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汴水,泗水
,
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中秋已過,秋風帶着微微寒意,太陽也比夏天提早下山,現在不過申末酉初,天就已逐漸昏暗下來!
瓜州,這富有詩意的古渡頭,小街上開始有了疏疏落落的燈光!
這是街尾的一家小酒館,門口懸掛了一盞半明不滅的氣死風燈,隨風晃動,木板門只是虛掩着。
裏面地方不大,一共只有五張桌子,而且都有一面靠着牆壁,此刻已經坐滿了人,這些人當然都是沒趕上渡船過江的客官,不然誰會在這裏打尖?
這五張桌子的客人,身份各不相同,坐在門口左首一張桌上的,是三個彪形大漢,每人都有一個長形布囊,分明是刀劍之類的兇器,而且貌相兇戾,大概不會是什麼善類。
進門右首一張桌子,是兩個布販,一胖一瘦,看去約莫四十出頭,生相老實,入門處還放着七八匹花布,用藍布包着。
稍裏兩桌,左首桌上坐的是一個青衫少年,二十出頭,生得劍眉朗目,紅齒白,不但貌相俊逸,人也温文有禮,自然是讀書相公了。
右首桌上,是一個單身女子,約莫二十三四歲,穿一套合身青布褲褂兒,頭上用青布包着秀髮,身材苗條,只是皮膚黑了些!
但黑裏帶俏,雖是鄉下姑娘打扮,但可沒有鄉下人的靦腆模樣兒。
再往裏,左首是通道,通向廚房的出入之路,只有右首放了一張桌子,坐的是一個衣衫襤樓,面目黧黑的小子,敢情他自慚形穢,獨個兒坐在最陰暗的角落裏,低着頭,自顧自吃麪。
酒館老闆是個背已彎的老頭,頭上戴一頂壓眉氈帽,身上一件藍布夾褂,也起了油光。
他是跑堂兼掌廚,切菜、下面、端酒、倒茶,一個人包辦,自然忙得有些照顧不過來。
“砰!”有人重重的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接着一個裏
氣的聲音,吆喝着道:“喂,老闆,叫你再添三斤酒菜,你是聾子?大爺們吃飽喝足了,還要辦事兒,還不快點?”這吆喝之聲,不用看,就知道是進門左首那張桌上的客人。
因為只有那張桌子上,圍坐三個壯漢,他這一巴掌,拍在桌上,差點沒把點着的蠟燭,給震倒下來。
這三個壯漢,大塊,大碗酒,喝得也差不多了,三張橫向臉,已經綻起了青筋,三個人全已敞開
襟,
前
出了茸茸黑
,大有披兇當風之意。
底堂裏幾個客人,本已對他們兇悍獷相貌,
到不安,這一吆喝,更是不敢作聲。
酒館老闆連聲應着:“來了,來了!”一手捧着酒壺,三腳兩步的從裏面奔出,送到他們桌上,一面陪笑道:“三位客官,真對不住,今晚小店裏多蒙客人照顧,小老兒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怠慢了三位…”坐在裏首的漢子,敢情就是方才吆喝的那人,一把接過了酒壺,不耐的道:“別嚕嗦了,去,去!”酒館老闆那敢多説,連聲應“是”後退不迭那漢子替坐在橫頭和對面兩人面前海碗裏倒滿了酒,然後也給自己倒滿了酒,用三個指頭夾起酒碗,咕嘟嘟的喝了兩口,拿眼望望坐在他對面的漢子。
他對面是一個面上有白麻子的漢子,敢情是他們三人中的老大,朝裏首漢子微微點了點頭。
坐在裏首的漢子倏地站了起來,一隻右腳踏着板凳,目光一抬,目光落到兩個布販身上,冷冷的道:“二位是從西壩來的?”(西壩在淮陰西北,為淮北鹽商集合之地)兩個布販聽得機伶一顫,連忙雙雙站了起來,由矮胖的一個陪着笑臉道:“是…是的…,這…這位英雄…”那漢子攔着道:“大爺叫白鼻狼白勝,不是什麼英雄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