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25新制度的建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結束混亂,新的政權建立。大凡新的政權建立都要起個好的名號,這個問題很重要,新的朝廷還沒開張,圍繞着這個問題展開的爭論就已經開始。

爭論雙方很快就分成兩派,解東山為首的一派主張,白七是曠世明主,是要一統中原的,所以應該打起前周的旗號,至少國號裏要有個周字,比如後周什麼的,孔北海則不以為然,認為新的為了表示與舊的時代劃清界限,就應該取一個新的國號。

當然大家爭論歸爭論,但總的氣氛還是很和諧的,也沒有出現所謂的黨爭,歷來為王為帝者都忌諱這個,白七當然也不例外,這都是有千古教訓擺在那的。

爭論的很久,大家都沒辦法説服對方,最後孔北海拉着解東山跑到白七這來,請白七做最後的決斷。

白七聽完兩人的爭論後,也覺得有意思,兩人引經據典的爭論體現了雙方卓越的才識,白七為有這樣的屬下到自豪。

白七也想了許久,最後才道:“兩位先生都説得很有道理,你們看這樣如何?古書有云,華族所居乃世界之中,中原又屬於華族領地的中心,前周也曾有文記載,周之領地乃世界之中,我國所處地理位置又是中原之中,我看新的國家就叫(中國)好了。”

“中國”在個名字是白七前世記憶中驕傲的源泉,無論走到世界任何地方,有人問及是哪裏人,白七都會驕傲地告訴他,我是中國人。

“中國!”解東山咀嚼着這兩個字的含義,微微點頭。

“中國!”孔北海聽到這兩個字不跟着唸了起來,思量一番後也會心的一笑。

“好氣魄!主公深謀遠慮,後我中國一定會成為萬國來賀的天朝上邦。”解東山這樣説已經等於同意了。

“哈哈!枉我孔北海自負多年,自認為有些見識。今天在主公面前才明白,我主志向之遠大,氣勢之恢弘,見識之廣博。北海拜服!”孔北海説到這裏,站將起來,衝白七恭敬的就是一個鞠躬。

見孔北海如此,解東山又如何肯落後,連忙站到一起,兩人異口同聲道:“屬下願為主公之志效命終身。”白七沒想到自己起借用了前世自己最自豪的東西,兩人居然有這麼大的反應,連忙站起來回禮道:“白七謝過兩位先生了。”國家的名字決定了,又有一件事情被提到了議事程上來。這一回孔北海和解東山可以説是步調一致了。白七既然已經是一國之主,就應該有個響亮的名字,再不能白七白七的叫了,市井小民才用數字為名,白七這個名字至少號召力是不夠的,所以一定要改。具體怎麼改,這一回兩人一致認為,還是應該白七自己來改,看來是接受了上次地教訓了。

改個什麼名字的呢?這事實在叫白七頭疼,按照名字的諧音,叫白起?不行,前世裏有個白起。那是個殺人魔王,長平之戰後坑卒四十萬就是他乾的,叫白琪?白七覺得這個名字有點女化。思來想去白七沒有主意,找到大哥白雲帆商量,白雲帆聽了順口就道:“今後白家自然是以你為主,為兄認為你還是跟我一樣,雲字輩,叫白雲起好了。”白七聽了頓時叫好,這名字乍看普通。但白七很快就聯想到“坐看雲起”還有“風起雲湧”這兩個詞,故而也就應了下來,就用這名字好了。

白雲起(以後都用這名字)把新名字跟兩為頭牌謀士一説,兩人一起叫好。一致認為白雲起這個名字對安撫京城內的各大家族都有一定的幫助,這事也就這樣定了下來。

新招牌有了,新名字也有了,接下來就是選個吉,行登位大典了。在上下忙碌準備一個月後,白七終於順利的成為了一國之主。

戰爭帶來的後果是國家經濟大規模的倒退,都梁城地經濟也由於戰爭進入了歷史最低,戰爭還造成了大量百姓的離失所,農田荒蕪,這一些問題對一個新的國家來説,都是必須要處理好的,否則是要出大問題的。

白雲起稱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新的國家機制,舊的機制弊病太多,各地行政長官擁有太大的兵權,時間長了難免尾大不掉。白雲起仿照明朝的六部制度,廢除了三公九卿這一前周延續下來的制度。

