去一小部分,並把切口磨平磨光。這種被切開的口行話叫‘門子’。為了賺更多的錢,玉商都盡力把門子開在最能展示賭石的質地和顏的地方,因此,在評估門子時,一定要仔細查看門子及周圍的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和分析,切記不要對門子顯示的綠估價過高。

這其,也就千萬要注意謹防仿冒做假現象了。由於翡翠具有明顯的不均勻,顏和質地都有很大的變化和差異,其真偽和優劣一般人難以掌握,而優劣之間其價值有天地之別,加上原料易上較強的‘賭’,一些不法商人為牟取暴利,往往不擇手段在翡翠原料上做假。比如,如果切開門子後顯示的質地和綠不理想,他們會用一片好的翡翠貼在門子裏,矇騙購買者,等等。”

“那無風,怎麼來區別這個真假賭石呢?”蘇茹忍不住問道。

張無風夾起一塊牛送到蘇茹嘴裏,隨後拿起啤酒喝了一口,這才笑道:“很多老坑種表面往往有一層皮殼,由於氧化作用,皮殼已成褐紅、褐黑或其他各種雜,一般僅從外表,並不能一眼看出其‘廬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學昌明,今天,也沒有一種儀器能通過這層外殼很快判出其內是‘寶玉’還是‘敗絮’。買玉者必須從包有皮殼的原石(有時也在皮上開一‘窗口’,指擦掉小塊皮殼出玉質),來判斷這塊玉的價值。這種買賣的過程就是買家與賣家對一塊有皮玉石眼光較量的過程。

緬甸玉石商人賭石後,當真正切開加工時,一般不敢親自在場,而是在附近燒香、求神保佑。如果切開的賭石內有許多水靈剔透的翠綠,一夜之間便可成為富翁行,話稱之為‘賭漲’;如果切開賭石後其本質是一塊外綠內白的灰沙頭,一夜之間就會傾家蕩產,行話稱之為‘賭垮’。

從清代起,翡翠就成了國人鍾愛的高檔玉種,也是從清代起各種翡翠的贗品,熗、染、焗等以劣充好的玉石就已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因而,‘玉石無行家’這句話除了説明翡翠品種的複雜多樣外,更道出了各種作偽手法的高明和變化多端,特別是現代科學的發達更使一些贗品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即使是行家有時也會有跌‘眼睛’的時候。

説到造假,首先是原石造假。因原料往往是賭貨買賣,刺、風險大,而且原石有皮殼,因而造假的方法常常隱蔽難辨,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第一是造皮!翡翠的賭石往往是從皮窗看質地的,一些不法之徒就利用這一特點,將一些翡翠料磨成砂粉,混和在特製的‘膠’,膠合到一些質地較糙,甚至是被切開過證明是低檔石的玉石上去,重新偽裝成天然的仔料黑烏沙、黃鹽沙等,謀取暴利。

第二是染和注。染和注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一是將整塊原料進行化學處理,染入綠染料,使其皮變綠,以提高玉石檔次。有的石頭染過後還經局部褪處理,以造成顏不均一或並不是特別的好的表象,但實際上這樣也已把檔次提高許多。其二是在一些水頭較好、但較差的玉石斜打孔注入綠染料,然後封口,並在上面開‘門子’,讓買家從窗口見到該玉內部很綠,潛在價值大,從而提高賣價。

第三是移花接木。手法一是將一些高檔翡翠料切開後,取出華,然後填入低劣碎料,再重新膠合,並植上假皮。手法二是將一些劣質料從間或任意位置切開,放入或夾上小塊綠翡翠或綠玻璃,然後再重新膠合。並植上假皮,再在其附近開窗口,以造成該料有高的假象。

第四是以假充真。利用其他低檔玉如馬來玉、獨山玉、青海玉甚至大理岩等進行表面處理,然後充作特級翡翠料。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