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崔大出差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什麼?太子命你去蒲州?”不能怪蕭南吃驚,實在是現在已經十月末了,還有一個月就要過年了。且,外頭冰天雪地的,並不是出門遠行的好時候。

崔幼伯卻不這麼想,能被太子委以重任,他只覺得動與興奮,恨不得現在就去準備行囊,明天一早就出發。

“沒錯,”崔幼伯一想到太子信任的目光,他的熱血就不自的沸騰,捉着娘子的手,把太子給他的任務仔仔細細的説了一遍。

太子命崔雅伯去蒲州,是為了整合安邑、解縣兩地的池鹽,若是能統一起來有官府經營那就更好了。

説到這裏,咱們有必要解釋下唐代的鹽政。

讀點歷史書的人都應該知道,在古代,鐵鹽都是官府的主要經濟命脈,當政的朝廷大多采取壟斷、專賣的政策。

自漢武帝全面推行鹽專賣,到隋朝已有七百多年了,製鹽、販鹽要課税,也成了慣例。隋朝時,文帝除舊佈新,全面廢止了鹽税。唐朝建立時,為了恢復民生、罷黜前朝的苛政,也繼續採取停罷鹽税的政策。

所以,在彼時,煮鹽、賣鹽都是不用納税的,基本上也就沒有什麼私鹽販子,朝廷還允許甚至鼓勵百姓煮鹽。

當然也不是説朝廷對鹽務不管不顧,朝廷還是控制了一些臨近京畿地區的池鹽,在司農寺下設置了專門的鹽監,設監一人,負責鹽田的管理。所得利潤用以支付京城官員祿稟、朝會、祭祀等開銷。

另外,朝廷在邊境屯田的同時。也會進行鹽屯,開墾出鹽田來。所得的銀錢用以支付軍需,當然這些鹽田也歸朝廷統籌調度。

除以上兩項之外,官府對私人制鹽的行為並不制約,也不課税。

而時至今,朝廷接連對外用兵,再加上修建皇陵、湯泉宮、芙蓉園等工程,另外宮裏宮外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風漸起,政府開支增龐大,收上來的賦税有些入不敷出。

太子處理了一段時間的政務。户部尚書已經數次向他哭窮,而昭陵還沒有徹底完工,仍需大量的銀錢。

為此,太子很是苦惱。

隨後,有東宮僚屬向太子獻計,建議太子整合主要池鹽產地的鹽務,課以薄税,用以緩解目前的財政壓力。

太子聽了深覺有理,但此事牽涉甚廣。他還沒有坐上龍椅,實在不好大張旗鼓的改變父親的法令。

再説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河東道、關內道、隴西道等距離京畿比較近的鹽產地的池鹽。已被當地的大小世家控制,如果太子貿然手,很有可能引起當地望族豪門的反抗。

如今太子地位雖穩。但仍需世家們的支持,他哪裏肯輕易得罪他們?!

但他又實在缺錢。思量再三,太子決定先派個人去蒲州看看。若是能在不得罪世家的前提下收回鹽田最好,若是不能,那就爭取跟世家合作經營鹽田,無論如何也要回些銀錢來。

至於派誰去,太子又犯了難,‘税鹽’這件事,他並不想讓大家都知道,所以去蒲州的人必須是他的心腹之人。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