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挖個大坑給你跳上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好,我們回去馬上就辦。”凌未與羅康對視一眼,不意外地看到羅康躍躍試的眼神。

有了上面的支持,凌未與羅康回到江海之後就開始了工作部署。

“羅市長,農改的問題就給你全權負責。”市長辦公會上,凌未神情嚴肅地對着羅康説道。

“好。”羅康慎重地點了點頭。

“趙市長,電池廠的事進展怎麼樣?”代好了羅康,凌未又將目光投向了趙初良。

“環評已經下來了,省裏的專家也來考察過了,基本上可以動工了。”趙初良的面上現出一絲得意,電池廠的項目可以説是他使計從凌未手裏搶過來的,現在工業園在他的經營下,已經掌握了很大的話語權,以致於趙初良在江海工業圈的名聲越來越響亮,當初一手推動江海工業發展的凌未,反倒是少有人提起了。

對於正副市長的兩次鋒,市政府的一班人馬自然是説法不一,有人覺得凌市長太軟弱,可是也有人覺得凌市長既然能把當時的土皇帝劉雲起拉下馬,就説明此人絕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文弱。

持這兩種看法的人在市政府漸漸分成了兩派,一派是等着趙初良繼續發力,取代凌未的位置成為江海的正管,另一派則是等着凌未發力,將趙初良逐出江海市的政治舞台。

本來,看到趙初良風頭越來越勁,有些副市長是有些向趙初良靠攏的意向的,但是隨着凌趙二人拉鋸戰的深入,這些旁觀者漸漸發現,或許凌未才是他們應該追隨的對象,因為趙初良這個人權力慾太大了,遠不如凌市長的無為而治更深得人心。

對此體會最深的,當屬主管農業的副市長羅康。

一開始羅康是看中了趙初良的背景,雖説凌市長是李省長線上的人,但是一般人都能看出來,凌市長與李省長走得並不親近,對於凌未在江海的工作,李省長僅比公事公辦多了那麼一點點支持。

趙初良可就不一樣了,他活動範圍很大,經常到省城或是上京城去彙報工作,這個人關係網鋪的很大,到處都有説得上話的人,聽説這次電池廠的事能跑下來,就得益於他在省環保廳的關係,更有小道消息説,這個項目是通過環保部施壓下來的。如果這則傳言是真的,那麼趙副市長的背景可比凌市長要深厚多了。

可是等趙初良來得時間長了,眾人才慢慢回味過來,這位趙市長能量雖大,但是搶起功勞來也是毫不含糊的。工業園的事就不必提了,反正他是搶到了凌市長的口袋裏,與別人並不相干。

可是隨着時間的發展,這位趙副市長似乎已經忘了他是“副”市長,在市長辦公會上,連正管市長的事他也要發表一些高見。

或許是以前當一把手當慣了,不管是工業,農業,教育衞生等等行業,趙副市長總會發表一些指導言論,甚至有些時候已經蓋過了凌市長的權威。

就比如説現在,明明凌未在問主管教育的楊副市長一些中小學校園的改建工作,可楊副市長的話還沒有説完,這位趙副市長就拿出了他在渝北的經驗,語重心長地向楊副市長傳經授道起來。

楊副市長笑呵呵地聽着,心裏卻慢慢有些腹誹。

大道朝天,各走一邊,大家同樣是副市長,哪怕你現在已經是常務副了,可是在你發表意見的時候就不看看首位坐的是誰嗎?再説了,凌市長帶着羅康到省裏跑農改試點的事大家都有所耳聞,對於這件事凌未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最後卻把羅康推到了台前。當官的,雖然不做不錯,但是要想往上升,還是要拿出一兩件亮眼的政績來的,農改這件事簡直就是凌未拱手送給羅康的敲門磚。只要抓住機會,把事情搞好了,不僅是在省內出風頭的好事,搞不好還能在全國個臉呢。

這個一步登天的機會可以説是凌未親手給羅康鋪就的,這樣一個把下屬頂上去自己卻不居功的好領導到哪裏找去?畢竟林風鎮這個項目是凌未先考察過後才給羅康來做的,論功行賞,凌未才是頭一份!

不説羅康的事,就是電池廠項目難道不是趙初良從凌未手裏得來的?前幾天現任工業園主任林越還找他抱怨過,説凌市長任由趙初良在工業園大搞特搞,搞得他這個主任灰頭土臉的,都快站不住腳了。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