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是雪與血的交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回家了我的眼睛淹沒了遠方浮雲的痕跡卻擺不了壓在額頭的蒼茫面對蒼茫我一再縮小一再靠近那些已被雪花糾纏的稻草開裂的河汊村莊想起家園殘存的門柱懸網而死的蜘蛛想起雪白的塋幡、臼的骨骼封凍的蛇信想起不斷複製同類或異類的影子我的孤獨不過是一面破碎的鏡子將“慘白”或慘白的細節注入雪花粉刷塵世的秘密這是一場雪正在發冷只是,比刀尖上的血滴更濛這是江西詩人渭波的一首佳作。詩的開頭,回家了/我的眼睛淹沒了遠方/浮雲的痕跡/卻擺不了壓在額頭的蒼茫。家,給人一種親切、歸屬,對於歸心似箭的遊子,沒有比回家更最美好的事情了。回家了,是飄泊者埋藏心底的呼喚,當喊出來時,就給人一種如釋重負又近鄉情怯的複雜情緒。

我的眼睛淹沒了遠方,遠方就是家的地方,自己一次次望穿秋水的眺望,早已被思念的水淹沒。這裏的浮雲,不僅僅是遮擋視線的雲靄,更是世俗羈絆。對於這個詞,總讓人聯想到李白的“總為浮動能蔽,長安不見使人愁”浮雲的痕跡/卻擺不了壓在額頭的蒼茫。當許多人在追求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時,其時回家就是回家,與其他無關,再多的浮雲也抵不過回家的渴望。額頭的蒼茫,是鄉情無法舒紆的蒼白。面對蒼茫/我一再縮小/一再靠近那些已被雪花糾纏的稻草/開裂的/河汊/村莊。這句,將虛擬的鄉情具體化,具體到雪花糾纏的稻草,開裂的,河汊,村莊,給人以支離破碎的模糊,而這種模糊的印象還是自己一再的縮小,一再的靠近而得到的。這種景象,給人以冷而硬的覺,而沒有一種家的温曖。為什麼會這樣呢?任何事物都是物極必反,人的情也是一樣的,喜極而泣很好的詮釋。詩的開始,便奠定了整首詩陰鬱的基調。

於是,詩的第二節,便寫道,想起家園/殘存的門柱/懸網而死的蜘蛛/想起雪白的塋幡、臼的骨骼/封凍的蛇信詩人用一系列的意象來表達鄉情。殘存的門柱/懸網而死的蜘蛛,給人以久遠的滄桑。詩人想象中的家園,因為自己的離開呈現出衰敗、蕭條的景象。面對這種滄桑,想起雪白的塋幡、臼的骨骼/封凍的蛇信,油然而生的是一種痛與冷的覺。雪白的塋幡、臼的骨骼,讓人以痛徹心扉。墳塋,是我們最終的歸宿,是葉落歸的地方,用來暗指家鄉是最為恰當的。幡是古人用來招魂的,塋幡就是身處異鄉的遊魂被心靈深處的鄉情所招引。雪白的塋幡、臼的骨骼,痛,不言而喻,躍然紙上。封凍的蛇信,蛇在吐信的剎那就被猝不及防的凍住了,是冷到了極致的表現。痛的深處,就是一種冷,冷是一種孤獨的覺。於是,想起不斷複製同類或異類的影子/我的孤獨不過是一面破碎的鏡子/將“慘白”或慘白的細節注入雪花/粉刷塵世的秘密。這句是由我及他,想到了所有的異客。孤獨是一面破碎的鏡子,破碎的不是鏡子是詩人的痛着的心,鏡子是一種反光物,雖然可能照亮事物,但它自己不產生熱量,給人以冰冷的覺,鏡子又與雪花的某些特徵相似。假如,自己的鄉情是一片雪花,那麼漫天大雪,又是怎麼的情呢?詩人將被這濃濃情緒覆蓋、淹沒。

最後一節,只有一句話,卻是點睛之筆。這是一場雪/正在發冷/只是比刀尖上的血滴更濛。當雪的冷與血的融,思鄉的冷與痛就表達的淋漓盡致。總之,《正在發冷的雪》以獨有的凝重表達出對家鄉的眷戀,也讓我們這顆被世俗麻木的心,怦然而動起來。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