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改革兵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玉剛聽了王陽明的話,將信將疑的看了他一眼,他發現自己對這個歷史名人越來越陌生了,以前剛接觸的時候,憑着對他的那點了解,以為可以好好的利用他來振興大明王朝,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二人相處久了,他才到王陽明遠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自己連他心裏想的什麼本就不知道,看來現代人跑到古代也沒多大的優勢啊,對古人只能從整體上有個大概的瞭解,而他們具體的格、脾氣等等還得慢慢摸索。

“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説説看吧。”朱玉剛強忍着沒有表現出驚訝的表情來。

“皇上,臣罪該萬死,臣沒有向您稟報,經過您的同意,就將寧王府的財產變賣成官銀,替江西的老百姓上繳國家的賦税,所以剛才臣是説了謊了。”朱玉剛皺了皺眉頭,王陽明的做法的確欠妥,如果遇到的是昏君,再加上一些小人從中挑撥離間的話,恐怕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不過,朱玉剛認為王陽明這麼做必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微微一笑道:“朕相信伯安的為人,但是你為何要這麼做呢?”王陽明嘆了口氣道:“皇上,您有所不知,江西遭受寧王的兵禍之亂,又遇上了幾十年未見的洪澇災害,饑荒非常嚴重。老百姓的子本來就很困難,一碰到這種罕見的自然災害,更是雪上加霜。不要説朝廷攤派的賦税了,就連簡單地生活都過不下去!臣為了減輕他們的痛苦,所以自作主張將寧王的財產變賣了。請皇上懲罰吧。”朱玉剛聽了鬆了一口氣,原來王陽明將寧王的財產用在了這裏,這樣看來他還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呀。那麼那些人即使知道了也無話可説了。

“伯安,原來你還有這份心啊!朕差點錯看了你!”朱玉剛讚道“你將江西地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不僅平定了江西的隱患。因為一旦老百姓吃不飽肚子,他們就會造反的,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是很多地,不是老百姓天生愛造反,大多數都是官府迫,不得已而為之,而且你還替朝廷節省了一大筆開銷啊,這份功勞簡直比剿滅寧王的叛軍還要大啊!”王陽明欣喜的出了笑容,他問道:“皇上怎麼説臣替朝廷節省了開支呢?要知道臣是私自將應該是朝廷的銀子去救濟老百姓的呀!”

“伯安,你的用意朕十分明白。如果老百姓吃不飽飯再被税,那他們肯定起來造反,到時候朝廷花的錢不是比現在更多嗎?你這是着眼於未來,比那些只會吃朝廷的俸祿的人強多了,朕不會怪罪於你的,相反,朕還要下旨嘉獎你呢!”朱玉剛笑呵呵地説道連連搖手。

“為什麼?”朱玉剛不解的問道。皇帝的封賞竟然還有人不要!

“皇上,您想,您的聖旨一下去,那麼下面的人還以為您鼓勵臣的這種做法呢,如果人人都像臣這樣,那麼國庫不是很快就會空了嗎?”王陽明笑道。

朱玉剛一愣,繼而哈哈大笑起來,説道:“對,對。對,伯安説的對極了,差點就被他們鑽了空子去了,呵呵!”王陽明也隨之笑了起來,忽然他將眉頭一皺道:“皇上,臣還有一事。埋在心裏很久了。覺得不吐不快,今天一定要向皇上稟報。”朱玉剛猜不透王陽明的心思。他看了王陽明一眼,他地臉上顯示出來的是一種憂慮的表情,難道他碰到了什麼為難的事嗎?於是催促道:“那就快點説吧,朕聽着呢!”王陽明沉重的説道:“不知道皇上注意到了沒有,這次官軍在江西圍剿寧王的叛軍,暴出了很多嚴重的問題,作戰不勇敢,貪生怕死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不守紀律,不聽指揮,極大的影響了官軍地戰鬥力,這次因為寧王的叛軍本身戰鬥力不強,又不得民心,所以才僥倖獲勝,如果下次遇到強一些的對手,微臣實在擔心官軍能否取勝啊!”朱玉剛心頭一凜,王陽明説的確實是明朝軍隊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這種弊端又不是明朝特有的,可以説只要一個朝代存在地時間一長,那麼這些問題自然而然就會慢慢顯現出來。他想起以前學過地明代史是這樣描述明代的兵制地。

