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嵩山為五嶽中之中醫,為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大名山,詩經載:“嵩高維嶽,峻極於天。”白虎通載:“中嶽居四方之中而高,故嵩高。”周圍約百餘里。
嵩山之側為太室少室二山,太室有三十四峯,明博梅作“太室十二峯賦”合為三十六峯,少室也三十峯,高皆略相伯仲,亦文人的謳歌之辭。
其實,嵩山頹而不奇,其風景形勢遠遜於泰山、華山,不過因為古代洛陽為政治中心,中嵩三闕,年代幽遠堪稱古中之古,唐王維有歸嵩山詩云: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水如有意,暮會相與遠。
荒城臨古渡,落滿秋山。
迢迢嵩山下,歸來且閉關。
足見當時學人以歸嵩山為樂事。
嵩山並不峻拔雄奇,但名跡之古,則無出其右者。
像中嶽廟創建於漢安帝五年,唐武則天登嵩山,住錫於此,後歷代得修,今額“峻極於天”即乾隆御書。
廟前石闕為中嶽三闕之一,志稱:“中嶽太室神道闕”額題篆書:“中嶽太室陽城”傳為元初五年陽城呂常所建。
嵩山的寶藏,主為石闕(形似今之石碑坊),門額及門柱均刻以花邊文字,其功用猶今
之石碑碣。
當然,這都是少林寺外的古蹟,少林寺內的古蹟也不少。
大悟掌教陪聶小倩與朱漢民母子倆遊覽了各處之後,最後來到了那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毆。
大雄寶殿內香煙繚繞,梵唱斷續,一進去便能令人俗念全消,肅然生敬,而不敢有絲毫嬉笑。
仰首間,朱漢民入目尊尊神像,不由心中一動,側顧大悟掌教含笑説道:“掌教佛門得道高僧,晚輩有一二疑問,尚請掌教不吝指教。”大悟掌教忙道:“好説,少俠只管問,貧衲知無不言!”朱漢民笑了笑,道:“請問掌敦,世上果真有神麼?”大悟掌教肅然點頭,道:“有,佛即是神,佛在西天極樂而不在塵世。”朱漢民道:“謝謝掌教,世間果真有鬼麼?”大悟掌教又點下頭,道:“也有,人死為鬼,乃魂魄之所聚,不然僧道何事設壇設醮,超渡亡魂,那就是鬼。”朱漢民聽得臉一變,皺眉不語。
大悟掌教呆了一呆,訝然説道:“少俠因何做此間?莫非…”聶小倩一旁接口説道:“掌教難道忘了適才我所説的小霞!”大悟事教恍然大悟,沉説道:“假如少俠是問霞姑娘,貧衲則未敢斷旨!”朱漢民猛然抬頭,道:“掌教,這話怎麼説?”大悟掌教道:“照夫人所説,貧衲不敢認為霞姑娘已死!”朱漢民道:“那麼她時隱時現如何解釋?”大悟掌教一怔,道:“這…世上尚無此神化武學,所以貧衲未敢斷言。”朱漢民臉上倏地掠過一片失望神
,沒有説話。
大悟掌教遲疑了一下,道:“少俠,有句話貧衲不知當説不當説?”朱漢民強笑説道:“彼此不外,論起來掌教是我的前輩.有什麼不當説的?”大悟掌教點了點頭,道:“那麼恕貧衲直言了,霞姑娘為傅侯與傅夫人之骨血,承受了他二位之所有,其稟賦及智慧當非常人所能企及萬一,稱得上這塵世中的奇女子,然而不幸的是她兼具漢人血統與滿人血統,天生薄命,這世俗人間容不了她,實在説來,她死了倒比活着好…”朱漢民臉一變,但倏又恢復正常,淡淡説道:“多謝掌教指點,晚輩明白了!”大悟掌教何等老經驗?只一眼便看出朱漢民已心生不快,不過是礙於父執,未便頂撞罷了,當下笑了笑,道:“不敢當,只要少俠不見怪直言,貧衲已
幸甚!”朱漢民臉上一紅,赧笑説道:“是晚輩一時衝動,如今想想,掌教的話委實不錯,不過兄妹至親,人之常情,掌教當能諒解!”大悟掌教哈哈笑道:“貧衲悔不該多説一句,如今倒顯得我這老和尚小氣了!”這麼一説,一笑,朱漢民本有的一絲不快立即雲消霧散,又自在大雄寶殿各地瞻仰起來。
看過了大雄寶殿,天已是不早,大悟掌教特意命人收拾了兩間淨室供朱漢民母子歇息。
安置好了朱漢民母子之後,大悟掌教辭出淨室,但他辭出淨室之後,未回禪房,卻又向聶小倩歇息那間淨室行去。
到了那間淨室門前,他舉手輕輕地拍了兩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