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突厥將帶給新皇帝的巨大麻煩,此刻的皇太后母子並不知道。但後宮裏,卻有人給他們出了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楊太妃在自己的寢殿自縊了,留下遺書,説捨不得老聖人,要隨她的二郎一起走,還請皇太后、皇帝成全。
望着楊太妃已經死透了遺體,皇太后眉心直跳:這人,昨天不是和她説得好好的,讓她出宮去蜀王府做她的尊貴太妃,她、她怎麼就不領情。
還有她的這份遺書,什麼意思?
什麼叫捨不得二郎?
你一個妾侍跟着夫君去了,那我這個嫡又成了什麼?
是不是也要我跟着死,才能表達我與二郎的深情厚誼。我不死,就是貪戀富貴、貪戀生之美好?
還有,她要與二郎同生共死,生同衾、死同?
她把自己這個皇后放在了哪裏?
難道她不知道,與皇帝合葬的只能是她這個皇后?
就算她做出一副與二郎情深意切的樣子,就算她自縊追隨先帝而去,將來在昭陵裏與皇帝合葬的也不是她?
呼~~皇太后雙手成拳,用力掐着掌心,絲絲疼痛喚醒她的理智,她長長舒了口氣,沒有情的説道:“聖人,楊氏之事,按照朝廷規制辦理吧。”皇帝也覺得膩煩,他親爹剛死,你一個小妾跟着搗什麼亂呀,好好去當你的太妃不好,非要給咱們母子添堵?
好吧,既然阿孃開了口。那咱們就嚴格按照朝廷規制辦理。
既然按照朝廷規制,那麼楊氏就不可能葬在先帝身邊。當然,她依然陪葬昭陵。但也僅只是作為普通妃子陪葬而已。
為了報復楊氏,皇帝甚至暗示下頭辦事的人給楊妃選了個距離皇帝陵寢最遠的一處安葬。
對此,無人有異議,就是楊妃僅剩的親子蜀王,也只是在母親的靈前痛哭,抱怨的話半句也沒有説。
相反的,對於他皇帝哥的大度(升他做親王呀)很是,每每去先帝靈前哭靈的時候,都要絮叨兩句:阿耶。您選的皇帝真好呀,對兄弟好,對族人好,對朝臣也好,真是個難得的大好人。
同來哭靈的眾后妃看到蜀王的樣子,忽然明白了,難怪楊氏會自殺,有這麼蠢笨且沒骨氣的兒子,活着也會被氣死呀。還不如自己死了乾淨。
臨死還能噁心噁心宿敵,也算是出了口氣。
畢竟,楊氏自殺是割捨不下聖人,是真情的體現。就是皇太后再窩火、皇帝再噁心,他們也要好好將她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