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延也延不久了。當丁寶楨作此決定時,四百里加緊的奏摺,已遞到京城。皇帝一個月的奏摺看下來,已摸着竅門,對各省的形勢,也有了個瞭解,安德海一路南下,先過直隸,後經山東,然後入江蘇。但臨清到張秋水路不通,可能會繞道河南,所以有關他行蹤的消息,必出於這四省的折報,至多再加上一個漕運總督衙門。此外各省的奏摺,決不會提到安德海三字。

當然,照行程計算,最該留心的便是山東、江蘇兩巡撫和兩江總督衙門,所以他每天等內奏事處將黃匣子送到,首先就挑這幾個衙門的奏摺看。

“好啊!總算等到了!”皇帝看完丁寶楨的摺子,在心中自語,多少子以來要辦的大事,到了能辦的時候,他反而不急了。這時急於要辦的一件事,是找小李商量,偏偏小李又不在跟前。

怎麼辦?他在想,首先不能讓慈禧太后知道,這樣轉着念頭,他立即發覺自己該怎麼辦才妥當。回身望了一下,沒有太監或宮女在注意,機會正好,他匆匆忙忙把那通奏摺往書頁中一夾。對母后來説,這是偷了一個摺子,忍不住怦怦心跳,好久才能定下神來。

為了要表示從容,他依舊端然而坐,把奏摺一件一件打開來看,但看了第一行,一下會跳到第三、四行,看了半天,不知道説些什麼?只好從頭開始,這一下,自然慢了。幸好這天的奏摺不多,勉強對付完畢,叫人把黃匣子送了上去,偷偷兒取出丁寶楨的那通摺子,藏在身上,傳諭回養心殿。

“小李呢?”他在軟轎上問。

“到書房裏,替萬歲爺收拾書桌去了。”張文亮這樣回答。

“快找他來,”皇帝又説“回頭你也別走遠了!”

“是!”張文亮看一看皇帝的臉問道:“萬歲爺今兒個彷彿有點兒心神不定似的?”皇帝不理他。等到了養心殿,就站在廊下等,等到了小李,隨即吩咐:“快找六爺,帶內務府大臣進宮。”説着把手裏的摺子一揚。

“喳!”小李喜在心裏,臉上卻板得一絲笑容都沒有“奴才請旨,在那兒召見?”

“就在這兒!”皇帝向地面指了一下,意思是在兩宮太后常朝的地方。

“喳!”小李心想:偏有那麼巧,每天都跟在皇帝身邊,就今天離開了一會兒,恰好事情發作,到底是誰上的奏摺,怎麼説法?皇帝看到奏摺,可曾告訴慈安太后?這些情形都得個清楚,才好着手,因而走上兩步,躬身問道:“請萬歲爺的旨,可是跟兩位太后一起召見六爺?”

“你怎麼這麼嚕囌?”皇帝不耐煩地“什麼事兒都得驚動兩位太后嗎?”

“喳!喳!”小李一疊連聲地答應“不宜驚動兩位太后。”

“你也知道!那還不快去?”

“奴才這就去了。”小李緩慢地答道:“奴才騎馬去,先到內務府明大人家,讓他到六爺府裏等,然後奴才去找六爺傳旨,伺候六爺一塊兒進宮。這一來一往,至少得一個時辰。”小李是有意細説,好教皇帝心裏有個數,然後才能沉着處置。他最怕的是,九轉丹成的這一刻,有風聲漏到翊坤宮,只要慈禧太后出面一干涉,那就象推牌九似的,掀出一副“至尊寶”來,就真正是“一翻兩瞪眼”了。

因而,他又加了一句:“萬歲爺請回屋子裏坐着,念念詩什麼的,不用急!奴才儘快把六爺找來。”

“知道了!”皇帝頓着足罵“混帳東西,你是存心氣我還是怎麼着?你再嚕囌,我拿腳踹你。”

“這不就去了嗎?”小李極捷地請了個安,轉身就走。

一出養心殿,他猶有片刻躊躇。這件事辦得妥當,不但去了個眼中釘,而且以後在皇帝面前,説什麼是什麼,有一輩子的舒服子過,搞不好則雖不至於掉腦袋,充軍大概有份。是禍是福都在這一刻,不能亂來。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