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京城八卦多。
尤其是近,京城的八卦格外多。
最受人矚目的,也是最正經的八卦,是大考引出來的弊案。
想當崔幼伯一本彈章,直指魏王的姻親袁繼亮,親手拉開大考弊案的序幕。
崔幼伯點完了火,他就乖乖的退到一邊,看着太子、魏王兩邊的人不停的往裏面添油加柴,把大考弊案折騰得越來越大。
這件弊案也儼然成了太子、魏王兩黨手的主戰場,雙方紛紛派出自己陣營的御史,這個參奏某某官員瀆職,那個就彈劾某某朝臣不法,各種彈章雪片一樣飛入太極宮。
七八天鬧騰下來,兩邊各有斬獲,也各有損傷。
細究起來,太子佔了上風。
沒辦法,不是魏王的屬下不能幹,而是相較於太子,魏王在身份上稍稍差了一點。誰讓人家太子佔着嫡長,在宗法、在正統上佔據絕對的優勢呢。
所以,只要太子一亮出自己的身份,便會有人主動相投。
陣營裏的干將多,損失上幾個,也不會影響大局,更不會動搖本。
而且,就算是一些中立的朝臣,潛意識裏也是想偏向太子。
還是那句話,太子象徵着正統,只要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人,只要是太子沒做什麼天怒人怨的惡事,大家的心不知不覺的就會偏向太子。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太子在李榮等人的提醒下,這兩年對屬下及家眷、姻親等約束的極嚴。哪怕像韋季這樣敲了點富商的竹槓,都被太子叫進東宮訓話。足見太子對身邊人的要求有多嚴格。
因為太子約束嚴格,下頭的人也多少收斂了許多。再加上貞觀朝的官場風氣很正,即便有些官員起了歪心思,也不敢鬧得太狠。是以,太子這邊的人還是很經得住考查滴。
諸多因素相加之下,太子的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魏王也不是泥捏的,接連損失了幾員干將後,他和僚屬反覆商討,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彈劾。
魏王的人出招。太子的人便頭痛擊,於是,混戰再次升級。
到最後,大家已經忘了弊案本身,反而被兩方的惡鬥看花了眼。
一時間,朝堂之上熱鬧非凡,也給百官們提供了不少的八卦,兩黨之外的中立人士、以及圍觀的醬油黨,紛紛端着零食、小菜。一邊吃、一邊圍觀、一邊開心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