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死裏逃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788年,清高宗四十二年,由於和珅攬權,加以乾隆皇帝年邁,大清的江山,似乎開始邁入“由盛而衰”的地步,就在這一年的中秋夜裏,開封城王府井大街的楨王府中,出了一樁震驚朝野的大血案。

在往年,一到中秋,楨王府中的巨大庭院的花園中,笙樂齊鳴,歡聲盈耳,在星月爭輝的照耀下,一片喜氣洋洋,好不熱鬧。

然而,今年的景況卻是大不相同。

中秋節的前一天一天空中一片烏雲,有些令人不過氣的樣子,直到中秋當天下午,雷雨開始下個不停,這光景,對人們來説,不要説是賞月無處,就算是窩在家裏啃月餅,也覺索然無味。

一夜雷聲,泯滅了人們歡度佳節的興致。

一夕雨淋,卻喚起了復仇者的意念:三年的苦熬,不能坐失此天賜良機。

於是,就在這雷雨中的中秋夜裏,楨王府發生了劇變。

首先,王府中十二名藍衣衞士,紛紛倒卧在血泊中,在官府察看中,才發覺是一件慘絕人寰的滅門大血案,因為,上至楨王爺,下至僕婦使女,全部三十八人,除了麗貴人與她的兩名貼身使女之外,竟無一人倖免。

楨王爺原本也是一位內外兼修的武林高手,卻想不到竟然會被人以毒針瞎雙目,死於非命。

這件大血案,從表面上看,驚動朝野,但在武林中,更是引起中原九州極大的震撼。

楨王府滅門大血案發生之後的第四天,就在中牟縣境的黃河渡口,突然出現了三個女子:兩個綠衣麗人,另一個則是頭挽高髻,翠珠寶石纏頭,一件醬紅披風,臉蛋奇美絕豔的女子,只見她長長的眉下,掛着一對圓而發亮的眼珠子,細看之下,那對眼珠子噴出淡藍的光芒,高高的鼻樑下,襯托了一片似薄非薄的紅紅嘴,那張有似粉紅玫瑰花瓣的臉蛋,誰看了,都想伸手摸一把。

就在近岸不遠的幾棵柳樹下,三個女的停下馬來。

“清明,你確實聽説王那個兒子會從此處經過?”

“不錯,開封府衙的柳捕頭兒親口説的。”問話的正是那個頭挽高髻的美豔女子,只見她舉鞭一指不遠的一處狹長山崗,説:“咱們就在前面那個雙龍坡隘道中等他們。”説罷,當先揮鞭馳去。

中牟縣黃河渡口的雙龍坡,實際上也就是黃河近岸處的兩座平行的小坡。在很久以前,一條黃河支,而形成了一片泥沙土地,遠遠望去,就好像兩條卧在河邊汲水的龍,因此,人們就叫此處為雙龍坡。

如今的雙龍坡,已在兩坡之間,闢了一條官道,而且是由北京到汴梁必經之地。

一場暴雨,沖洗了整個大地,但卻衝不去美豔女子心中復仇的種子,雖然她在一夜之間,搏殺了楨王爺的三十五口之眾,但遺憾的是楨王爺的獨子——小王爺玉柱子,卻成了漏網之魚。因為,小王爺玉柱子一向都是住在京城,如今得知父王被殺,立刻由護衞四名以及孃的陪伴下,由京城連夜趕往汴梁(開封)。冥算子,今天就該過黃河,只要這些人一過黃河,就必定要經過這雙龍坡。

原本是烏雲遮天,如今已是殘雲片片,秋陽高照下,那天空飛奔的一塊塊大小不等,形狀怪異的烏雲,好像鑲了一層金邊一般,霞光斜斜的從金的邊緣,筆直的照下來。遠遠望去,那黃河滾滾黃濤,在斜的餘暈灑落中,泛出點點的金星,就像無數個火花,此熄彼明,閃耀不已,使得河上的飛舟,更為清晰的被襯托出來。

就在這秋風瀟瀟地自河面而來的時候,美豔女子美目翹盼,神一慄,對身邊兩個綠衣女説:“上馬!”醬紅披風一抖,棗紅關東大馬,已撒開四蹄,美豔女子已當先縱馬,馳向雙龍坡的官道上。在她的身後,兩個綠衣麗人,也同樣跨坐在兩頭關東大馬上,緊緊的跟在美豔女子的馬後。

三匹關東大馬,也不過才馳出一箭之地,面已是蹄聲雷動,車聲轆轆,風掣一般的馳來一輛雙髻馬車。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