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心裏吐着槽,李去病嘴上卻還要鄭重的説:“沒什麼,本都護早就聽聞西州西側有一夥突厥亂賊,他們無故劫殺來往商隊,為禍西州。本都護曾數次派兵剿滅,然總未能成功,那時本都護便懷疑都護府有突厥亂賊的眼線…”事情發展到眼下這一步,不管整件事是不是崔幼伯的手筆,李去病都要按照人家的劇本往下演。
至於被人利用神馬的,李去病也沒有太多的鬱悶。
因為人家崔幼伯很會辦事,三兩句把便把‘無奈剿滅馬賊’説成是李去病的神機妙算,從而樹立了李都護‘英明’‘果決’的光輝形象。
按照這個説辭,平西大軍的火器庫被劫事件,也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引誘馬賊入套的計謀。
如此一來,誰也不會再追究李都護等一干官員的瀆職——突厥馬賊橫穿數個州郡仿若無人之境,此事一旦落實,李都護就算再無辜,一個‘失察’的罪名卻是跑不了的。
然讓崔幼伯這麼一説,事情就全不是那個樣子了。
李都護的‘失察’成了‘未雨綢繆’,他的‘瀆職’也變成了‘神機妙算’。
一下子,整個安西都護府上下官員的面子都圓了回來。
尤其是李去病,非但無過,反而有功呀——這些馬賊未必是突厥人的密探,但地上的屍體中確確實實有一百多號突厥人,且還有不少曾是賀魯帳下的兵卒,這可是做不了假的。
在軍隊裏。有時為了邀功,為了湊齊人頭數。領兵的將領還要殺幾個敵方的百姓充充數呢。
如今倒好了,也不用充數了。這些人本就是突厥兵,李去病寫摺子的時候,底氣不是一般的足呀。
所以,哪怕李去病已經猜到自己被崔幼伯當槍使了,他還不能揭穿,非但不能揭穿,他還要很開心的接受人家的‘善意’。
畢竟崔幼伯將全部的功勞都推到了李去病的頭上,而他自己,卻像個打醬油的。似乎只是跟着李都護去辦了趟差事,辛苦下力的全是李都護。
這個人情,李去病不能不領。
唉,而且吧…李去病悄悄的瞄了滿面淺笑的崔幼伯,心中不生出幾分忌憚:這小子還不到三十呀,心機就如此之深,心狠手又辣,偏行事還這般大方,功勞什麼的。説讓人就讓人,一點兒都沒有不捨、心疼。
這樣的人,真心不好惹!
即便不能引為知己,但也決不能得罪。
尤其是這小子還是皇帝的心腹。在新君面前,比他這個名義上的族弟還要有面子。
所以,明知道崔幼伯利用了他。意圖借他之手除掉郭繼祖,李去病非但不能生氣。反而還要配合。
不,不能只是配合。他還要回敬崔幼伯一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