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魏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沈峯着力於火藥,以及靈魂方向研究之時,三國的npc時代,也漸漸接近尾聲。

得知孫權敗於張遼之手,也就不用再去支援,而是回到了鄴城,進爵為魏王。

我們來看看曹的身份進階過程。

天下大亂之際,曹得袁紹任命成東郡太守時開始發家,後接任兗州牧,將皇帝接來,當了兩天大將軍,被迫讓給袁紹,從此就一直當司空。

在208年,北征歸來,以為天下大定之時,他才廢掉三公,成為丞相。隨後他南征,敗於周瑜之手,又一年,曹仁被周瑜所破,丟了南郡,荊州落於劉備之手,大好的局勢説崩就崩了。

看到天下難以統一,自己又漸老,曹開始安排後事了。210年年底,在羣臣的建議下,皇帝封了曹四縣之地,整整三萬户,但曹沒有要,而是寫下了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只受封一縣。

不過曹不要,皇帝可不敢不給。曹讓出的三縣,皇帝分別封給了他的三個孩子,每人一縣,曹植為平原侯,曹據為范陽侯,曹豹為饒陽侯,各五千户。這樣曹雖然只有一縣,他們家族還是四縣,一點兒都沒少。

雖然《讓縣自明本志令》寫的很人,但一個縣的縣侯,加上孩子們的縣才四縣,遠不是曹想要的結果。

又過了兩年,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應進爵國公,加賜九錫,不過荀彧反對,所以只了一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緊接着,曹南征孫權的路上,荀彧就死了,213年。曹回去後就成了魏公。有了九錫。

這個“公”是怎麼出來的呢?據説周朝的諸侯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但現在漢朝除了皇子可封王外,其它的功臣、皇親只能封列侯,雖然有縣侯、鄉侯、亭侯之分。但歸結底都是侯。國家也被稱為侯國。再往下是無土的關內侯,連領土都沒有,還不如列侯。

既然東漢慣例。只有皇子可以封王,曹又功高蓋世,封侯有點太普通了,怎麼突顯他的地位呢?於是“公國”就被抬出來了。

其實東漢也是有兩個公的,分別是衞公、宋公。這兩個“公”是哪裏來的呢?是劉秀封的。

在漢朝統一之前,我國共有四個大統一朝代,分別是夏、商、周、秦。夏朝太遙遠了,秦朝又是暴政,只統一了幾年,被劉邦推翻,所以不算,光武帝劉秀找到殷商的後人孔安,封為宋公,周朝的後人姬常封為衞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之上。

為突出曹的大功,大家就把這個在“侯國”之上,目前只封過兩次的“公國”拿了出來,獎給曹

雖然衞公、宋公的領地很小,但曹這個“國公”可完全不能和他們相提並論。朝廷畫了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給曹作為封地,簡直就是在北方畫出了一個大大的國中之國。

看到如此重的封賞,曹當然假意推辭,大家不肯,曹又説只要魏郡一郡就足夠了,大家再次不肯,於是曹才笑納了十郡之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小諸侯國——哦,這絕對不是小諸侯國,而是大諸侯國,都十個郡了,還能小嗎?

雖然上面還有皇帝,他只是個公國,但待遇也王國差不多了。曹建社稷、立宗廟,納三女為貴人,置尚書、侍中、六卿;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僕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衞覬、和洽為侍中,鍾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陳羣為御史中丞,一個有別於朝廷的國中之國逐步確立。

隨後,214年,劉備平蜀那一年,曹再進一步,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也就是他的國家雖然是個“公國”但已經比皇子的王國還要牛了。

而如今,216年,曹終於不再想當這個“公”了,還是直接當王算了。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