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前因後果 第4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他很快就知道了,因為他眼睜睜看着原該餓得東倒西歪的大軍忽然變得生猛無比,彷彿下山的猛獸一般撲向他的兵馬。

“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賀魯耳邊迴盪着唐軍那強而有力的喊殺聲、以及自家兵馬的慘叫聲,他整個人都呆住了,瞪大的雙眼佈滿血絲,腦中只有一個念頭:“王文度,你該死,你、你竟然騙我!”賀魯並沒有懷疑韋氏和大皇子。因為之前他們就小小的‘合作’過幾次,雖然沒有牽扯重大的利益,但他在幾次合作中覺到了對方的誠意。並且用常理來推算,他們也沒有陷害自己的理由。

畢竟大皇子不是皇帝,西北戰勝與否,與他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相反西北戰敗,大唐定然會派出援軍,到那時京畿兵力空虛,正適合大皇子行動呢。

既然不是韋氏故意誆騙。那麼就是王文度設計害了他們。

沒錯,肯定是王文度,孃的,這個兩面三刀、陰險狡詐的鼠狗輩。真真該死。

賀魯咬牙切齒的罵着,而王文度這邊卻冤死了,只可惜此時他本無暇喊冤。崔幼伯這邊拿到了確實的證據,且有蘇定方、李去病等人做證人。直接就能定了王文度的罪。

不過崔幼伯很會做人,他沒有越俎代庖。而是直接將證據擺到了平西總管程知節的案前,與此同時,蘇定方和李去病也分別用自己的鷂子給程知節送了信,信中兩人同時證明王文度通敵。

程知節面心細,他雖然有些介意崔幼伯、蘇定方、李去病等人在行動前沒有通知自己這個大總管,但面兒上卻沒有表出來,先是極為憤怒的將王文度就地捆綁關押,然後便很熱絡的與崔幼伯聊天。

程知節非常清楚,崔幼伯等人敢瞞着自己行動,定是得到了聖人的授意,而他若是揪着此事不放,豈不是要與聖人作對?

還有,聖人能把如此重要的事給崔幼伯,足見對他的信任。

要知道崔幼伯是刺史,主政地方,他不是武將。可聖人偏偏越過他程知節這個平西大總管,這其中的深意,程知節心知肚明。

幸好自家與崔家向來好,自己的孫女與崔夫人還是閨,且不管是從程宏這邊論、還是從清河公主這邊講,兩家是姻親,所以崔幼伯備受皇帝信任、重用,對程家而言,並不是壞事。

崔幼伯見到程知節如此反應,心中大為讚歎:程公能有今成就,絕非運氣,而是能力非凡呀。

對於有能力的人,崔幼伯向來尊敬,且於程家,他也有心好,便順嘴提了一句“阿宏也去了草原,為蘇將軍運送糧食呢。”聞聽此言,程知節的笑紋加深,崔家小子果然聰明,好,很好,他就喜歡跟聰明人打道。

兩方都存了好的心思,接下來的事兒就更簡單了——程知節以大軍總管的身份出面,將剩下的事務接手,並在給皇帝的奏摺中將崔幼伯好生誇獎了一通。

而崔幼伯呢,則在給皇帝的密摺中表示,此次能順利揪出內、蕩平西突厥主力,多虧了程總管的支持,並將抓捕王文度的功勞全都記在了程總管的頭上。

崔幼伯的密摺很快放到了聖人御前,而恰在此時,蕭南發現了太極宮有毒物。

皇帝與長公主商量計劃的時候,腦中靈光一閃,不想到:韋氏和大皇子不是要調走京城及附近州郡的兵力嘛,索就來個順水推舟,如了他們的心願。

就像長公主説的,既然要網魚,不如來個大的,若是能一舉將京城中的危險分子一網打盡,但才是真正的圓滿呢!

於是,皇帝明明接到了西北大捷、賀魯兵敗被俘的消息,卻還是授意程知節發來兵敗的請罪奏摺,皇帝本人,也充分發揮他的演技,將cosplay舞台搬到了朝堂上,在文武百官面前演了一出好戲。

什麼火冒三丈,什麼御駕親征,什麼緊急救援…皇帝演得酣暢淋漓,看着前朝和後宮的人都信了,他心中的小人得意的掐大笑。

隨後,計劃繼續推進,三萬援軍離京,離開京城後便守株待兔,圍剿了韋氏豢養的部曲和西突厥混入中原的最大一股細。全殲完來襲的敵人後,領軍的副將蕭嗣業按照皇帝的命令,讓人散佈了‘援軍被襲,損失慘重’的假消息。

很快,這些消息便傳回了京城,加速了韋氏一系的行動步伐。

做完這些,蕭嗣業將三萬人馬化整為零分成幾十個小隊,命他們悄悄潛回京城。

原本聖人和長公主以為韋氏等人會在大慈恩寺動手,但沒想到卻失算了,回到皇宮後,姐弟兩個又商量了一番,決定直接將戰場設在驪山。

然而,他們姐弟還漏算了一點,那就是皇帝倍加信任的李易,竟然也被韋氏拉下了水,讓原本最忠於皇帝的羽林軍成為了叛軍…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