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喜愛的兒子回來了,乖巧的孫子也回來了,如今兒子、女婿、孫子圍聚一堂,望着滿堂的子孫、親信,老皇帝説不出的高興。
老子開心,兒子們要更開心。
這不,吃了幾杯酒,宴席也漸漸熱鬧起來,為了進一步烘托歡樂的氣氛,太子表示,他要攜諸兄弟跳舞為大家助興。
前文咱説過了,彼時的世人尚武,其實他們不止善武,還善‘舞’。不光閨閣女子能舞,就是大男人也會跳兩支時興的舞曲。
尤其在大型的宴集上,興致來了,拍案而起,隨着樂曲揮袖一舞,這絕不是什麼傷風敗俗、自降身份,而是一種風雅。如果主人邀你跳舞,你卻謙虛的推,才是真正的失禮呢。
聖人一聽兒子們要跳舞,更加高興,忙命下頭的人準備好,空出場地,好讓諸皇子跳舞。
既然是哄老爹開心,那就要哄得徹底,太子幾乎想都沒想就定下了跳什麼舞——在貞觀朝,在聖人面前,最討喜的自然是那曲《秦王破陣曲》了。
“咚、咚、咚~~~”渾厚的軍鼓緩緩響起,宴席前方的空地上,太子與諸皇子都換了統一的甲冑,手持長戟,按照舞曲的要求站好隊形。
破陣樂取材於真實戰場的場景,所以舞者列隊的時候,隊形也參考士兵作戰時的模樣,左邊的人圍成個圓形,右邊則圍成個方形,前面有戰車。後面是排列整齊的兵衞。
隨着樂曲的改變,隊形也緩緩改變着。有時大家一起行動。組成一個巨大的圖形;有時則分散開來,分成幾個不同的小方陣。每個小方陣都會組成各種不同的圖形。
初次看到破陣舞的時候,蕭南有種看奧運會開幕式大型體表演的
覺。
兩者唯一的差別便是,體表演注重觀賞
,而破陣舞則偏重於互動
。
每每舞破陣樂的時候,表演的人在台上跳,圍觀的人在下面也都紛紛應和,有時大家還會衝上來一起舞。
只見空地上,太子站在隊列的正前方,心裏數着鼓點兒。他靈巧的在兵衞、戰車間穿梭,彷彿一條靈活的魚兒。而其它的皇子則緊跟其後,順着太子的路線,一個個蜿蜒的穿行而來。
等行至太子近前時,他們並沒有整齊的垂直站在太子身後,而是一個接一個錯着站好,幾人共同組成個陣勢,也就是所謂的‘魚麗陣’。
陣勢擺好,太子與諸皇子齊齊擺好pose。鼓聲一頓,這是一個節點,按照規矩,大家該鼓掌喝彩。
高居主位的皇帝和四周圍觀的羣臣見此情況。齊聲叫好,還有那腳癢的,忍不住也跟着鼓樂聲嘭嘭跺着腳。嘴裏也咚咚噠噠的低聲合着。使得現場的氣氛更加熱鬧。
皇帝見狀,不由得哈哈大笑。指了指那幾位按耐不住的大漢,道:“你們也別忍着了。不如上陣去與太子他們舞一舞?!”
“謹遵命!”幾個人也不客氣,高聲應和,紛紛站起身,他們也不換甲冑了,直接混進另一個對陣裏,與‘兵衞’們一起舉戟、高喝,最後擺造型。
他們的造型與太子的‘魚麗陣’不同,而是四處分散開,學着仙鶴、白鵝的姿態做出各種動作,組成所謂的‘鵝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