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滄海化蛇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魅兒下了化蛇丹後,原本都有點憔悴的小臉,此時慢慢的變得紅潤了,而眼睛也開始逐漸有神了。那黑衣人見他有如此變化,也暗暗稱奇。當下也就不再懷疑什麼了。倒了一碗水,而後將化蛇丹下,看着他下化蛇丹,江餘幾乎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那人下化蛇丹後,並沒有很快生效,江餘提示他道“你可以催動靈氣,開始練了,等你練好了,就把我們放了吧!

“江餘這麼説的目的,除了要穩住眼前此人,更是為了讓他用靈氣來加速藥效。

“一定一定!”那黑衣人隨便敷衍着,而後果然打坐於地,開始修煉那所的凌霄劍意。

江餘眼睛都不眨的盯着那人,見遲遲沒有效果,他心説莫非是這人修為太高,導致這藥對他沒效果麼。就在江餘近乎絕望的時候,倏然發現,眼前的這個黑衣人,從丹田之中,爆發出強大的靈氣來,那狀況,便如之前聖師餵給那些小鳥和老鼠吃化蛇丹時一模一樣。

而此時此刻,那黑衣人也知道覺察出有些不妥,出聲問江餘道“為何我身上會有如此強烈的灼燒?”聽他如此問,江餘繼續胡扯道“那是因為你的修為太高了,那點靈氣對你來説只能起到淨化奇經脈的作用。你應該加快催動的速度,否則藥效一過,你就要再服用一顆才行了。”

“真麻煩!”那黑衣人抱怨道。

“若是簡單,便不是厲害的功法了。”江餘繼續胡扯着,他知道,這傢伙如果知道真相的話,拼死一擊,搞不好會把自己和魅兒都給殺了,如果這樣的話,自己所做的一切就都沒意義了。

漸漸的,江餘看到了令他真正震驚的一幕!

那黑衣人的眼角邊上,竟然出現瞭如同蛇一樣的鱗片,一點點的蔓延,覆蓋他其他的皮膚。

而那黑衣人練功練的越來越快,身上也是越來越癢痛,最後那黑衣人忍耐不住,在自己的臉上抓了一把,立即就嚇了一大跳,因為他抓下了一把鱗片!

“這是什麼?我…”那人此時才真的意識到,自己着了江餘的道,吃了有劇毒的藥。他拼死以自身修為抵禦藥力,可因他剛才催使靈氣過度,此時化蛇丹藥力已經深入他的骨髓,他想祛除都來不及了。化蛇丹令他的骨骼逐漸融化,皮膚也逐漸鱗化。他拼死掙扎,坐着最後的抵抗。

眼見他痛苦難當,江餘看到機會來了,大踏步衝了過去,將那人的佩劍搶了出來,對準那人的心口,猛的一劍刺進去,那黑衣人疼痛難當,猛的甩頭一掌,將江餘打飛了出去,可是他這一掌並沒什麼靈氣,完全依靠的是自身蠻力。江餘雖然中招,但也只是皮外傷。江餘提着血劍,看着那邊奄奄一息的不知道是人還是蛇的怪物。

漸漸的,那怪物不動了。江餘再度走過去,將那非人非蛇的怪物連續砍了幾十劍下去,砍的那人都血模糊了,江餘才想起來該看看這個人到底是誰,可此時已經完全無法辨認那人到底是誰了。因為模樣毀的太厲害了,除了江餘的劍砍的原因之外,還有那化蛇丹將那人的面目也完全毀了。

江餘回過身,給魅兒鬆了綁,魅兒被鬆開的剎那,立即就跑過去在那怪物的身上來回的用力踢着。

“讓你欺負我!讓你欺負我!

“魅兒一邊踢着一邊大聲喊着。

“好了好了,咱們先離開這裏!”江餘拉住媚兒,不讓她繼續踢踩下去,而魅兒愣了一下後,便抱住江餘大哭起來,江餘替她拭去眼淚,連聲道沒事了,他清楚魅兒這回是真的嚇壞了。這並不奇怪,危難之時,他尚且心驚跳,更別説魅兒這個小狐狸了。

江餘從那人殘破的衣服之中,尋回被那人拿走的全部東西,包括如意袋神火珠之類。發現除了他的物品之外,還有一些別的東西。一些錢和靈石,一枚印信,一個鈴鐺。

江餘翻過那印信一看,就見印信上有四個字“無相妙法。”

“無相峯院主?六如真人?”江餘知道無意峯院主的印信是無意妙法,如果按照這個推論,那有這個印信的人,必然是無相峯的院主,想到這裏,而看到那個鈴鐺後,江餘便更相信這是無相峯院主了。因為這個東西印象太深刻了,他一共見過兩次,第一次見到是三大外院院主圍攻那暴走的近乎妖王的妖獸,而第二次是自己和白毅戰時,六如真人用處這個東西,打斷了自己的凌霄劍破。

“以後你姓江了!”江餘看着那鈴鐺滿心歡喜,將它收入囊中。要知道這是天階下品的法寶,便是整個明玉壇,也沒有幾個人擁有天字品級的法寶。

回頭再看六如真人非人非蛇的屍體,江餘心説枉你修到滄海境,卻因為一時的貪心,得了這樣一個下場。此時江餘也算是明白為何小狐狸的妖術對他無效,因為六如真人擅長的就是驅使妖獸,平時就是和妖獸打道的,所以大部分的妖術,本奈何他不得。

江餘收拾完一切,拉着魅兒闖出門去,便見原來自己和魅兒生活了十多天的地方,竟是在茫茫野外當中。周圍荒涼一片,但抬頭看四周,依舊可以判斷這裏還是蒙山地界,因為明玉十三巔依舊清晰可見。

江餘走的時候不忘放上一把火,而後帶着魅兒,尋路返回竹林。可剛走出沒多遠,便見一個黑影一閃,攔在了他和媚兒的前面。

眼見又一個黑衣人出現,江餘扶額,暗罵道“我靠,不要這麼玩我啊!”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