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踏入方外飛魚派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皇無極一路爬山涉水,終於在天明之前來到了,飛魚派的範圍,已經可以看到人類活動的跡象,偶爾還可以遇到幾個匆忙奔馳而過的路人,每一個的修為放到中土,不大不小在一座城市內算的上是土霸王。

甚至,還可以看到百米之外的天空中,一道道星一閃而過,全部都是丹氣境的高手在飛行。

方外就是方外,高手多如牛,隨隨便便就可以看到幾個丹氣境高手,放到中土,丹氣境的高手都算的上是鎮府至寶,不會輕易派出來。

在方外,丹氣境高手只不過是一個門派的中堅力量,只有武尊級的強者,才算是真正的高端武力,也是成為一個門派長老的標準之一。

在皇無極的影響中,九宗八門之中,一般真傳弟子的前十名都有武尊級的修為,只有為門派做出巨大的貢獻,就可以順利普升為長老,擁有莫大的權利,掌管一堂都不是問題。

進入飛魚派萬里之內,一路上幾乎連兇獸的影子都看不到。但,卻多了一些,只有剛剛入門在方外中只能算普通人的修身期百姓,出來耕田,手中還牽着一種牛頭馬尾,如同一隻黃牛般大小的兇獸,鼻尖串着一個鼻環,温馴猶如真正的黃牛一般,老老實實的跟在種田人的身後。

在方外,大多數的人還是要吃飯的。即使,成為丹氣境高手,每個月都要吃上那麼一兩次,更加不要説那些修身期和破門期的弟子,每頓的飯量可不少,還有眾多普通凡人需要養活,種田是每一個門派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

差別只在於,宗門內部種田都是外門弟子,種的稻穀全是靈粹,自身含有極高的靈氣,是專門培育出來門派內部的主食之一。而,普通凡人百姓種出來稻穀,也帶有一定靈氣,但相比門派內部的靈種,兩者之間的相差不是一點半點,也夠他們食用的。

靈粹也有差別之分,普通凡人百姓是最低級的五等靈粹,一般的小型門派能夠培育出來的也只有四等靈粹,中型門派隨着靈脈的質量,可以培育出三等靈粹,七十二派這個級別靈脈的純度更好,可以培育出二等靈粹,佔有大型靈脈的九宗和八門,可以培育出一等靈粹。

當然,每一個門派不是所有的弟子都可以吃到能培育出的最高靈粹。比如,道虛宗可以培育出一等靈粹,但那都是給真傳弟子和長老,掌門食用的,一般的內門弟子只能食用二等靈粹,外門弟子更差只能食用三等靈粹,其他門派以此類推。

小型門派提供的四等靈粹,也只能用在潛力較好的弟子身上,一般的外門弟子的食用和普通凡人百姓差不多。

皇無極放慢了腳步,天也快亮了,前方不遠處就是飛魚派凡人所在的城市,飛魚城,也是飛魚派唯一一個所屬的凡人聚集地,在城市的後方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峯,就是飛魚派真正的所在。

如同散步一般,一步步向前邁動,到了城門前恰好太陽剛剛升起,黎明前的第一道光明讓人不由的眯起了眼睛,天際第一道金燦燦的光芒照在皇無極的身上,城門的飛魚派外門弟子,彷彿看到了一尊從烈中走出的遠古天神,一時間光芒萬丈,那瘦小的身體彷彿和天地齊平。

飛魚派外門弟子呆呆的看着皇無極一步一步的走來,太陽完全升了起來,陽光灑滿大地,良久才回過神來,但眼底的震驚始終沒有消退,守門的職責沒有忘記,態度温和了許多。

“這位公子,請將路引拿出來,讓在下查看一下!”一名人高馬大的飛魚派弟子,走到皇無極的面前恭敬的説道,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他本人也不太清楚,彷彿在眼前這個男人的面前低上一等。

“路引!”眉頭微皺,一旁的飛魚派弟子一看,以為皇無極生氣了,他們心中也知道,自己一個無名小派的弟子本不被放在眼裏,出不出示路引,全在人家一念之間,自己等人也沒有辦法。

在方外,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門派被毀滅,一個小門小派想要在方外生存下去,第一點就是小心翼翼,千萬不能得罪那些大門派的弟子,否則門中的長老會為了平息大門派弟子的怒火,而將自己推出。

第二點,大門派自有人家的傲氣,小門小派一般掌門最高的修為也就武尊第一重,甚至有的只是丹氣境巔峯,惹了大門派的人,只要隨便派上幾個丹氣境巔峯的高手,或者一兩個武尊級的長老,小門小派基本上沒有什麼活頭,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門派被毀。

所以,飛魚派的弟子看到皇無極不同凡響的氣勢,才會如此的恭敬,一是害怕被門派拉出來頂嘴平息怒火,二是害怕得罪了人家,被長輩打上門來。

皇無極不説話,飛魚派弟子準備開口哀求的時候,皇無極拿出路引遞了過去。飛魚派弟子看到皇無極態度,頓時送了一口,拿出路引代表着對方沒有動怒,那麼以上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飛魚派弟子結果路引隨便看了一眼,馬上睜大了眼睛,恭敬的遞還回來説道:“原來公子是紫陽派的人,在下等人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請進請進!”皇無極沒有説話,只是看了看手中的路引,想不到紫陽派在方外還有點名聲。

(求點擊,收藏,紅票,打賞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沒有賬號的朋友,請花上一分鐘註冊一個賬號收藏一下,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最後説下建了一個羣69555796,歡大家來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