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尾聲:浩蕩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淌翻湧着波。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我懷着長久的悲傷歌不止啊,慨然嘆息終此世。世上沒人瞭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高尚品質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伯樂早已死去啊,千里馬誰能識別它是駿良?人生一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內心堅定心廣啊,別的還有什麼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慨啊,永世長嘆無盡哀。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內難猜。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愛。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將永為人模楷。

於是,屈原就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自殺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愛好文學而以擅長辭賦著名。但他們都只學習了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終沒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勸諫。此後楚國一天比一天弱小,幾十年之後終於被秦國消滅。

自從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後,漢朝有個賈生,在擔任長沙王太傅時,經過湘水,寫一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弔屈原。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説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並非常器重。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説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於是就徵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通諸子百家的學問。這樣,漢文帝就徵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餘,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説,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説出了自己想説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傑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曆法、變易服、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於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遵用五行之説,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後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於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説:“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得一團糟。”此後,漢文帝於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後,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説長沙地勢低窪,氣侯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弔屈原,賦文這樣説:我恭奉天子詔命,帶罪來到長沙任職。曾聽説過屈原啊,是自沉汨羅江而長逝。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託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得您自殺失去生命。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鸞鳳潛伏隱藏,鴟梟卻自在翱翔。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諛奉承之輩得志猖狂;聖賢都不能順隨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稱伯夷貪婪,盜蹠廉潔;莫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丟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奇貨。駕着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着兩耳拉鹽車。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子怎能長?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

尾聲:算了吧!既然國人不瞭解我,抑鬱不快又能和誰訴説?鳳凰高飛遠離去,本應如此自引退。效法神龍隱淵底,深藏避禍自愛惜。韜光晦跡來隱處,豈能與螞蟻、水蛭、蚯蚓為鄰居?聖人品德最可貴,遠離濁世而自隱匿。若是良馬可拴系,怎説異於犬羊類!世態紛亂遭此禍,先生自己也有責。遊歷九州任擇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捨?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來棲止。一旦發現危險兆,振翅高飛遠離去。狹小污濁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舟大魚?橫絕江湖的大魚,最終還要受制於螻蟻。

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鴞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楚國人把鴞叫做“服”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窪,氣候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賦文寫道: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太陽西斜的時分,有一支貓頭鷹飛進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邊停下,樣子是那樣的自在安閒。奇怪之鳥進我家,私下疑怪是為啥。打開卦書來占卜,上面載有這樣的話“野鳥飛入住舍呀,主人將會離開家”請問鳥啊“我離開這裏將去何方?是吉,就請告我;是兇,也請告我是什麼禍殃。生死遲速有定數啊,請把期限對我説端詳。”鳥聽罷長嘆息,抬頭振翅已會意。嘴巴不能説話,請以意相示自推度。

天地萬物長變化,本來無有終止時。如渦旋轉,反覆循環。外形內氣轉化相續,演變如蟬蜕化一般。其道理深微無窮,言語哪能説得周遍。禍當中傍倚着福,福當中也埋藏着禍。憂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兇同在一個領域。當年吳國是何等的強大,但吳王夫差卻以此而敗亡。越國敗處會稽,勾踐以此稱霸於世。李斯遊秦順利成功,卻終於遭受五刑。傅説原為一刑徒,後來卻成武丁相。禍對於福來説,與繩索互相纏繞有什麼不同?天命無法詳解説,誰能預知它的究竟?水成來勢猛,箭遇強力得遠。萬物循環往復長盪,運動之中相互起變化。雲升雨降多反覆,錯綜變幻何紛繁。天地運轉造萬物,漫無邊際何浩瀚。天道高深不可預測,凡人思慮難以謀算。生死的遲早都由命,誰能知其到來時?

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陰陽運轉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其中聚散或生滅,哪有常規可尋蹤?錯綜複雜多變化,未曾見過有極終。成人亦為偶然事,不足珍愛慕長生。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小智之人顧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通人達觀何大度,死生禍福無不宜。貪夫為財賠命,烈士為名忘死生。喜好虛名者為權勢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貪生。而被名利所誘惑、被貧賤所迫的人,為了鑽營而奔走西東。而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被物慾所屈服,對千百萬化的事物等量齊觀。愚夫被俗累羈絆,拘束得如囚徒一般。有至德的人能遺世棄俗,只與大道同存在。天下眾人惑不解,愛憎之情積滿臆。有真德的人恬淡無為,獨和大道同生息。捨棄智慧忘形骸,超然物外不知有己。在那空曠恍惚的境界裏,和大道一起共翱翔。乘着水任意行,碰上小洲就停止。將身軀託付給命運,不把它看作私有之體。活着如同寄於世,死了是長休息。內心寧靜就如無波的深淵,浮游就如不繫纜繩的小舟。不因活着重已命,修養空靈之不拘泥。至德之人無俗累,樂天知命復何憂!雞蒜皮區區小事,哪裏值得憂慮生疑!

一年多之後,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於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後,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粱懷王太傅。粱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老師。

漢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候。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裏開始了。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説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

幾年之後,粱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後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後來漢文帝去世,漢武帝即位,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任郡守。其中賈嘉最為好學,繼承了賈誼的家業,曾和我有過書信往來。到漢昭帝時,他擔任九卿之職。

太史公説:我讀完《離騷》、《天問》、《招魂》、《哀郢》之後,深受屈原情志的染,悲傷不已。當我到長沙時,特意去看了屈原沉江自殺的地方,不掉下眼淚,由此更加想見他的為人。後來讀了賈誼的《吊屈原賦》,又責怪屈原以自己超人的才華,若是遊事諸侯的話,哪個國家不能容納他呢?而把自己到這種地步。讀過《服鳥賦》之後,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場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輕,又不默然若失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①,明於治亂,嫺於辭令②。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④,爭寵而心害其能⑤。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見而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⑧。

①博聞強志:見聞廣博,記憶力強。②嫺:習。③任:信任。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⑤害:妒忌。⑥屬:寫作。⑦伐:自我誇耀。⑧疏:疏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①,饞諂之蔽明也,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②。離騷者,猶離憂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④,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⑤,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⑥,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而不⑦,《小雅》怨誹而不亂⑧,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⑨。其文約⑩,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13)。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4)。濯淖污泥之中(15),蟬蜕於濁穢(16),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8)。推此志也,雖與月爭光可也。

①聰:聽覺靈,此處指明辨是非。②幽思:苦悶深思。③離憂:遭受憂愁。離,通“罹”(lí,離),遭受。④反本:追念本。反,同“返”⑤慘怛:憂傷,悲痛。⑥間:挑撥離間。⑦《國風》:《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間歌謠所組成,有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⑧《小雅》:亦《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是西周後期和東周初期貴族宴會的樂歌,小部分是批評當時朝政過失或抒發怨憤的民間歌謠。⑨靡:沒有。見:同“現”⑩約:簡約。微:深,幽微。稱文小:指《離騷》中多引述花草樹木等細小事物。指:通“旨”意義。(13)舉類邇:指《離騷》所稱引的都是眼前習見的事例。邇:近。(14)自疏:自己主動疏遠,這裏指不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15)濯(zhuó,濁)淖(à,鬧):洗滌污垢。此處以喻超世俗。(16)蟬蜕:蟬蜕之殼,此處以喻解。(17)滋(xuá,玄):混濁,污黑。(18)皭(jià,叫)然:潔白的樣子。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