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皇帝到底那兒不舒服?”疑雲的慈禧太后問道“為什麼要避風?”
“是這幾天累着了。又説胃寒,服了藥要出汗,不能不避風。”李蓮英這樣回答,語氣平靜,是那種據實而陳的神態。
“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病,就勉強行一行禮,又有什麼要緊?再説,停止筵宴,也得告訴我一聲啊!”李蓮英聽慈禧太后的話風不妙,不敢答話,顧而言他地問道:“老佛爺昨兒不是代,想到西苑看新綠,請旨那天起駕,奴才好告訴他們早早預備。”
“那裏有什麼看綠?何況時候也還早得很。”
“今年的氣發動得早,年前立
,大後天就是
分了。這兩天的東風,颳得人棉衣服都穿不住,老佛爺帶大家逛逛去吧!”他這樣故意用央求的口吻,慈禧太后完全瞭解,是怕她由於皇帝停止賜宴後家而生氣,有心勸
排解。想想也真犯不着為此生氣,倘或作了什麼嚴厲的措施,傳到外面,説皇帝剛剛親政,母子便已不和,自己面子上又有什麼光彩。真正“家醜不可外揚”忍住這口氣吧!
“好吧!”慈禧太后自語似地説“且擱着他的,倒要看他怎麼跟我説?”李蓮英聽出話風。皇帝一時任,自己惹了麻煩,宮闈總以安靜為主,慈禧太后如果真的跟皇帝有了意見,常常生氣,上上下下提心吊膽地伺候差使,那滋味可不好受。
這樣想着,便覺得應該從速有所彌補。於是個空將乾清宮的總管太監找了來問道:“萬歲爺這會兒怎麼樣?”
“在書房裏看書。快好了。”
“你勸萬歲爺歇着。御醫請脈的時候,悄悄兒告訴他,就説我説的,脈案上要切切實實寫明,一定得避風,步門不能出。不然…,”李蓮英想了一下説:“不然會發風疹塊。”
“是了。”
“再關照大家,停止筵宴那件事,不準多説,就當沒有那回事。不然,”李蓮英沉着臉説“大婚、親政,喜事重重,誰要攪出是非來,他自己估量着有幾個腦袋?”乾清宮總管太監諾諾連聲地承命而去。也真虧得李蓮英有此一番安排,慈禧太后親臨視疾,才能圓滿地應付過去。
她的必將來看皇帝,親自查視病情,原在李蓮英意料之中,所顧慮的是,去得太早,未到御醫照例請脈的時候,安排尚未妥貼。因此,李蓮英回到儲秀宮便一直不離慈禧太后左右,防她忽然説要去看皇帝時,好斟酌情形,如果時機不適,就得設法拖延一下。
一直到下午四點鐘,快將傳膳了,尚無動靜。但等侍膳的皇后和瑾、珍兩嬪到齊,慈禧太后終於開口了:“咱們瞧瞧皇帝去吧!”雖是徵詢的語氣,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命令。於是李蓮英一面派人先去通知,一面照料慈禧太后上了軟轎,在皇后、兩嬪、榮壽公主扈從之下,由西一長街進泰殿西的隆福門,在弘德殿前下轎,皇帝已在西穿堂面跪接了。
“你不是要避風嗎?”慈禧太后一開口就這樣問。
“是!”皇帝因為總管太監的密奏,心裏已有準備,所以能從容答説:“出來一下,不要緊!”
“快進去吧!”
“是。”皇帝口中答應,卻仍舊親自來攙扶母后。
“萬歲爺遵懿旨,快請進去。”李蓮英嘴説道:“招了風可不是玩兒的。”
“對了!你快進去。”經過這一番做作,皇帝方走在前面。慈禧太后進了西暖閣,自然先問病,再看方子,看到脈案上所寫,切囑“避風”的話,心中的懷疑和不快都消釋了。
“這兒太冷。”慈禧太后看着匾額上高宗御筆的“温室”二字:“乾隆爺的體質最好,不覺得冷,別人可受不了。其實從雍正以後,就都住養心殿了,你也挪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