明太祖平定天下,原定有衞、所制度,其實其本質就如唐代的府兵制度一樣,只不過名稱不同而已。大的兵區叫衞,小的兵區叫所,明代的衞所,便如唐代的府。當時明太祖曾很自豪的説過,他養兵百萬而不用費百姓一粒米,因為他設立了衞所制度。每一個兵區,設在一個府裏的叫所,連着兩個府的叫衞,大約五千六百人為一衞,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户所,外統于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遇到戰爭,朝廷派出將軍,稱作總兵官,統率衞所軍隊,戰事技術,總兵官將兵權出,軍隊迴歸衞所。平時衞所軍給田自養,不用向國家納税,這就是明太祖引為自豪的衞所制度。

這個制度在當時的確是先進的,因此朱元璋靠了它打敗了蒙古人,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為什麼後來連一個小小的後金都對付不了呢?這裏面確實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這個問題,朕其實也考慮過,但是國家養着那麼的兵,有的地方鞭長莫及,實在不好管理。”朱玉剛其實本沒想過,經王陽明剛才一提起來,他倒覺得真的很重要了,現在這個所謂的明朝是自己的明朝了,總不能再過一百多年後還讓它被滿清消滅吧?所以一定要讓自己的軍隊強大起來,把滿清扼殺在搖籃裏!

“剛才他們説你統率的軍隊被人稱作王家軍,想必是很厲害的了,朕猜想你一定在裏面進行了小範圍的改革,對不對?”朱玉剛問道,他想如果是真的話,就可以讓王陽明把他的方法推廣開來。

王陽明一聽惶恐的説道:“皇上不要聽他們胡説,這都是老百姓的戲稱而已,當不的真的!”朱玉剛不料王陽明竟然有這樣大的反應,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自己説話實在有欠考慮,封建社會都是君主家天下,如果一個臣子擁有了有私人標誌的軍隊,那麼他就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有謀反的念頭,從而沒有好下場,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岳飛的岳家軍。

“呵呵,伯安不必緊張,朕一直對你信任不疑,也許是朕聽錯了,但是即使是真的也沒什麼呀,如果全國的軍隊都能像伯安率領的軍隊那樣,那麼天下還有什麼敵人值得放在眼裏呢!”朱玉剛哈哈笑道,打消了王陽明的緊張

“皇上説的是,但是即使臣所率領的軍隊所向無敵,那也只適合在小範圍內應用,如果推廣到全國去,就不一定有效了。再退一步説,即使能夠應用,對整個大明的軍隊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啊,就像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如果不替他徹底去除病,那麼即使好了一時,以後難保不會再犯。”朱玉剛到王陽明的話有些深奧,但又不好意思明説自己聽不懂,故沉思了片刻才説道:“那麼依照伯安的意思該怎樣才能挽救大明的軍隊,使他們重新強盛起來呢?”王陽明欠身道:“皇上言重了,其實軍隊的弊端由來已久了,當初太祖創立了衞所制度,在當時的確立下了大功,可以説能夠取得天下,一半是靠了這種先進的制度,它不僅為朝廷節省了軍餉,糧草,而且還節制了帶兵將官的軍權的擴大,大明朝的軍威從此揚名天下。但是後來,國事隆勝,四海昇平,天下無戰事,兵卒一生也不見得能打一次仗,神當然會逐漸鬆懈下來,而且一有戰事,就要從全國各地平均分調,這裏調一百,那裏調一千,有的地方路途遙遠,等都調到中央時,早已全國騒動,等再趕赴到前線,也許戰事早就有了結果了。這些兵卒來自全國各地,風俗語言不盡相同,互相悉又要有一段時間,倉促上陣的話,沒有一定的配合,吃敗仗是必然的。即使這些不論,等他們打開武庫,也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因為裏面的武器盔甲都是幾十年前就準備好的,現在早已生鏽,還怎麼拿它們去打仗呢?”王陽明説到這裏頓了一下,接着説道:“所以臣大膽的認為要想讓大明的軍隊強盛起來,就必須要從本上改革現在的兵制,否則只從表面上醫治,是改變不了任何東西的。”朱玉剛聽了王陽明對明代兵制的分析,不由得到由衷的欽佩,自己也覺得現在的這一套不行了,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説就是不能適應的發展了,可卻抓不到本,現在才知道原來在哪裏!他口問道:“你的意思是説衞所制度不好嗎?”

“臣不是那個意思,衞所制度自然有它的優點,否則太祖也不會靠它取得天下了,但是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它卻還是一成不變,恐難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所以臣認為要對它進行改善。”王陽明最終還是沒敢説出要徹底推翻衞所制度的話來,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還是慢慢來吧。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