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傳隆許自強1947年,我橫渡海峽,來到了台灣。
台灣,是我多麼嚮往的地方啊!這個美麗富饒的寶島,島上覆蓋着蒼翠的林陰,地下埋藏着無窮的寶藏。幾百年來,它像座花園,引起世界上多少人的欣羨,至今,有的外國人還把它叫做“福摩薩”(葡萄牙文“美麗”的意思)。
到台灣我更想去的是月潭。
月潭是台灣的象徵。這不僅因為它風景秀麗,聞名於世,而且那裏有着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據説全島有昆蟲12800多種,僅蝴蝶類就有340多種,佔我國蝴蝶總數的2/7左右。而從
月潭到阿里山這一帶就集中了相當大一部分。這對我是個多麼大的
引力啊!
從台中坐汽車出發,不久就開始登上曲折蜿蜒的山路。兩旁的綠陰繁花不斷撲人眼簾,還不時有美麗的蝶影閃過,我的心伴隨着汽車的轟鳴,一路歡唱着。汽車越爬越高。突然,汽車像馳進了大海,一大片清碧浩渺的湖面呈現在我們眼前。車上的人頓時發出了歡呼——月潭到了!
月潭是個美麗的高山湖,海拔700多米。湖面極為寬闊,統一圈有70多里長。
湖水清澈平靜,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湖的四周都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山上長滿了青翠的大樹,山峯的倒影清晰地映入湖面,襯托着金的晚霞,實在美極了。
夕陽西落,蝴蝶是捉不成了,正好隨幾個同來的遊客,一起登上刻着藝術花紋的小艇,在月潭輕輕盪漾。
月潭湖面十分寧靜,遊船不多。據説湖裏有兩個大島,一個像太陽,一個像月亮,所以叫
月潭。可是也有人説,湖中的光華島把湖面分成兩半,一半像
輪,一半像月牙,才名叫
月潭。不過,不管哪種説法,都要居高臨下到山頂上才能看出。
月潭地勢高,湖水居高臨下,一瀉千丈,正好用來發電,聽説附近有個水力發電站,我們正想劃到那邊去觀賞一番。
“啊——啊——”忽然,從湖面那邊傳來了陣陣拉長的呼聲,好像是女孩子在呼喚什麼。出了什麼事了嗎?划船的老人説:“快去看吧,杵舞快要開始了。”原來,“杵舞”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月潭畔的高山族同胞的一種民族舞蹈。高山族婦女有一種主要的勞動——舂米。
“杵”,是舂米的木。在落後的農村裏,用它在石臼裏搗米,去掉稻穀上的糠皮。
“杵舞”就是摹仿這種勞動而創造的傳統舞蹈。婦女們結束了一天勞動後,往往在黃昏時,人人手裏拿着杵,姑娘們還要換上漂亮的民族服裝,聚集到石臼旁,圍成一圈,邊唱邊跳,成為她們解除一天疲勞的一種文娛活動。每當舞蹈沒有正式開始前,先由少數人發出“啊——”的信號,意思是:杵舞就要開始了,大家快來呀!這樣,不一會,人就會越來越多,正式跳起來了。
老船伕的介紹多麼引人啊,這樣有趣的表演怎能錯過機會呢?於是,我們馬上上了岸,向發出“啊——”的地方趕去。
“杵舞”已經開始了,果然十分彩。姑娘們打扮得美麗大方,長裙子上束着花飾的圍
,頭上戴着鮮花編成的花環,五彩繽紛。三四十歲的婦女,十來歲的小姑娘,也夾在裏面,跳得格外歡騰。她們一邊用杵有節奏地敲着石臼,一邊放聲地唱着,身子來回擺動着,閃光的珠串在身邊晃動。動作雖然比較簡單,情緒卻十分歡快。我們聽不懂唱的是什麼,但那聲調悠揚婉轉,餘韻不盡。當地人告訴我們,有情歌,有慶豐年的,當時正在唱的是:
月潭水映翠綠,翠綠水邊慶豐年。
豐年讓我們的男女老的齊歡樂,歡樂裏我們的心頭花兒甜又甜。
姑娘們唱啊杵兒搗,舞袖裏長出花兒落水邊。
欣賞着這新奇別緻的歌舞,我不被高山族同胞淳樸樂觀的
格
動了。我往裏又擠了擠,想看得更清楚一點。
突然,一隻美麗的蝴蝶在眼前一閃,馬上不見了。我驚喜得差點叫出來。天快黑了,怎麼會有蝴蝶出現呢?難道這是夜間活動的新品種嗎?我急忙睜大眼在舞圈周圍尋找起來。
這時,跳柞舞的姑娘們,節奏越來越快了,簡直看不清她們的形象。我的注意力早已由欣賞舞蹈轉移到那一閃而過的蝴蝶身上,可是,蝴蝶到哪裏去了呢?
不多久,“嘎”的一聲,杵舞全部結束了。跳舞的姑娘們紛紛散開。在人叢中,我一下發現,那隻美麗的大蝴蝶正躲在一個年輕姑娘的頭上。上前一看,原來這不是活蝴蝶,而是姑娘編的一個花冠。上面綴滿了粉紅的鮮花,花叢中
着兩片葉脈做成的透明的葉片,那隻美麗的大蝴蝶正貼在透明的葉片上。呵,這是蝴蝶的標本呵,多麼巧妙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