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暴雨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半個時辰,記得叫我。”張語只覺腹間被他的髮簪戳着不舒服,便伸手把簪子取了出來,任朱祐樘的頭髮散落在她膝上。

“你給我梳?”朱祐樘醒來,瞪着她。

“叫餘嘉進來吧。”她沒有這個才藝。以前看電視,有人叫囂:“爺的額娘給老祖宗梳了十八年頭。”她笑到把水噴出來。現在才知道,這梳頭絕對是門學問,難怪那麼多太監靠這個受寵。還被冠以劉梳頭,張梳頭之類的稱號。

有一句話叫禍不單行,黃河水患還沒過去,老天爺又開始大雨滂沱,綿綿不斷。

張語望着窗外又急又猛的雨簾,嘩嘩啦啦下了足有一一夜了。昨兒半夜雨還沒停,朱祐樘就開始發愁,在牀上翻來覆去跟烙餅子似的。今天天還沒亮,就起身去文華殿了。下雨本可免朝,但這麼大雨,皇帝怕是又要召集內閣調錢調糧了。

“娘娘,小初子回來了,要叫他進來麼?”

“嗯,叫他把衣服換過,喝碗薑湯再進來。”這個天,出去不濕身才怪。

“娘娘,小的聽餘公公説,京師、通州等地大雨水溢,屋坍人死。”

“其它地方呢?”

“只聽説京師附近大雨成災。”

“你下去吧。”年輕的弘治皇帝有着無比的雄心壯志。萬里江山正在他的腳下展開,等着他塗抹點染。可是,上天並不因此眷顧他,哪怕據説皇帝是天子。弘治二年繼黃河決口,七月京師又是暴雨成災。

報上來的國庫存銀令文華殿中的君臣都覺得捉襟見肘,皇帝撥了四十萬兩用於賑災,安置受災百姓。

張語此刻只恨自己沒有韋小寶那雙能撈錢的手。轟隆隆,宏大的雷聲滾過天際。身為皇帝總不能以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來推責任。

朱祐樘回來時一臉倦,張語端上一碗粥,他喝了幾口就推開了。

“這是天災,陛下既已分派下去,還是放寬些心。”

“嗯,朕是在想京師重地,天子腳下,遇上災情尚是如此。若是邊遠之地,等災情報上來怕是已經晚了。這次事了,我想在各地設立常倉房,豐年儲糧,荒年救災。一地有災,還可以從旁邊的州縣就近調糧。”張語挨着他坐下“賑災也好,儲糧也好,都是有司官員在作。所賑貧民,貧民卻未必有糧。”朱祐樘點頭:“賑災官員的人選是首要問題,賑災過程令司禮監、户部、錦衣衞各派一員同撫按官從公查勘。事後再據賑災政績對官員加以獎罰。”

“嗯,那你再吃點東西。”京師大雨過後,張語空去了一趟回堂。

不出所料,這裏讓曲毓和傅鸞詞得是熱熱鬧鬧,估計不出多久,她就能躋身中華慈善總會了。

“東家。”曲毓抱着藥材出來,看見她,揮手就招呼。東家?

張語抹了一把汗。

“怎麼樣,災民裏有沒有爆發疫情?”曲毓隨手拿袖子擦擦汗“師傅讓太醫院的兩個年輕太醫配了方子,每在安置場所熬製藥汁發放,倒是沒有。”

“小魚大夫。”

“小魚大夫。”往來幫忙搬藥材的幾個小孩子看見張語,笑嘻嘻的招呼她。他們都是附近貧民的小孩,張語義診時的常客。後來接手這個藥鋪,索把他們進來做雜工,這樣的小孩子很少有人請的。張語也掙扎過,我不是用童工,我是做好事。

“老常呢?”老常是從陸家挖來的賬房。

“肯定在後邊。”

“我去找他。”

“朱夫人。”老常正在打算盤,看見她立馬站了起來。他不知道張語到底什麼來頭,不過自家少東家叮囑過,萬萬不可慢待。

“請坐。老常,外邊那幫孩子你多費心。”老常畢竟是借來的人,外邊那幫娃娃若是有人可以學到他幾分,也算是找了個前程,她也可以有人用。

“夫人放心。有兩個小哥,我看不錯。”

“你在算什麼?”

“是本月各位大夫按藥方的提成。”老常有點好奇張語的這些想法,但陸隨玉能把他借出來,他也是老江湖了,自是不會宣之於口。

“小計,袁元,你們過來。”張語站在門口,叫老常口中不錯的兩個小孩過來。

“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張語説完,蹲下砸核桃。

小計低頭一笑“大和尚二十五個,小和尚七十五個。”張語點頭“沒錯,核桃給你。公雞一隻價五個銅板,母雞一隻價四個銅板,小雞一個銅板買四隻。現在有銅板一百個,買得三種雞共一百隻,問各買幾隻?”

“公雞十五隻,母雞一隻,小**十四隻。”這回先答出來的是袁元。張語也砸了個核桃給他。

老常臉上帶笑,站在一邊聽着。

見曲毓眼瞪得溜圓,做茫然狀。張語想着蹲在地上認藥草的事,突然覺得有點解氣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