六部制度儘管不是白七知道的最先進制度,但是在這一世界裏已經是大大的領先了。白雲起還在六部之上設立了內閣總領大臣地職位,兩位總領分別是孔北海和解東山,領銜六部。白雲帆作為大哥也只了個兵部尚書的職位,這也充分説明了白雲起任人唯賢的用人之道,博得了天下士子的一片叫好之聲。

從制度上鞏固確保了一白雲起為中心的中央集權之後,接下來擺在眼前的問題就是解決戰爭之後的民生問題。

新制度確立之後,第一次朝會。

坐在象徵着可以決定一切的椅子上,白雲起接受了羣臣的三呼萬歲後,好一會才適應了這一全新地角。想起前世電影電視中那些皇帝的派頭,白雲起恍如夢中。

朝會沒有太監這個角,這一條是白雲起堅持的,太監這種現象是白雲起絕對不能接受的,想到身邊老是有一些不男不女的人轉悠,白雲起渾身都能起雞皮疙瘩。

一切從簡這是白雲起地對自己和羣臣的要求,在女人的問題上,也廢除了三宮六院之説,身邊的女人一律只配有三五個丫鬟伺候,白雲起身邊除了侍衞之外,就只有五個宮女服飾,這對白雲起來説,已經夠奢侈的了。白雲起還堅決抵制了屬下們提出的選美之事,只是從舊有的宮女中挑選出一批年齡不大的留了下來,其他的一律發還民間,讓她們嫁人了事。

朝會上第一個發言的是解東山。

“天下之事,以農桑為本,國亂初定,當以安定為先,撫卹民生為先。”解東山這話明顯説到了要害之處,這也是白雲起一直擔心的問題,戰亂帶來的創傷必須儘快的癒合,不然不等其他國家打過來,老百姓就能把自己給埋了。

白雲起對解東山的發言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當場拍板道:“一年之內免收全過農業税收,採用行政命令,強制地主減免地租,給普天下的農民一個氣的時間。”對於白雲起的第一個意思,反對的人倒是沒有的,可是第二個意思就有不同的聲音了,站出來説話的還是白雲起最倚重的孔北海。

孔北海道:“我主悲天憫人之心天地可鑑,然此舉必將引起地方上的不滿,甚至會遭到牴觸,可能引發新的動亂,還望陛下三思。”這些問題白雲起當然考慮過,前朝遺留下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土地兼併嚴重,地方豪強並起,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沒辦法使國家快速恢復,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利用強制減免租息這一事件,白雲起要大開殺戒,以儆效尤,從而快速的暫時解決這一舊有的頑疾。

白雲起用很堅定的語氣回答道:“本朝新立,寡人尚且能減免税收,難道這些地方蠡蟲不能放棄自己一點小小的利益。寡人把臭話先説在前面,全國上下,所以租息一律不得超過四成,但凡有敢於違抗的,抓到一個殺一個。這事不用再商議了,內閣和六部儘快擬一個條文出來,發佈全國。”白雲起下令減免一年的農業税收,就標誌着打算過一年的苦子,國主尚且如此,下面的人還有什麼好説的。當然白酒生意和玻璃生意帶來的巨大利潤,也是白雲起能夠維持的一個本。

羣臣見白雲起態度堅決,也就沒人敢再觸這個黴頭。當然了,這條政令下達產生的後果兩位內閣大臣也都想到了,先後建議白雲起讓各地駐軍和衙門加強對當地的監控,一旦有事也好及時應對,這一條建議白雲起倒是接受了。

新朝建立,百廢待興,白雲起的君王生涯在忙碌中很快就過去了一個月。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也是白雲起君王生涯面臨的第一道關口,首先是要看新的租息制度執行的如何,其次是安置戰爭民,利用減免農業税收帶來的機會,大量買進糧食,為安置民過冬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糧食,安定只能是一句空話。

走出宮牆大院,一身便衣,帶上幾個隨從,白雲起開始了君王生涯的第一次私訪。白雲起不同於舊有的君王,不會只知道坐在深宮大院內看下面送上來的奏摺,那裏面不可能講的全是真話,粉刷太平,瞞上不瞞下,這一套業務中國政客們玩的再練不過了,白雲起可不想被他們當成聾子來哄騙。

戰爭給民間帶來的創傷是顯而易見的,昔一片金黃的麥田如今荒蕪大半,只有少數田地中還能看見收穫可憐的麥穗。都梁城是這一次戰亂的中心,也是受影響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是白雲起私訪的重點。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