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汾水湯湯秋風疾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辭句悲壯雄渾,書筆吏聳然動容,起身拱手道“陛下,此辭題為何呢?”劉徹默然片刻,慨然道“就叫《秋風辭》吧。”郡守曹鳴在艙外,屏聲聽了劉徹詩,進來參拜道“臣參見陛下。”又讚道“今聽陛下《秋風辭》,方知陛下才學,愧殺司馬相如一干詞賦大家。”此話實在奉承太過,劉徹聽了反而不喜,冷笑問道“朕問你,你治下之地如何?”曹鳴連忙伏下身去,恭敬道“臣按陛下旨意行事,治下一切安好。只是,”他猶豫道“若汾水氾濫成災,則百姓會離失所。”黃河上的水患,的確是大漢的頑疾,劉徹皺了皺眉,道“你先退下吧。”

“是。”曹鳴躬身退下,琢磨着劉徹方才的那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若有所思。急忙遣了僕從下船,將治下最美的幾個良家少女招來。囑託道“若是得陛下青睞,便是我的榮幸。也是你們的榮幸。”那些少女不過是小家碧玉,有伺候君王地機會。都是不勝之喜,一個個紅了臉,施禮道“多謝曹大人。”守護陛下的侍衞神情有些怪異,但是這種事不得上意。倒也不好輕易攔的,曹鳴帶了女子來到艙前,正要稟告,卻聽一個清脆地女子聲音從身後傳來,道“你們是什麼人?”一個十四五歲的尊貴少女從艙後繞出來,麗極殊,將曹鳴千挑萬選地女子都比下去一大截。

“參見悦寧公主。”身邊的宮人俱都行禮。

曹鳴也拜了下去,在未出閣的公主面前。不敢亂説,只好含蓄道“見陛下旅途勞頓。特選了幾個心靈手巧的民女伺候。”

“免了吧。”劉初淡淡冷笑“我父皇身邊奴婢眾多。何必再叨擾民間。”

“這。”曹鳴心中暗暗叫苦,不知道這位公主是不解事還是特意阻撓。他聽聞皇帝此行沒有帶什麼隨行妃子,只料此事必成的。畢竟絕少女,幾個男人能輕易拒絕地。卻不料出來阻止的,不是什麼受寵妃嬪,反而是一個公主。能讓陛下帶在身邊的,必是極受寵的公主了。但此事與公主利益並無衝突,又有哪個公主敢冒犯父君的權威呢。

“奴婢參見悦寧公主。”艙門開處,楊得意出來,暗暗好笑。知道皇帝如今想念陳娘娘,多半不想見這些女子的。着意點醒曹鳴,道“陛下寫了信,要奴婢選了好手,飛馬傳到臨汾,請陳娘娘親啓。”劉初眼睛一亮,道“楊公公等等,我也寫一封,你一併給我孃親。”

“奴婢謹遵公主命,”楊得意頷首道“還請公主快些寫吧。”劉初要離開,卻看着曹鳴,咬着,神情為難。楊得意一笑,道“奴婢省得。”曹鳴面慘白,冷汗涔涔而下,知道此次是巧成拙了。

“曹大人,”楊得意微笑道“若是無事,便請回吧。”快馬傳信,不過半,便到了臨汾。陳阿嬌接過了信,拆開看,卻見上好的雲箋上,是悉俊逸的字,筆力遒勁,直破指背,筆法卻有些柔軟,顯見寫字之人當時心情柔軟祥和。

“卿見字如晤,汾水九月風疾,於上宴百官。觀秋風落木,北雁南歸,心有所,故作辭一首遙寄卿。”便是那首史上有名的《秋風辭》了。

“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阿**了兩遍,心旌有些動盪,暗自穩住。又拆了劉初地信看,劉初的信依舊是一片天真爛漫,匆促而成,訴説了思念之情,最後補了一句,今天又攔下了一羣想要蠱惑父皇的女人。

她啼笑皆非,吩咐成續道“你讓來使先休息一夜,一會子我回了信,讓他一併帶回。”成續安然退下,她便再沒有心思吹了。翻覆着想自己地心思。

上官靈收了,起身微笑道“娘娘要回信給陛下的話,不知靈兒可有這個榮幸,為娘娘研墨呢?”阿嬌輕輕應了一聲,取了上好地雪花箋,展在案上,提起筆,一瞬間卻茫然,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那個人,正當豪情壯志之年,卻寫下這等傷年華地詞賦。箇中滋味,耐人追尋。

而那首頗負盛名的《秋風辭》,她從前也讀過,除了訝然了一番這個千古一帝地文采居然不差後,不過只當是紙上的一首普通的詩。而如今劉徹將它寄給自己,一字一句與己相關,重新沉,心裏熨貼,慨便翻湧而上,截然不同。

硯台上出漆黑的墨汁,上官靈耐心的研着墨,望着阿嬌的微微低垂的側臉,嫣然問道“娘娘很愛陛下吧?”她聞言一怔,不由看了看上官靈,少女的面上有着純然的好奇和嚮往,單純而又寧馨。

“為什麼這麼説呢?”秋風從窗間吹入,燭光搖晃,她在燭影中淡淡問道。

“因為,”上官靈抿羞澀的笑了笑“娘娘的神情很柔和啊。”愛麼?她抿,微微的笑了笑,沉了片刻,在箋紙上寫下娟秀藴籍的字跡。對着燭火緘了信,吩咐道“明晨給傳信的內侍。”窗外,秋夜未央。

昨天的問題,還是有人猜對的。欣一下。史上,漢武帝元鼎四年作《秋風辭》。

至於趙勾弋,她出現的時候劉徹已經60左右了。好像。超級的老牛吃草。

本文由於劇情需要,的確會讓她提前出現。但不是現在,大約是最後幾章。

所以,趙勾弋出場,本文也就要結束了。

我也不喜歡她。

另,通知。明無更新。讓我在十一大假前休息一天吧。你們也休息休息。

嗯。下一章,劉徹就要回來了。久別重逢,啊,也不久吧。汗。壞心眼。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