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罷下過一陣雷雨,空氣又冷了不少。
秋將盡,東丹的天空陰霾一片,積雲沈甸甸的,壓得人
不過氣,瑟瑟的寒風更像一把利刀,颳得人睜不開眼。
蒼涼的古道上,蕭靖海快馬加鞭向前疾奔,五百多名勁裝大漢緊隨其後,清脆的馬蹄聲順着寒風遠遠傳了出去,引起無數回聲昨天晚上,他離開桑晴後,連夜趕去忽汗城西南五百里外的摩會族居住地堪墩兒,向摩會族的族長黎莫借兵。
事實上,經過一個下午的觀察,他發現忽汗城內雖然戒備森嚴,但不知是不是耶律凱近期有所動作的緣故,軍隊全調到了周邊,城裏除了一千五百來人的衞戍部隊外,沒有其他軍隊進駐。如今的忽汗城,名副其實是一座空城。
他雖然沒有正式打過仗,但他相信,自己手上只要有一千士兵,絕對可以控制住忽汗城的局勢,將城內的叛臣一網打盡。
問題是,他現在孤身一人深入東丹內部,要到哪裏去找一千名士兵呢?
從外面調,肯定兵還沒到就被耶律凱發覺,一場惡戰是少不了的,這並不是他的本意。
在忽汗城附近找,他雖有聖上的親筆手諭,可以調動地方官府的軍隊,但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忽汗城周邊的將領,肯定無一例外都受到耶律凱的挾制,叛變的叛變,被害的被害,真有人願意幫他,他也不敢輕易相信。因為事關重大,萬一不小心打草驚蛇,那可就麻煩了。
面對忽汗城巍峨的城牆跳望了許久,蕭靖海正無計可施之際,忽然想起自己的好友,北院大王耶律肆曾經跟他説過,摩會族的居住地就在忽汗城附近的堪墩兒。
摩會族因為得罪了前朝穆宗皇帝,而被視為叛賊。當他們被得走投無路,幾乎遭遇滅族之災時,奉命剿殺他們的北院大王耶律肆卻網開一面,將他們逐出了大遼境內。
到了本朝,當今聖上耶律賢仁慈寬厚,不但赦免了摩會族的所有罪名,還特准他們回到祖輩們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堪墩兒。
據耶律肆講,摩會族的族長黎莫是個冷靜睿智之人,而且相當有膽,但就不知在這個節骨眼上敢不敢借兵給他。
可是,不向摩會族借兵,他沒有更好的選擇,何況機不可失,錯過了眼前這個大好時機,不知哪天忽汗城會變成一座空城,到時候情況如果改變,再要有什麼動作就困難了。
無論如何去找黎莫試試看,他當下做出了決定。
本來以為要花上一番口舌才能説服黎莫,沒想到他在聽完蕭靖海的敍述。看過聖上的手諭後,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他的要求。
這還不算,為了表示對北院大王耶律肆的,黎莫還親自披掛上陣,帶着三千多族民助他平叛。
他們連夜趕路,第二天下午就趕到了忽汗城,沒花多少時間就不費一兵一卒擊敗了守城的衞戍部隊,迅速控制住整個忽汗城,並切斷了它與外部的所有聯繫。
能有這麼好的戰果,蕭靖海非常滿意。
究其原因,人多固然是其中之一,但這些年摩會族的族民為了生存,一直處於與戰爭之中,個個勇猛善戰不容忽視,而其中最主要的,則是摩會族族長黎莫調度有方,頗具大將之風。
不過,他沒有多少時間沈浸在喜悦中,還有許多事情等着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