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計中有計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郎言之有理,”長公主盤膝坐在他的對面,聽了這話,用力點點頭,並建議道:“不如咱們來個擒故縱、誘敵已入?!”聖人雙眼一亮,笑眯眯的看着長公主:“阿姊,您有什麼計劃?”心裏卻暗暗點頭,長公主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不過他更想聽聽姐姐的意思。

“大郎,喬木手中有這樣的寶貝,除了咱們幾個,並沒有外人知道,那下毒之人更不知道,不如索來個將計就計。”長公主手肘撐在憑几上,手指輕輕的敲着幾面,低聲對皇帝説出自己的計劃。

聖人凝神聽着,待長公主説完後,他也沒有立即表態,而是陷入了沉思當中。

良久,他才看向長公主,道:“阿姊的計劃極好,我覺得可行。要不,明咱們試上一試?”長公主見皇帝認同了自己的計劃,一直嚴肅的臉上終於出了笑容,點頭道:“好,咱們再商量一下細節,回去後我就通知喬木。”聖人沒有説話,輕輕頷首表示同意。

就這樣,這對姐弟又細細推敲了下計劃的細節,一直商量到大半夜,長公主才頂着滿天星星迴家。

回到家中,長公主便將計劃中需要蕭南做的事項全都寫了下來,然後用鷂子將信件送出。

再然後,聖人便‘中毒’了,皇后並不知道計劃,但她本能的覺得這件事有蹊蹺,於是她選擇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管這件事的真相如何,她只做一件事——帶着兒子一起守在中毒的皇帝榻前,寸步不離!

至於外頭的事兒,她全權委託給了長公主。

偏長公主並不接這茬,學着皇后的樣子,竟也死死的守在皇帝身邊,同時拿着皇帝的口諭將三千羽林軍調進太極宮宿衞。

做完這些,長公主就什麼都不管了。

就在皇后考慮‘查案’人選的時候,韋氏和平安跳了出來,主動要求幫忙。

皇后不願將此事給死對頭,可宮裏除了她,其它的嬪妃全都是她的情敵,原本可以給長公主,可長公主不接呀,無奈之下,她只得批准了韋氏的‘遂自薦’,不過為了牽制韋氏,皇后情急之下便推出了長孫太夫人。

這位老夫人,雖不是李家人,卻是皇帝和長公主都要尊敬的長輩,且為人端方、耿直,由她‘監督’,想必韋氏母女也不敢搗鬼。

就這樣,皇后推薦、皇帝默許、長公主贊成,主審官便定了下來:由長孫太夫人、韋氏共同審理皇帝中毒事件。

然後任由韋氏將矛頭指向蕭南,再然後便是傳蕭南進宮問話,再再然後就是草草結案。

皇帝中毒,竟沒有驚動任何朝廷官員,只在後宮象徵的審查了一遍,便草草了結了,怎麼看都像是一場鬧劇。

且最令人意外的是皇帝的態度,自己被人下毒,案子審理完,只抓出了一個心思歹毒的宮女就結案了。沒有幕後主謀,沒有動機,什麼合理的結論都沒有,皇帝竟也認同了這樣的審理結果。

其實,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本身就是長公主制定的那個計劃的第一步,只為引出下毒的幕後主使人。

而韋氏呢,心裏隱隱覺得有些奇怪,但她和大皇子正制定一個計劃,且他們的計劃也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想盡辦法支開京城及附近幾個州郡戍衞的十六衞。

第一個被支走的是從十六衞調的三萬遠赴西北的援兵。

沒錯,西北之所以出現敗績,是韋氏在背後的籌劃,負責軍需籌集、運送等各種後勤支援的王文度副總管,便是韋氏門下的人。

平西大軍為了尋找賀魯主力的蹤跡,拉長戰線、深入草原,糧草的供給非常重要,而王文度在這個關鍵時刻,故意在軍需的問題上出了紕漏,致使幾萬大軍斷了糧草,接着又與援軍失去聯繫,最後被得知消息的賀魯打了埋伏,慘敗而歸。

韋氏算計得很清楚,只要西北大軍慘敗,哪怕是傳來慘敗的消息,一心想要軍功的皇帝定會震怒,定會第一時間派出援兵,若是再順利點兒,皇帝都可能會御駕親征。

隨後的事實證明,韋氏的計劃還是很順利的,皇帝在議事堂的攔阻下沒有親征,但從十六衞匆匆調組建的援軍卻草草離京了。

前文咱也説了,大唐施行的是府兵制,沒有職業軍人,而是由需要服役的農户徵調編入十六衞,以及十六衞治下的全國各州縣的折衝府。一旦遇到了戰事,需要大規模出兵的話,則是從十六衞調。

平西大軍已經調了幾萬人,如今又調走了三萬人,京畿附近正規軍衞的兵力不超過五萬人。而這五萬人中,有兩萬餘人是控制在韋氏手中的。

若是他們再設計調走西大營、南大營的兩萬餘人,那麼皇帝手中最多不超過一萬人。

兩萬多對不到一萬,再加上皇帝還能控制在自己手裏,這筆買賣太划算了!

當一切順着計劃一步步實現的時候,韋氏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而這種勝利的預,讓韋淑妃一系的人馬陷入了莫名的狂喜中,以至於讓他們疏忽了一些細節。

聖人中毒案中的不合理,也就這樣被他們給忽略掉了。

然而,韋氏的人做夢也沒想到,所謂的‘西北慘敗’,並不是真的敗了,而是聖人的另一個計劃,計劃的執行人便是被韋氏拿來做‘替死鬼’的崔幼伯…

ps:失信n次的某薩,已經無話可説了,~~~~(>_<)~~~~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