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
奉詔奔馳,則劉病
篤(du);
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
;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長,報養劉之
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jin)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shēng)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純潔;這裏非指古時“孝廉”科職
篤】
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薄西山】
薄西山:太陽接近西山,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
秋時,晉大夫魏武子有愛妾,武子病時,
不住。勝(shēng),承受,承擔。
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麼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裏又沒有照應門户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
。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牀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願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子還長着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
子已經不多了。我懷着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着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着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然後進獻。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
《
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魏滅蜀後,徵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奉養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徵密為太子洗(xian)馬(官名,太子的老師)。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裏情況,説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這就是著名的《陳情事表》,或稱《陳情表》。
動,讚歎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並指令所在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
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於星火”、“
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人們還經常引用。
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
,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李密《陳情表》不
淚者不孝”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