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寄江見過夫人,見過司馬大人,司馬伕人。”梅寄江屈膝為禮,抱着的琵琶遮住一半臉龐,出的半張臉在北窗淡淡傾瀉的陽光照耀下,雖不是傾城絕
,卻也當的上明媚
人,別有一種風韻。
“寄江,好名字。”卓文君笑盈盈的望過來,讚道“果真是個冰雪般不俗的姑娘。”
“多謝司馬伕人誇獎,”梅寄江温順的回道“這是夫人給我取的藝名。”
“哦,可有出處無?”司馬相如含笑問道,有些驚歎的看了一眼下人奉上的烘焙茶,碧綠可愛的茶葉在滾水中舒展,宛如花開“這茶可有名字?”
“小女子不才,也曾取了一個,司馬大人天下聞名,也請稍稍點評則個,叫做‘明前雨後’。”
“明前雨後,”夫婦二人玩味了一陣,只覺錦繡朱華,口齒餘香,讚道“好名字。”
“至於寄江的出處麼,寄江,”陳雁聲徐徐抬眸“你就給司馬大人和司馬伕人唱首《西州曲》吧。”
“是。”梅寄江坐在下首,調了一下弦,悠然彈唱:憶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
西州在何處?兩漿橋頭渡。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翠。開門朗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州,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州。
這首《西州曲》本是南朝最有名的民歌之一,質樸明朗,渾然天成。梅寄江的歌喉極是動聽,又是特意從陳雁聲所指導用蘇州評彈的風格唱出,吳語儂軟,咿咿曳曳,滿室光,好似江南水鄉氣息撲面而來。
一曲既畢,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尚動容不能回神。
“這是《西州曲》的曲辭。”陳雁聲神不變,遞給二人。
有阿嬌的記憶作基礎,再加上自己幾年的苦練,如今,陳雁聲的字也可稱的上清麗典則四個字了。但是司馬伕婦二人最先注意到的顯然不是她的字,甚至不是《西州曲》的曲辭,而是寫在上面的柔軟潔白的紙張。
“這就是長安城近來傳的喧囂至上,皇上曾經親口誇讚後的紙張麼?”司馬相如讚歎着“果然神品也。”陳雁聲鬱悶,後世這麼普通廉價的紙張值得你們這麼推崇嘛?不過,她倒是得到一個消息,皇上親口讚譽過?桑弘羊把紙筆獻給漢武帝使用了麼?不過話説回來,如果真的決定要作紙墨生意的話,劉徹這個形象代言人倒不錯,至少號召力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