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平西?看來這次聖人是真的下決心徹底解決西突厥的問題了!”蕭駙馬將詔書收起來,牽着長公主的手,夫兩個來到一旁的茶室,一人一個蒲團,隔幾盤膝對坐。
蕭駙馬親自烹茶,一邊看着小紅泥火爐上的小紫銅壺,一邊低低的説道:“我猜這次聖人會出兵,但還是沒想到竟會這麼快?!”按照那羣官員的秉,不管什麼事兒,決定前都要鬥鬥嘴,更不用説出兵平叛這種軍國大事了,原本做決定的時候就需要慎重,遇到這種事兒,那些靠嘴皮子吃飯的文官,還不可勁兒的爭執?!
什麼天朝上國當有大國風範,什麼以德服人,什麼先禮後兵,什麼…全都是狗,向來優雅的世家子蕭駙馬蕭老帥哥,一想起上次大朝會時某些文官的言論,他就忍不住爆個
口!
他可不是那種‘指馬為虎’的廢柴士族子弟,而是似謝安、謝玄那般上馬能持劍制敵、下馬能撫琴烹茶的真正世家子。
蕭駙馬雖然一直都沒有擔任什麼實缺,除了平遼東時做了個‘督糧官’,二十幾年間也沒有什麼耀眼的政績。但他的能力,連先帝都是讚不絕口的,否則當初也不會把最心愛的長女嫁給他。
且蕭駙馬沒有具體的官職,但他是駙馬都尉,可以上朝,可以議政,甚至還能翻閲一些機密文書。再加上他的政治嗅覺極為鋭,所以總能做出一些有預見
的決定。
長公主與蕭駙馬伕三十年,自是知道自家夫君的能力。聽了他的話,不由笑道:“王玄策一介文臣都能如此有血
、有膽氣。大郎(指皇帝)乃堂堂天下之主,豈能容忍一個小小的賀魯作亂?!”言下之意。也是認可了夫君的推測。當然,長公主這般篤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很瞭解自己的弟弟。
皇帝初為君王,前頭有英明神武的先帝,下頭有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中間還有一羣唧唧歪歪的文武百官,皇帝當然想做出一番成績讓全天下的人瞧瞧——他李承乾即使無法超越先帝,但也不會比先帝差太多。
尤其是賀魯這廝欺人太甚。先帝駕崩不足一年,他就敢劫掠大唐的州郡,擺明就是欺負新君初登基、沒威望。
這一點,連長公主都瞧出了,且也忍不住氣惱,更不用説當事人皇帝陛下了。
最近又有了王玄策的傳奇故事,更讓皇帝熱血沸騰,是以,在爭論不休的羣臣面前。皇帝破天荒的異常強硬,並迅速做出決斷——出兵、平叛!
那些正吵得面紅耳赤的官員們並不是一筋的書呆子,他們見皇帝真生氣了,紛紛住了口。且很知趣的默默贊同了皇帝的決議。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另有小心思的官員,比如駙馬都尉柴令武。他雖是武將,但還是拿着文臣的説辭向皇帝建言:‘那啥。皇帝呀,咱們大唐可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賀魯小兒確實可惡,可咱們卻不能似他那般小人呀。’‘那啥,那句話叫什麼來着,哦,對了,先禮後兵,咱們出兵沒問題,但是在出兵前還是應該派個使臣去見賀魯,曉以大義,打仗終究不是好事,勞民傷財呀,若是賀魯小兒能知錯、且肯悔改,咱們便大度的寬恕他。若是賀魯死不悔改,再正式開戰不遲呀!’皇帝聽了柴令武的話,一開始還有些不高興,後來也覺得有理。對,賀魯是個卑鄙小人,而他大唐皇帝卻是個坦蕩君子,豈可同他一般見識?
於是,皇帝同意了柴令武的建議,在大軍動身前,準備先選個使臣前往千泉。
在皇帝琢磨人選的時候,柴令武又提了一句,説是賀魯的幼妹阿史那嫣以及幾個小郎、小娘子還在京中,他們大唐既是坦蕩君子,就不該拿人家的家小做要挾,所以,柴令武建議使臣出發的時候,可以將這幾個突厥小貴族們帶上。
柴令武擔心皇帝多想,又補了一句“有阿史那嫣等幾人隨行,也能表明陛下和朝廷的意思…另外,即便賀魯死不認錯,看在使臣一路護送阿史那嫣等人的份兒上,也不會亂來!”至少能保證使臣的安全呀。
雖然自古講究兩國戰不斬來使,但賀魯是個
詐之人,他若是知禮守規矩,也就不會作亂了!
皇帝一想,覺得也有道理,本來他就沒打算拿阿史那嫣一干人怎樣,如果按照柴令武的建議去做,還更能彰顯他的大度和心呢。
只是,還不等皇帝選好出使西突厥的人選呢,禮賓院傳來消息,説是阿史那嫣等幾人、以及他們的隨從全都失蹤了。據派去尋找的人回來回稟,那一羣突厥小勳貴們似是被人悄悄救走了!
這下子,皇帝又怒了——阿史那嫣一行人上上下下至少三四十人,可這麼多人一夜之間就消失了,這説明什麼?説明京城有西突厥的探子,且人數不少,而且在京城潛伏了不止一年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