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章】碰到富貴又善心的主子,一生吃香喝辣,受人尊敬,連朝廷官員都得哈諂媚,擺個人畜無害的大笑臉奉承一番,將人捧得高高的,不惜自貶身分好搭上這條財路。

譬如孔方,他便是奴僕中少見的幸運兒,由一介破產落難的少爺淪為四處乞討的乞兒,又在一夕之間遇到貴人,在短短的十年間榮升長鳳公主的御用皇家大管事。

長鳳公主,旭川國皇帝的女兒,排行第三的陶於薇。

陶於薇及笄那年,季明蕙身子開始不適,加上思念回到祖籍地不久雙雙亡故的爹孃,不知是卸下肩上重擔,見女兒出落得落落大方、聰明伶俐,做生意方面已不再需要她的輔佐,強撐多年的身子忽然一下子垮了,病情竟嚴重到卧病不起,人也漸消瘦。

即使找了名醫救治,拖了將近一年,仍沒撐過陶於薇十六歲那年冬季,剛喝完臘八粥便溘然辭世。

季明蕙死前念念不忘當年所受的冤屈,氣若游絲之際仍緊拉着女兒的雙手,淚眼婆娑的訴説滿腹的心酸,以及對季家人的抱歉,她有愧難償。

其實過去幾年,在陶於薇有意無意的暗中資助下,她的親舅們子過得還算寬裕,不曾為銀兩的事情發過愁,只是族中子弟書讀得再好、學問再好,至今仍無一人出仕,全被排除在科舉外。

沒想到母親如此在意,為令母親走得安心,她便決定翻案。

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十四歲時救了走私販黎六郎的陶於薇在他的帶領下也走入走私這行,且樂此不疲,因為太賺錢了,最喜歡銀子的她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因此她賺銀子比喝水還快。

所以嘍!避他是冤案還是黑牢,她有銀子就能打通關節,硬是收買了幾個老臣把陳年舊案給翻出來。

表面上是受過季府恩情的臣子替蕙妃及季家人平反了所有的罪行,實則是陶於薇暗中派人走動,藉着昔的情義和一箱又一箱的銀子,策動他們上稟皇上重審舊案。

在一連串的蒐證、整頓宮闈中,後宮推出個由婕妤升到妃位的寧妃當替罪羊,前後又死了十數名當年涉及此事的嬪妃,有近百名老宮人被杖斃,血洗了整座後殿。

不過隱藏得極深的幕後主使人並未被查出,當年蕙妃被貶為庶民逐出京城,除去心頭大患的德貴妃一人獨大,掌控了後宮,五年後生下四皇子,她終於如願被封為陳皇后。

此外四皇子還是皇上僅存的子嗣,之前的三名皇子都莫名的“早夭”了,倒是宮裏的公主頗多。

陳皇后前頭是孃家勢力頗大的趙皇后,因病去世的趙皇后留下一女陶於燕,是旭川國長公主,十七歲嫁入衞國公府為長媳,二十歲夫死守寡,因住不慣宮外鬧着要回宮,拿她沒轍的皇帝只好縱着她住回原來的宮殿。

而陶於薇因謀反案被平反,十八歲時被接回宮中,因她不肯放棄獲利甚豐的走私,過去極疼愛她的昌平帝陶鎮武心疼女兒落民間所受的苦,因此睜一眼、閉一眼的由她去,只要不動搖柄本就好,讓她更無法無天。

講白一點,她等於是“奉旨走私”了,當朝三公主成了赫赫有名的走私頭子。

陶鎮武想彌補遭他錯待的女兒,加倍的對她好,對她的婚事也十分積極,舉凡臣子家中有十七至二十五歲、未有婚約在身的嫡子皆得出席賞宴、品荷宴、登高賞菊任她相看。

可惜陶於薇一個也看不上眼,嫌他們是不事生產的紈褲,只會風花雪月、詩作對,對她最愛的賺錢活兒一竅不通,她手指動一動就能買光他們所有人的家產。

本就是大齡公主了,再這麼一拖再拖,眼看着都二十歲了她還是沒能嫁出去,把寵愛女兒的昌平帝急得髮鬢染霜,但陶於薇依然故我,仍快樂的賺她的銀子。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